分享

九(3)班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三)

 夏日茂树2015 2022-02-25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反思

浏览过张国刚的《〈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觉得他分析秦朝的灭亡很有意思,他说:“秦始皇在他的国家统一之后,做的硬件建设比较多,软件建设比较少,尤其是思想意识形态方面太简单。……马斯洛讲,个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最基本的需要什么?就是生理的需要,吃啊、喝啊;然后呢,有安全的需要,这是基本的生存问题;再高一点的需要,就是有文化、社交、情感的需要;更高的呢,对自尊的要求,还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你看看秦朝皇帝说的,你别的不需要了,你生活了就两件事,按商鞅的说法就种地和打仗,现在国家统一太平了,你还让他去种田干活,任何文化的东西都认为是多余的,这是漠视人的本性的做法。”这是我看过的关于秦政失败的最现代、最人性化的解释,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它给我很多启发。

     在教初三之前,我从没有系统的进行过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因此也就从来没有思考过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问题。没有思考过不等于没用使用过,恰恰相反,有时候简直就是滥用。正是基于此,我才和学生商量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我们有了班级量化考评,班主任也从绝对的权威向学生精神的导师角色转变,但这一转变是矛盾的痛苦的。

学生很快感觉到“动辄得咎”,大有上当受骗的感觉;班主任也逐渐开始思考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思路触礁之际,去翻阅相关的书籍,竟有两种鲜明对立的观点。

一种是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适当改进,掩饰班规的冰冷,“放权”给学生,发扬民主,淡化条条框框,在争取学生同意的基础上,制定诸如“班约”“家庭公约”等。这些做法也是创新,只是并没有触及根本性的东西,可暂时称之为“改良派”。由于此种创新简单易行,且可以循序渐进地向高一层的境界推进,也就被绝大多数的班主任奉为圭臬。

另一种做法则是推翻传统的,颠覆传统班级管理理念的,变管理为服务。他们认为正是传统的班级管理才使得问题层出不穷,研究花样翻新,恶性循环不止。他们在班级管理上创新使用“班级委员会制度”“班级管理团队新结构”“班级部落制”等等,可暂时称之为“革命派”。他们的班级管理理念很新颖,对教育者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要求都非常高,不是拿过来就可以实践的,让多数班主任望而却步。

当然,我在这里所说的“改良派”和“革命派”并不科学,只是为了便于区分而已。实际教学中,两者在很多的时候是递进的关系,只是层次的高低,境界的大小而已。古人说得好:“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愿意由低向高逐层前进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学生是需要培养规则意识的,因为我们要培养有纪律的公民;学生更是需要人文情怀的,不论我们培养的目标是什么,教育的对象首先是人。如果我们不去了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不去理会学生的需求层次,每个班主任都会成为那个失败的秦始皇。

有人说,“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领着另一个(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全国著名班主任陈晓华说,与班主任而言,这个过程就是不断突围的过程。

每一个班主任都是一个突围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