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历患癌、2次截肢后,69岁无腿大爷登顶珠峰:他用一双钢铁假肢,爬了43年!

 昵称13mk3 2022-02-25

你相信一个69岁的老人能登顶珠峰吗?

如果,他还是个经历2次截肢的残疾人呢?

2018年5月14日清晨,临近珠峰顶点的雪地上,出现一行人的足迹。

八千米山空上高风猎猎,走在人群最后的人,踩着一双钢爪,扎进冰雪中,显得格外吃力。

图片

当地时间8点31分,那道落后的身影,终于站在世界最高点——海拔8848米处。

他叫夏伯渝,是中国首位失去双腿,靠假肢登上珠峰的人,那时他已69岁。

吸氧罩下面是一张被寒风吹得干裂,因氧气稀薄和高强度运动而紫红的脸。

冒出的白色胡茬,帽子没压住的几撮灰白头发,以及那双钢铁假肢,如同闯入这个世界之巅的不速之客。

他拿着对讲机落泪喊道:”四十多年了,不容易啊,终于上来了我。“

图片

01


26岁,登山运动员失去了双脚

 
”如果时间倒回“,应该称得上人面对厄运时,最无奈的一个假设。

1974年,中国登山队到青海选拔攀登珠峰的队员。

本在足球队训练的25岁的夏伯渝,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成功入选国家登山队突击队。

图片

第二年,夏伯渝同队员一起冲顶珠峰。

限于当年的登山设备和天气预报的准确性,登山队几次尝试突顶,无一成功。在凛冽寒风中,登山队只好放弃登峰计划,选择下撤。

下撤到7600米时,登山队决定驻扎休息。

然而,队里一位藏族队员在返程中丢失了自己的睡袋。夏伯渝为了帮助队友,毫不犹豫地将睡袋拿给了他,自己却只是和衣而睡。

等退回安全地带,夏伯渝想换鞋时,却发现怎么都取不下来脚上的鞋。

图片

医生赶来用剪刀将鞋剪开,看到的是一双已经被冻得发紫发黑的脚,没有一丝温度。

夏伯渝脚踝以下部分被严重冻伤,必须截肢。

人生谷底间,他在病床上得知往日队员成功登上珠峰的消息,只觉得自己如同掉入万丈深渊。

普通人尚且难以接受身体的残缺,作为一个运动员,又如何劝慰自己?

多年后,夏伯渝回想起当年的情形,语气中仍流露出掩不住的自嘲与酸楚。

痛苦度过一年多后,夏伯渝从一位外国的假肢专家那里得知,他安上假肢后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甚至还能爬山。

梦想的火焰,再次在他胸中复燃。

02
2次截肢,刮骨长肉
信仰是唯一支撑

为重返珠峰,夏伯渝进行着透支生命般的训练。

当时医疗水平有限,夏伯渝的第一双假肢是木头加铁条制成的。

虽能勉强走路,但每一步却无异于踩在刀血之上——截肢端口和粗糙的假肢不断摩擦,伤口磨烂,鲜血渗出。

图片

假肢让夏伯渝看到微弱的希望,那是他走向心中信仰唯一的路途。

所以他无法停止前行的步伐。

他依然以登山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来要求自己,晚上9点睡觉,早上5点起来锻炼,一年四季冷水澡,每天1500次负重深蹲、100个引体向上,360个俯卧撑......

他执拗地疯狂训练,直到身体超负荷。

图片

1993年,夏伯渝不得不再次截肢。

二度截肢后,为了让骨头快速愈合,需要经常刮骨刺激血肉生长。

最早麻药打在夏伯渝的脊椎缝中,两天内下肢麻木,无法动弹,到第三四日才能渐渐行动。

这样一来,每次刮骨,夏伯渝都不得不暂停几天自己的训练计划。

为了不耽误训练,他跟医生商量不打麻药。

刮骨过程只有几分钟,夏伯渝能清楚听到刀片挨着骨头嘎嘎作响的声音,身上像触电似的不停发抖。刮骨结束,人已经被汗打湿透。

治疗的医生笑叹道:“过去古代有关公刮骨疗毒,你演绎了当代的刮骨长肉。“

图片

1996年,他又患上淋巴癌,经历大大小小多次手术。

多年来,在生死间反复穿行,连对死的畏惧都消耗殆尽,唯一能支撑生命的只有信仰。

夏伯渝的信仰,就是8848米高峰。

图片



03
4次尝试登顶失败
可,山还是在那里

穿着假肢登山,每一次都是生死考验,难上加难。

难点不仅在于机械僵硬,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对环境的感知能力;每一步的知觉延迟地传到夏伯渝腰上后,他才能确定身体是否保持在平衡状态。

2008年,奥运火炬首次在珠峰大本营传递,夏伯渝是火炬手之一。

阔别多年,他再次回到这里。当年意气风发,如今却是花甲之年。

夏伯渝找了个山坡,穿着假肢去感受攀登珠峰的感觉。无论困难几重,他都知道,自己此生再也无法放下对那个顶峰的渴望。

图片

2014年,夏伯渝随16个夏尔巴人(居住在喜马拉雅山两侧的种族)进入珠峰,当时他已65岁。

攀登途中,他们遇到特大雪崩,就在距离顶峰的244米处。

梦想尽在咫尺,纵有万般无奈,他也不得不选择折返。

2015年,夏伯渝再次来到珠峰。这次他还未离开大本营,便收到了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和雪崩的消息。

这次他侥幸与死亡擦身而过,但心里想的却是:“只要活着,我还要来登珠峰。”

图片

2016年,67岁的夏伯渝第四次尝试登顶。开始一切都很顺利,一行人按计划往上攀行。越到高处,风越加肆虐。

在恶劣难测的自然环境中,人类如海中扁舟,恐惧、畏缩,无力抵抗。

然而,当信仰已在心中生根,当狂徒可以为梦不要命,当40年的坚持只剩下不过百米的距离,恐惧似乎反倒放大登顶的疯狂与执念。

图片

美国探险作家乔恩·克拉考尔曾在书中赞叹登山者的自信、坚决与耐力,却也提到在高海拔的”死亡地带“上,登山者们将面临着人性考验。

登山者能将自身生死置于信仰之下,那能否拿同伴的生命为自己的梦想作赌注?

夏伯渝回头看到了5张年轻的面孔,他们被称作“喜马拉雅山上的挑夫”,登山队的每一次攀登,由他们开路。

但这不是他们不顾一切的梦想,而是他们拿命相搏的生计。

在距离顶峰的94米处,夏伯渝做出决定:下撤。

图片

这是有生以来,夏伯渝距离顶峰最近的一次,也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次抉择。

这一次下撤的决定,也让他开始怀疑自己坚持了40年的信仰。他不停摔在雪山中,开始自我怀疑,这条路是否永远都走不到终点?

屡战屡败的绝望席卷而来,却又被坚韧的心智与梦想压下。

“哪怕我只剩最后一口气,我也要站在珠穆朗玛峰的顶峰。”

图片


04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两年后,夏伯渝决定第五次登珠峰。

由于喜马拉雅山登山罹难者人数过多,2018年1月,尼泊尔政府发布禁令,禁止盲人和双腿截肢的残疾人登山。

缺少天时地利似乎已成为常态,但夏伯渝仍不想放弃。打了两个月官司后,尼泊尔政府终于宣布暂停禁令。

2018年4月12日,夏伯渝前往珠峰大本营。

5月8日,他再次踏上这条走了4次,努力了40余年的未达征程。

图片

6天后,珠峰顶上出现了夏伯渝的身影——一个69岁的无腿登山者。

他站在世界之巅,眼见天清气明。

穿着一身红色登山服、戴着帽子、眼镜和吸氧罩的他,看不出与同行人有何不同。

只是那双突兀的钢铁假肢下,已用力走过40多年的坎坷。

2019年,夏伯渝获得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年度最佳体育时刻奖。

他百感交集道:”在我69岁第五次攀登珠峰的时候,它终于接纳了我。“

图片

夏伯渝攀上的不仅是世界之巅,也是他此生心中的高峰。

事实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高峰。它也许是资产,是健康,是良好的工作,是偏爱的城市,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未竞的事业。

它从心底生根,在我们日复一日的眺望与攀登中聚成高山。因为它的存在,我们的每一步有了方向,岁月有了意义。

尽管并非每座高山我们都能登顶成功,但当人用一生去登信仰之顶,世界便已在脚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