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三十.《苏辛词说》《念奴娇.重九席上》

 健儿哥读书笔记 2022-02-25
念奴娇.重九席上

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谁与老兵供一笑,落帽参军华发。莫倚忘怀,西风也曾,点检尊前客。凄凉今古,眼中三两飞蝶。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爱说琴中如得趣,弦上何劳声切。试把空杯,翁还肯道,何必杯中物。临风一笑,请翁同醉今夕。

        前两句,稼轩引用了一个典故。东晋时期的大将军桓温,他的好友名士谢奕戏称他为“老兵”,一次在重阳节在龙山饮宴,参军孟嘉帽子不慎掉落,露出华发,但是他自己却没有察觉。当时帽子是身份的象征,不戴帽子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桓温想跟他开个玩笑,就趁他如厕之时,叫别人写了篇短文,藏在他帽子下面,想羞臊一下他,结果孟嘉回来,拿起帽子,看见短文,不慌不忙,写了一篇短文,诙谐有趣有理有据的把“落帽”这事圆了过去,在坐诸人无不惊叹。这就是“山头落帽”的典故,被后人传为一段佳话,便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洒儒雅。
        当时桓温意气风发,重阳佳节,饮酒赋诗,人生得意,潇洒风雅。稼轩用这个典故,反衬自己的当下的凄凉,“西风”本来就萧瑟,“点检”过去,也就只有“两三飞蝶”,空有一腔热血报国雄心志,却无人吐露心声。文章漂亮正在于此,就好像过年电视里春节晚会,一家团聚,热热闹闹,镜头一转,电视机前,孤身一人,热水都没,何等心酸凄凉!镜头语言都是人家稼轩玩剩下的,呵呵。
        下半阙,稼轩提到了“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有人说他仰慕陶渊明,也想归隐。这就大错特错了,辛弃疾到死都是忧国忧民的大英雄!字里行间,透露的是他对陶渊明赞叹。陶公拿得起放得下,是圣贤中人,辛弃疾才堪大任一肩挑,却放不下。赞陶不效陶!这才是辛弃疾的境界!
        最后辛弃疾又笔锋一转,调侃起陶渊明来,你不是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吗?来来来,我拿空杯敬你酒,你是不是还会说“但识酒中趣,何必杯中物”呢?哈哈哈,玩笑玩笑,还是“同醉今夕”吧!
        好了,这首词就赏到这儿。但是当爹的不由自主的就想往学习上引,乖宝儿就再忍两句:写文章一还是要旁征博引,才好玩有趣,引人入胜;二要会铺垫,玩个大起大落抓住人心;三是结尾不要顺势而下,水到渠成,那就落了凡品。要来一个蝎子勾,峰回路转,一针见血,直戳人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