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 | 张永惠,张涌泉:《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疏误举正

 許學仁 2022-02-25

张永惠,张涌泉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

摘  要:《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是第一部系统汇集和科学整理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的大型字典,该书材料可靠,字形清晰,收字宏富,释义精审,在碑刻异体字的整理和考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汉魏六朝时期碑刻文字变异严重,异体众多,该书在收字和释义方面尚存在一些可斟酌之处。本文择取数例加以讨论,以期为该书的利用和修订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疏误;举正

毛远明先生《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简称《异体字典》)是碑刻异体字研究的开创性成果,也是研究汉魏六朝碑刻文献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书。该书对汉魏六朝碑刻文献中的异体字进行搜集和整理,共涉及碑刻1414通,收录异体字形51188个,极为宏富。编纂体例科学严谨,字形、字音、词义和书证有机结合,整理中有创新,亦称博洽,打破了前人在碑刻异体字编纂方面仅罗列字形的局限。字形方面,在每一字头之下,首先列出通行体异体字,其次列篆字、隶字、楷字,展现石刻文字的演变脉络,且每一字形之下均标出对应的拓片编号,以便复核;字音方面,每一字头下依次标注现代音、中古音及上古韵部。释义方面,按照本义、引申义、通假义、外来词和专称的顺序排列义项,罗列例证。该书还对一些特殊的异体字、同形字等加注按语。然而,由于该书所涉材料众多,在收字、释义以及例证列举方面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对此,前人已有专文指正,如何山《六朝石刻异体字释例》、赵家栋《〈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补正》;另外,在对《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简称《校注》)一书进行校勘、考释时亦有提及。今就在利用该书的过程中对发现的可商榷之处选取16例,分不明俗讹而误、不辨碑文残泐而误、不辨同形而误及不明词义而误四类,以就教于方家。

一、不明俗讹而误

汉魏六朝碑刻文字字形变化多样,俗字充斥,给碑刻文献的正确释读带来很大障碍。《异体字典》在辨识疑难俗字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收字量较大,俗体众多,《异体字典》在编纂中也存在一些因不明俗讹而误的情况。

1.自:图片1072-0-17-25(第1256页)[1]

《异体字典》“自”字头下收此字形,出自北齐《韩裔墓志》:“地有十二之险,俗承五家之法,车击毂于途,人摩肩于市,斗鸡走狗,弹筝蹹鞠,图片成千邑,奸伪丛生。”(《校注》9/255)[2]此字陶正刚《山西祁县白圭北齐韩裔墓》首先录作“自”,其后《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简称《墓志汇编》,436)、《全北齐北周文补遗》(简称《齐补》,102)、《校注》皆承之。

按:该字当为“百”字的俗写。碑刻中,“百”字中间一撇或省作一点,如北魏《穆纂墓志》即作“图片”,或直接省去,如东汉《韩敕造孔庙礼器碑》作“图片”。另“成”字,原碑作“图片”,此处当通“城”,碑刻中常见此用法,如北齐《段通墓志》:“北齐天保二年十一月廿七日,窆于邺成(城)西豹祀之西冈。”(《文化安丰》216)晋《贾充妻郭槐柩铭》:“夫人宜成(城)宣君郭氏之柩。”(《校注》2/311)皆其例。上揭《韩裔墓志》“百成(城)”与“千邑”并举,如释“自成”则不通。《异体字典》沿袭各家之误,不可从。

2.城:图片0533-0-4-15(第92页)

《异体字典》“城”字头下收此字形,出自北魏《元昭墓志》:“昂藏独秀,若榠棂之在中皋;嵚崟自峻,犹削图片之居众埠。”(《校注》5/253)此字《校注》释文照录原形;《全北魏东魏西魏文补遗》(简称《魏补》,192)、《墓志汇编》(144)、《洛阳出土少数民族墓志汇编》(简称《洛阳》,53)均释作“城”。

按:此字当为“成”的增旁字。“削成”本形容陡峭如刀削一般,如《山海经·西山经》:“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引申代指陡峭之山,或指华山。如北魏《尔朱绍墓志》:“长源与滥觞并流,高峰共削成俱远,贞贤继轨,冠冕相袭。”(《校注》6/281)北魏《张宁墓志》:“汤汤委水,峨峨削成。厥伊君子,唯哲唯英。”(《校注》7/58)北齐《尧峻妻吐谷浑静媚墓志》:“盖其长原带地,崇基极天,共削成而争高,与回复而竞远。”(《校注》9/261)皆其例,上揭《元昭墓志》“削峸”当即“削成”,因其与山有关,故“成”字赘加“山”旁。

“峸”字字典、韵书中亦有收录。《玉篇·山部》:“峸,示征切,山名。”《集韵·清韵》:“峸,山名。”该字与我们所释之字当为同形字。

3.虚:图片1168-0-03-05(第1006页)。

《异体字典》“虚”字头下收此字形,并加按语云作“图片”者与“呜图片”之“图片”同形。此字出自北齐《文殊般若经碑》:“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般若波罗蜜境界。非证非不证,不作图片论,无有分别。”此字《校注》(10/125)亦认为“”为“虚”的异体字,“虚论”犹空论。

按:《校注》说法不确,该字为“戲”的异体字。“戲”之构件“豆”常讹作“业”,“戈”讹作“戊”。如北魏《元隐墓志》“戏”字作“图片,北魏《李谋墓志》作“图片”。“戏论”指非理、无义的言论。上揭碑文系引经文原文,《大宝积经》卷一一六《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经文正作“戲”字(《大正藏》11册655页上24行)。故此字当移至“戲”字头下。

另,本句《校注》录文作:“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般若波罗蜜。□界非证,非不证。不作图片论,无有分别。”点断有误,亦有缺释,当据传世文献改正。

4.授:义项④:通“受”,接受。0435:未几,以~接之功,除大鸿胪丞。(第817页)

按:《异体字典》0435号字形所对应的例证出自北魏《杨舒墓志》,该字拓片字形作“图片”,碑刻文献中,“授”与“援”二字由于字形俗写相近,如不仔细辨析,容易造成误释。细审拓片字形,可判定为“援”字。“援”为“援救”义,“援接”指救援接应,为墓志习语。如唐《大唐朔方公执失府君墓志铭》:“皇初起太原,领数千骑援接至京,以功拜会紫光禄大夫、上柱国,仍降特制,以执失永为突厥大姓,新昌县树功政碑。”(《唐代墓志汇编续集》489)传世文献亦有用例,如《魏书·獠传》:“始欣乃起众攻恺,屠灭之,据城南叛,萧衍将萧玩率众援接。”“授接”则不通。《异体字典》此条例证当移至“援”字头下。

5.範:图片1295-2-17-05,义项③姓。1295:~显族。图片1059-0-07-11。图片0313-0-08-14(第209页)

《异体字典》“範”字头下收此三号字形,按语云:因构件艹、𥫗形近讹混,“範”字异体作“图片图片”,或省“𥫗”作“軐”。

按:1295号字形,出自北齐《阿鹿交村七十人等造像记》:“邑子卫[国],图片显族,邑子藉阿和,邑子卫阿陀。”(《校注》9/121)此字《校注》注释认为典籍中未见“轨”姓者,疑当通“範”,待考。窃谓此字当为“轨”字,用为人名,而非“範”。首句“卫”下一字《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7/124)所收拓本字形作“图片”,当为“凤”字,《校注》释“国”,误。该字正确的点断方式当为:“邑子卫凤轨,显族。邑子藉阿和,邑子卫阿陀。”“显”用为姓氏。《广韵·铣韵》:“显,明也,著也,光也,觌也。又姓,《风俗通》云:'有显甫,为周亲。’”周有显甫,其后遂以先祖字为姓。“邑子卫凤轨,显族”即“邑子卫凤轨,邑子显族”的省称。该句上文“邑子卫阿匡,和国。”亦为“邑子卫阿匡,邑子和国”的省称。

1059号字形,出自北齐《郭显邕造经记》:“金容虽隐,梵音永盛。风图片慧日,迄今不绝。”(《校注》9/214)此字《校注》《齐补》(244)均释作“轨(軌)”,是也。“风轨”指风标、规范。

0313号字形,出自北魏《霍扬碑》:“自非□□□清涟,飞光曜[境],孰能式任两图片,勋超二史,□化齐□,等照灵曦。”(《校注》4/20)此字《校注》依形转写作“图片”,未作说明。此字《异体字典》定作“範”字,但“两范”语义不通。其实原字当为“邦”字。“邦”小篆字形作“图片,隶定又作“图片”,碑文字形即后者之变。

又按:《干禄字书》“䡄軌:上通下正。”“軌”作“䡄”为汉魏以来俗书常例,而“範”简省作“軐”(此字当是“䡄”字误排)则仅见《异体字典》所载上揭三例,然皆不可信,宜分别改归“軌”和“邦”字之下。 

二、不辨碑文残泐而误

由于历时久远,汉魏六朝碑刻文字多有残损磨泐,加之有的拓本本身质量不高,所以这类碑本文字的辨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异体字典》在这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但也存在一些因所据拓本或影印本字形有残泐而误辨的情况。

6.辜:义项②灾难灾祸。0387:君少离~棘,仁孝发中。负担万里,扎雨濛风。(第276页)

《异体字典》“辜”字头下收此例证,出自北魏《崔猷墓志》。此字《校注》(4/225)释作“辜”,并认为“辜棘”指灾难祸害;《墓志汇编》(67)、《魏补》(118)亦释作“辜”。

按:“辜”字《校注》所收拓片字形作“图片”,字形殘泐,不甚清晰。《山东石刻分类全集》(5/6)所收拓片较为清晰,其字形为“图片”,当为“辛”字。“辛”汉代简帛中又写作“图片”(春秋事语67),碑刻中此种写法亦习见,兹不赘举。“辛棘”亦作“艰棘”“艰苦”,“辛”“艰”同义换用,父母丧亡为悲伤之事,故以之代指丧亲。如南朝梁任昉《奏弹范缜》:“缜丁罹艰棘,曾不呼门,墨缞景附,颇同先觉。”北周《斛律丰洛墓志》:“下车未几,奄离艰棘,乃降纶绋,夺礼从权。”(《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188)唐《敦煌公李君墓志》:“未离襁褓,奄缠艰棘,披帷罔觏,长嗥□□,行路□□□泣,亲族见以崩心。”(《唐代墓志汇编续集》182)东魏《元宝建墓志》:“及丁艰苦,遂主丧事,顾礼仅存,扶而后起。”(《校注》7/274)皆可参。“辛棘”一词《汉语大词典》失收。《异体字典》该条例证当移至“辛”字条下。

7.菜2:图片0852-2-25-16,通“采”,义项②选取。0852:车乘斯~,舟人载竚。(第63页)

《异体字典》“菜1”字头下收此字形,出自东魏《李希宗墓志》:“膺物卷舒,随时默语。车乘斯图片,舟人载竚。龙跃在渊,鸣飞遵渚。”(《校注》7/398)此字《校注》依形转写,未释,并列《墓志汇编》(364)释“苹”备参;《魏补》(398)、《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北[壹]》(下/7)均释作“苹”。

按:该字当为“萃”的俗字,该字形下部两点当为泐痕。石刻文献中,“萃”的俗字与“苹”字相近。如北魏《王普贤墓志》“萃”字作“图片”,北魏《昭玄沙门大统令法师墓志》“萃”字作“图片”。《龙龛手镜·草部》:图片,通。萃,正。”《玉篇·艸部》:“萃,疾醉切,集也。”“车乘”古代一般由国君或显贵者乘坐,故常喻指高官权贵。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诗曰:'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车乘斯萃”夸赞墓主人德行较高,高官贵族争相聚集聘请。下文“龙跃在渊,鸣飞遵渚”,描述志主纵横驰骋,奋发有为,正与以上二句相呼应,故“图片”当为“萃”字。

8.弘:图片0848-0-10-05(第322页)

《异体字典》“弘”字头下收此字形,出自东魏《戎爱洛等造像记》:“上为皇帝陛下,下为亡父母,亡息善□,普及法界众生,一时图片道。”(《校注》7/388)此字《校注》亦释作“弘”。

按:此字当为“成”字残泐。该字右边一撇残损,遂被误释为“弘”。“成道”犹成佛,谓领会佛道而得证正果,为造像记习语。又如东魏《高岭以东诸村义邑道俗造像记》:“愿法界唅生,同获此愿,一时成道。”(《魏补》626)北齐《韩永义等造像记》:“八相成道,似同凡夫。”(《校注》9/264)北魏《仇臣生造像记》:“是以积善成道,累恶灭身。”(《校注》5/274)

《校注》将其释为“弘”字,盖因该字形与“弘”俗字相近。《佛教难字字典·弓部》(95)“弘”字头下收“图片,左边构件“弓”讹写作“方”,与该造像记字形相近。“弘道”虽然成词,但却不符合文意。侯旭东《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以造像记为中心的考察》一书认为魏晋南北朝造像记发愿文内容主要为离苦得乐、生天、托生西方净土、值闻佛法、成佛、成正觉等几类。(178)而未见为“弘道”而造像的发愿文,故根据造像记体例,该字亦当为“成”字无疑。《异体字典》沿袭《校注》之误,不可从。

三、不辨同形而误

同形字是指记录不同的词而字形相同的一组字。狭义的同形字将通假字排除在外,仅指造字偶合而形成的同形字。汉魏六朝石刻文献异体俗字众多,由字形简省、讹混、造字偶合等原因形成的同形字亦比比皆是。《异体字典》在编纂过程中亦存在不辨同形而误的情况。

9.皎:图片0793-1-30-01(第414页)

《异体字典》“皎”字头下收此形,出自东魏《凝禅寺三级浮图碑》:“图片=冲觉,寂寂虚清。尘中独镜,雾里孤明。”(《校注》7/222)并加按语认为0793是新造会意字,会“三天”相叠之意。该字《校注》引用《常山金石志》认为有皎、眇二音,并未说明为何字。

按:“图片”可隶定做“图片”。《龙龛手镜·天部》:图片,皎、眇二音。”《字汇补·大部》:图片,音义与皎同。”《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引《龙龛手镜》,认为“图片”同“皎”和“渺”。《六朝别字记》引此碑,云:图片,见《龙龛手鉴》,此作为渺渺字。”(35)窃谓此处“图片”字当据《六朝别字记》定作“渺”的异体,“三天”会天空广阔绵邈之义。图片图片”即“渺渺”,指悠远貌,与“寂寂”相对。“冲觉”即“冲觉寺”,《洛阳伽蓝记·冲觉寺》:“西北有楼,出凌云台,俯临朝市,目极京师。古诗所谓'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者也。”“图片图片冲觉”当形容冲觉寺高耸绵邈之貌。如释“皎”则不通。因而,《异体字典》此字形当移至“渺”字头下。

10.渃:图片1057-1-10-14,通“罗”,1057:身栖尘~之下,超心万天之外。(第574页)

《异体字典》“渃”字头下收此字形,出自北齐《柴季兰等四十余人造像记》。此字《校注》(9/205)释作“洛”。

按:谛视之,该字上部仍有两点,为“艹”旁俗写,其下部构件“右”当为“各”字的俗写,如东魏《张满墓志》“各”字作“图片”,因而该字当为“落”的俗字。如北魏《李璧墓志》“落”字作“图片”,北魏《元平墓志》“落”字作“图片”,皆其类。“尘落”犹云“尘罗”。佛教主张超脱,认为尘世如束缚人的罗网,故以“尘罗”喻指红尘凡间。如北齐《张君妻董仪墓志》:“兼以笃信三宝,妙闲二谛,指彼岸而将登,出尘罗而愿往。”(《文化安丰》291)《广弘明集》卷三十:“法雨时时落,香云片片多。若为将羽化,来济在尘罗。

传世文献中,“渃”可作水名和地名用字,石刻文献中尚未见此字。《中华字海》(546)“渃”字义项(三):渃,音洛,同“落”,字见魏《三级浮图颂》。通过检核原拓,该字出自“方鼌钦(饮)木兰之泆露兮,夕湌秋菊之图片英。”“图片”字亦当为“落”的俗字,并非“渃”字。检《集韵》《龙龛手镜》《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等字书,均不见载“渃”假借作“落”的用法。《中华字海》误将“落”的俗字误当做“渃”,《异体字典》此条亦误。

11.忉:图片1125-1-32-20,忧愁、忧伤。1163:意~过庭,礼求盛族。(第149页)

《异体字典》“忉”字头收此字形,并加按语说因“忄”与“十”形近讹混,“忉”又作“图片1125号字形所对应的例证出自北齐《徐之才墓志》:“诏曰:昔晋叹九京,汉嗟二陇,追往伤逝,义图片名臣。”(《校注》9/412)此字《校注》《墓志汇编》(455)、《齐补》(127)均释为“忉”。

“忉”字头下列有1163号字形所对应的例证,出自北齐《李希宗妻崔幼妃墓志》:“高祖神武皇帝,位居二相,身眺八维,意图片过庭,礼求盛族。”(《校注》10/111)此字《校注》《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北[壹]》(下/27)、《墓志汇编》(112)、《燕赵碑刻: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卷》(862)均释作“切”,《齐补》(149)释作“忉”。

按:1125号字形当为“切”字,碑刻中构件“图片”亦常讹写作“十”,与“忉”的俗字同形。《广韵·屑韵》:“切,近也,迫也。”如东魏《李宪墓志》:“初在庚寅,遘家多难。事切赵孤,获全鲁保。”(《校注》7/217)北齐《刘双仁墓志》:“职唯侍卫,任切扶持。”(《校注》9/337)“义切名臣”当赞美墓主人德义可与名臣相比,如释“忉”则语义不通。

1163号字形亦为“切”字。《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后以“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意切过庭”指情义符合切近过庭之训。该字形及例证亦当移至“切”字头下。

12.卞:图片0509-0-11-06(第38页)

《异体字典》“卞”字头下收此字形,出自北魏《元仙墓志》:“故宗党服图片远大,乡里钦其素风。”(《校注》5/187)此字《校注》《墓志汇编》(133)、《洛阳》(48)均释作“卞”。

按:该字当为“其”的异体,“其”金文字形作“图片”(虢季子白盘),战国时期,又简省上部构件并添加一横饰笔作“图片”(子禾子釜)。因而,“其”又隶定作“亓”“亣”,石刻中,“亣”又进一步讹写作“卞”,遂与“卞”字同形。“服其远大”与“钦其素风”正好相对,如释“卞”则不通。《魏补》(181)释“其”,是也。因而《异体字典》此条当移至“其”字头下。

四、不明词义而误

用典是石刻文献的一大特点,书写者写作碑志文时,往往引经据典,以使碑志文庄重典雅。但同时也使得文意艰涩难懂,如果不能正确破解典故,就不能正确理解其内容。同时石刻文献也保留了大量古代汉语词汇,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词义,也会造成误释。

13.沮3:图片0117-0-20-24。通“徂”,逃走。0117王教既[备],群小遄~。(第451页)

编号0117所对应的拓片字形出自三国魏《孔羡碑》。《校注》(2/190)亦云“沮”通“徂”,“遄沮”指急速远逃。

按:“徂”和“沮”虽上古同在鱼母从部,但此处“沮”并不通“徂”,“遄沮”此处化用典故,语出《诗经·小雅·巧言》:“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毛传:“遄,疾;沮,止也。”郑玄笺:“君子见谗人如怒责之,则此可疾止也。”“群小遄沮”意为众小人迅速停止、消失,“沮”为停止义。《异体字典》沿袭《校注》之误,改读作“徂”,不可从。故此字头当删,例证应移入“沮1”义项①之下。

14.翅2:图片0845-0-11-14,通“秩”,十年为一秩。0845:八~徒梦,三事莫践。(第101页)

《异体字典》“翅2”字头下0845号字形所对应的例证出自东魏《元显墓志》:“八图片徒梦,三事莫践。余庆无征,山颓木坏。以太和之廿四年薨于第,春秋卌四。”(《校注》7/380)“八翅”《校注》注释未详,疑为“八秩”,“翅”通“秩”,指八十岁。

按:“翅”上古音在书母支部,“秩”在定母质部。二者语音并不相近。且“八秩”放在此处语义不通。其实,此处“翅”当为“翅膀”义。“八翅”此处化用典故。《太平御览·人事部》:“王隐《晋书》:'陶侃,字士衡,鄱阳人。少渔于雷泽,梦背上生八翅,飞入天门,见门非常,欲入不敢而下。侃后都督八州诸军事。’”“八翅”当喻指担任重要官职。“三事”指三公,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正与“八翅”相对。“八翅徒梦”感叹墓主人尚未担任高官便已丧亡,志愿不遂。《异体字典》未察句中典故,沿袭《校注》说法,导致词义误释。《汉语大词典》《中国典故大辞典》均只收“八翼”一词,未收“八翅”,亦可据墓志文献补充。

15.宾2:图片0566-2-09-19,义项①:通“摈”,抛弃。0566:痛毁慈颜,悲零~血。(第45页)

按:《异体字典》0566号字形对应的拓片为北魏《元焕墓志》,《异体字典》认为此处“宾”通“摈”。不确,其实,“宾”此处当为宾朋义,“宾血”喻指宾客的眼泪,古人常用“血”代指悲痛的眼泪。《韩非子·和氏》:“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后用以指带血的眼泪,一般指极度悲痛而流的泪。墓志文献中亦常出现,如北魏《元彝墓志》:“慕同泣血,毁几灭性。”(《校注》6/170)北魏《王诵墓志》:“泣血孺慕,几于毁灭。”(《校注》6/215)“慈颜”指慈祥和蔼的容颜,多代指父母。“宾血”与“慈颜”均为偏正结构,释“摈”则不通,魏晋南北朝石刻中尚未见“宾”假借为“摈”的用例。《异体字典》此字头和义项当删,例证当移至“宾1”的义项②之中。

16.死2:通“屍”,尸体。0089:冒突锋刃,收葬尸~。(第839页)

《异体字典》“死2”字头0089号字形出自东汉《赵宽碑》:“冒突锋刃,收葬尸图片郡县残破,吏民流散,乃徙家冯翊。”(《校注》1/22)此字《校注》注释认为“死”通“屍”,“尸屍”指尸体。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卷五:“汉人多以'死’为'尸’,但'尸死’连用者,尚未之闻。”(178)《汉碑集释》:“汉人多以'死’为'尸’,'尸死’连用,则始于此碑。”(452)

按:《说文·尸部》:“尸,陈也,象卧之形。”徐灏《段注笺》:“尸本人卧之称,因人死而常卧不起,亦谓之尸,久之引申义行而本义废。”甲骨文、金文中“尸”常假借为“东夷”之“夷”。“屍”最早见于《说文·尸部》:“屍,终主。从尸从死。”王筠句读:“屍乃尸之分别文。”“屍”本“尸”的分化字,先秦两汉出土文字资料未见,大约产生于汉代。“死”本身即有“尸体”义,如《左传·哀公十六年》:“生拘石乞而问白公之死焉。”《汉书·陈汤传》:“汉遣使三辈至唐居,求谷吉等死。”颜师古注:“死,尸也。”故“尸死”或“屍死”可同义连用指尸体。如东汉建宁四年《孙成买地券》:“田中若有尸死,男即当为奴,女即当为婢,皆当为孙成趋走给使。”(《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48)又《四分律》卷二一:“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担屍死从塔下过,护塔神慎(瞋)。”(《大正藏》22册711页中8行)皆其比。《异体字典》沿袭《校注》之误,谓“死”通“屍”,不可从。

上面我们分不明俗讹而误、不辨碑文残泐而误、不辨同形而误、不明词义而误四个方面列举了《异体字典》在字形归并和释义方面存在的若干疏误。然而白璧微瑕,该书的价值仍是毋庸置疑的。《异体字典》所收录的丰富的异体字形和例证为我们研究石刻文献提供了极大便利。我们在使用的同时,也要仔细谨慎,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才能更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北京图书馆金石组  1989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中州古籍出版社。

陈彭年 《大广益会玉篇》,中华书局,1987年。

大正一切经刊行会  1983  《大正新修大藏经》,新文丰出版公司。

丁度  《集韵》 述古堂宋钞本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高文  1997  《汉碑集释》,河南大学出版社。

顾野王 《玉篇(残卷)》,《续修四库全书》228册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郭洪义  2015  碑刻异体字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评介,《辞书研究》第4期。

韩理洲  2010  《全北魏东魏西魏文补遗》,三秦出版社。

韩理洲  2008  《全北齐北周文补遗》,三秦出版社。

何山 2017 六朝石刻异体字释例,《中国文字研究》第1期。

侯旭东  2015  《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以造像记为中心的考察(增订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贾振林  2011  《文化安丰》,大象出版社。

冷玉龙、韦一心  1994  《中华字海》,中华书局。

李琳华  1991  《佛教难字字典》,长春树书坊。

李永强、余扶危  2011  《洛阳出土少数民族墓志汇编》,河南美术出版社。

马衡  1977  《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华书局。

马瑞  2015  碑别字全面整理精心研究的力作——《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简评,《中国出版》第20期。

毛远明  2008  《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线装书局。

毛远明  2014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中华书局。

赵之谦  1958  《六朝别字记》,文字改革出版社。

山东石刻分类全集编委会  2013  《山东石刻分类全集》,出版社青岛。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1887  《山西碑碣》,山西人民出版社。

释行均  1985  《龙龛手镜》,中华书局,。

陶正刚  1975  山西祁县白圭北齐韩裔墓,《文物》第4期。

王力  2000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吴继刚、毛远明  2015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编纂路径、体例及应用价值,《辞书研究》第4期。

徐中舒  2010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辞书出版社。

殷宪  2016  《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文物出版社。

张传玺  1995  《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出版社北京大学。

赵超  2008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

赵家栋  2018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补正,载《第二届近代汉字会议论文集》。

周绍良、赵超  2001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詹文宏、李保平、邓子平  2015  《燕赵碑刻: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天津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物研究所、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  2004  《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北[壹]》,文物出版社。

注释

[1] 本文依次列举《异体字典》所收该字的楷书字头,拓片字形及对应的拓片编号、义项或例证。最后括注该字在《异体字典》中对应页码。

[2] 括号内数字为册数、页码,“9/255”表示第9册第255页,下仿此。

作者简介

张永惠,女,河南商丘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石刻语言文字。

张涌泉,男,浙江义乌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敦煌学与近代汉字。

谢作者提供论文电子版!

本文原刊于《语言研究》2022年第1期第88-94页,引用请参照原文。

编辑:金 龙

审核:史文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