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性面对考前压力(国旗下的讲话)

 夏日茂树2015 2022-02-25

      考前有压力正常吗?考前压力的来源有哪些?怎样缓解考前压力?作者力求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少用或不用专业术语,不用寓言故事,直向学生生活的实际,以自身经历与做法指导学生认识和缓解考前压力。

主题活动


各位同学,大家好:
    下周我们就要举行期末考试了,大家是否感觉到紧张、焦虑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有关考前压力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考前有压力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考前适当的压力对我们积极准备考试有一定的帮助。当然,如果考前压力过大,对于我们备考和考试都是不利的。我们要认识考前压力,学会缓解考前压力。

一、学会分析问题,弄清压力来源

刚才已经谈到,考前有压力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们可以在意它,但没有必要过于紧张和焦虑。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会在考试之前有压力呢?有同学会说,怕考试考不好。我想,这只是直接原因,而不是考前压力的根源。
那考前压力的根源是什么呢?它可能来自家庭的要求,比如,我们会想考不好“无颜见爹娘”,家人会将我们的成绩拿来和亲朋好友家的孩子做对比,会失去某种奖励,甚至会被父母训斥;它也可能来自班级的要求,比如,班级会要求我们进步多少、保持在什么位置,否则会怎样怎样;它还可能来自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或自我要求,比如,我必须考过某某某,我必须考到班级或年级的某个位次,否则我会感到怎样怎样。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回忆的方式梳理出压力的来源,并将其写在笔记本上,然后思考最糟糕的后果可能是什么,理出顺序,再思考我们有没有将这种后果夸大而使自己过分紧张或焦虑。在此基础上,我们再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制定合理目标,重过程轻结果

我们在考前有点压力,这种压力的直接原因是我们担心自己“考不好”。那么,“好”与“不好”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考试的目标能否实现。
大家想一想,我们的考试目标是怎么制定出来的呢?是家长强加给我们的,老师要求的,还是自己确立的呢?我们制定考试目标的依据是什么呢?思考了这些问题,我们就应该变被动为主动,依据自己平时考试的成绩,主动与家长和老师沟通,来制定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考试目标。我们可以与父母进行沟通,谈一谈自己学习的有关情况,引导父母对我们合理地期待;我建议同学们要多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多听一听他们对我们的评价;我建议多数同学制定区间目标,少数学生制定点目标,给自己一个浮动的空间,也为最糟糕的情况留点余地。
目标一旦制定,我们就应该围绕目标坚定地努力,“重”过程,“轻”结果。如果过程是战术,结果是战略,那么我们用毛泽东同志的那句话:“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只有我们将学习的过程砸实,好成绩才会水到渠成,我们不必过分紧张和焦虑;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足够地重视我们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备考中就要多下点功夫,将压力转换为动力;对于那些平时不努力,考试还特别关注成绩的学生,紧张和焦虑是多余的,最好的方式是与父母进行坦诚地交流。

三、学习解压技巧,增强自身韧性

考前压力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就我自身而言,我不能说我的心理素质很好。我参加过很多次考试,参加过很多次比赛。我也曾经非常地紧张、焦虑,有时候甚至夜不能寐。准备比赛,每天要定量完成一定的任务,十分紧张,那么我是怎样缓解考前压力的呢?
在备考期间,我买了一根跳绳。备考一段时间,我就跳几组绳子。不要考虑跳得好与不好,跳绳就专注地去跳绳,既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让自己快乐起来。运动是缓解考前压力的很好的方式。如果天气允许,如果学校组织大课间跑步,请你专心地跑步,不要以为它浪费你备考的时间。
我的兴趣是翻一翻自己喜欢的书,在备考期间,我也会“不务正业”,短时间沉浸在自己的兴趣之中忘记了备考的压力。据说,美国前总统罗斯福通过自己感兴趣的集邮来消除一天的疲倦。所以,你可以通过做点感兴趣的事来缓解考前压力。
我在跑步的时候,有时也会想:“如果比赛我拿不了第一怎么办”,我会马上改变我的想法,告诉我自己:“你能够决定就是你努力的程度,你无法也无权决定的是比赛的结果”。这种自我暗示很重要,但我觉得缓解考前压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努力做,努力地去备考,将事情做得踏踏实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