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我觉得三号厅说得很好,我没啥能补充的,只有我对公众号的印象: 大概是我高三的时候了吧,那是公众号已经 五岁了,我看到一个我特别崇拜的学姐分享了这样的一篇文章。当时我还用我的OPPO全部截图下来,我想我要搞明白她是怎么安排的构图和文字,我觉得文字中插入一两张好看有趣的照片是非常舒服的状态,因为纯看文字有点累,图片还能拓宽文字,使读者有画面感。我觉得很棒。 这样的情绪一直积攒到高中毕业,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形式,微博文章不行,各种拼图或日记类app也不行,上了大学,学着用知乎写文章,不过没有什么水花,并没有人看啦,而且还容易闪退,我用着一点也不方便 但是知乎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中间插入动图和视频,这是公众号(用手机)做不到的。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在知乎上写影评,花了我一整个下午。 后来呢,我一个姐姐说她就在用公众号写东西,让我关注她,教我排版之类的~过了段时间我就自己注册啦~~ 我刚开始的初衷就是分享分享分享,记录记录记录,然后等我老了之后我也能知道我年轻的时候都在想什么干什么。但是谁能知道我一天天的话这么多呢?从19年3月30,到现在,我已经发了848个消息了。我想等我老了以后我也不会回头看的(至少不会全看) 再说说今天发生的事情。 我两点起来之后在沙发上回神,刷微博的时候发现以前小学同学的父亲去世了,她是这么说的: 我看到之后就哭了……往事呢,也唰地一下涌进我的脑子里 我和她小学六年都是同学,我以前是把她当姐姐看待的,她比我高,也比我懂事。我记得三年级升四年级的时候我们都从四班调到二班,我进去的时候很忐忑,周围都是我不认识的人,但是没多久我就发现她也在那个班,我当时心安了许多。我记得当时我们玩得还不错,虽然不是对方最好的朋友,但是可以算好朋友吧。初高中就断了联系,我们好像QQ微信都没有,但是微博却互关了。我们很少互动,也许这是我第一次评论她的微博。 由于我奶奶家和她家离得很近,我们一二年级经常一块走,后来都有和自己玩的更好的朋友,于是便慢慢疏远了。我爸和她妈妈还是小学同学,所以觉得格外有缘,见面了也会打声招呼。我也见过她爸爸,和她长得特别像,笑起来有酒窝(或许记忆有些模糊了)我真的无法接受这件事情,我点进她微博,原来几天前就发过一些消息,只不过我最近没怎么看微博,真的就是挺难受的。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是初一学的一篇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我记忆犹新。我觉得这是对于亲人去世最深刻最柔美最委婉的一种说法。 我经常希望周围的人过得好,当这种事情来临之后我除了哭又啥也干不了。是真的很痛苦很悲伤啊 我觉得叔叔是我美好童年回忆的小小一部分,甚至说他更像背景,一个我偶尔会见到的和蔼的人。但是他占据了我同学生命的一大部分,我觉得我更多的难过是为了我同学吧,哎我也不知道了 就写到这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