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眠)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案例配方

 昵称19014063 2022-02-25

桂枝龙骨牡蛎汤是非常经典的方剂,功效是调和营卫,摄纳心神。在临床中可以应用其治疗失眠,特别是长时间的顽固失眠,效果很理想。对于病情危重、缠绵难愈的失眠,特别是入睡过程中非常困难,或者睡的时候容易醒、睡眠质量差,都是其治疗方向。另外,桂枝龙骨牡蛎汤的作用还可以治疗胸闷、心慌、容易受到惊吓,同时还伴有自汗、盗汗、男性出现遗精的情况,也可以应用桂枝龙骨牡蛎汤进行调整。临床上,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安排用药,可以发挥桂枝龙骨牡蛎汤的镇静安神、收敛的功效。

本方用于治疗癔病、失眠、遗精或滑精、不孕症、先兆流产、久泻、更年期综合征、盗汗、小儿支气管炎等属上述证机者。有报道用本方加当归、全虫治疗癔病;加川断、杜仲、枸杞子治疗神经衰弱;加附片、紫云英、干姜治疗不孕症;加姜半夏、陈皮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肺炎、小儿心脏病、不射精等疾病均取得良好效果。

折叠编辑本段提示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有镇静的作用,龙骨含碳酸钙、硫酸钙的成分,能促进血液凝固,降低骨骼肌兴奋,达到镇静、止血的作用。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

【用法】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作用功效】调和阴阳,固涩肾精。

【主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金匮六8)、

【方解】桂枝汤主治表虚,有调和营卫之功,佐以龙牡,镇静安神,收敛心气。方中桂姜之辛热,芍药之酸寒,甘枣之甘温,龙牡之咸涩,均各有己用。夫姜能助桂温经通阳,芍药入营收阴,甘枣缓急调中,并可制以姜桂之辛热,藉龙牡之潜阳收涩,以制心神浮越。

【方论】徐氏《轨范》云:经曰脉极虚芤迟,乃为虚寒之症,故用桂枝及建中等汤。若嗽血而脉数者,乃阴虚之症,于此相反,误用必毙。余谓:此方《外台》名龙骨汤,治梦失精,诸脉浮动,心悸,少怠,阴处寒,目眶疼痛,发脱。然则脉浮动者亦宣之,不独虚芤迟也。大法虚而有风者皆宜用,徐氏非也。深师名桂心汤,治同。《小品》亦名龙骨汤。曰:虚羸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三枚,附子三枚、炮,故曰二加龙骨汤。(《经方例释》)。

【临床应用与医案】

1.遗精胡希恕医案:蒲某,男,33岁,某厂会诊病例,1966年3月25日初诊。遗精已数年,常以补肾治疗无效,近年来加重,每周1~3次。常有汗出恶风,腰酸痛,舌苔白,舌尖红,脉浮而虚。与二加龙骨牡蛎汤:桂枝10g,赤芍1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川附子6g,白薇12g。结果:4月8日复诊,上药服6剂,遗精未作。[冯世纶,等.经方传真(修订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7]。

2.失眠林某,女,65岁,2003年10月11日就诊。近2个月来,患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有时彻夜难眠,伴有神昏,心神不宁,舌淡,脉弦细。治以调和营卫,和阴益阳,镇心安神。方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处方:桂枝10g,甘草5g,芍药15g,生姜3片,龙骨30g,牡蛎30g,大枣20g,合欢花20g。日1剂,水煎服。5剂后复诊,睡眠明显改善。效不更方,又服5剂,睡眠正常,精力旺盛。半年后随访,睡眠正常,生活愉快。[刘新瑞,王立彬.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验.吉林中医药,2006,26(7):42]。

3.盗汗姜某,女,56岁,教师,2002年8月10日就诊。患者下半身盗汗3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曾服用钙剂,无效。查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调和营卫,收敛汗液。方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处方:桂枝10g,甘草5g,芍药15g,生姜3片,煅龙骨30g,煅牡蛎30g,大枣30g,山茱萸10g,生地15g。日1次,水煎服。5剂后复诊,盗汗止,精神振奋。[刘新瑞,王立彬.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验.吉林中医药,2006,26(7):42]。

4.自汗岳美中医案:李某某,46岁,男性。患项部自汗,竟日淋漓不止,频频作拭,颇感苦恼,要求治疗。诊其脉浮缓无力,汗自出。分析病情,项部是太阳经所过,长期汗出,系经气向上冲逆,持久不愈,必致虚弱。因投以张仲景之桂枝龙骨牡蛎汤,和阳降逆,协调营卫,收敛浮越之气。先服4剂,自汗止;再服4剂,以巩固疗效。[陈明.金匮名医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137]。

5.小儿夜惊症某男,7岁,1996-12-04日初诊。代诉,患儿夜夜喊叫已一个半月。大多在夜晚12点至凌晨2点左右高声喊叫三四声,表情似发急状,其母拍打其身数下,即呼呼入睡,约停2个小时左右,复喊叫3~4声。一夜多则发作2~3次,少则1次,翌晨问之,全然不知。脑电图检查:轻度异常。给服鲁米那后,前额疼痛,双手握拳,两腿路曲,全身颤动,约持续2~3秒,便自行缓解。家长惧之,故转中医治疗。刻下:症状如上所述,反应略显迟钝,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病起于受外界刺激后,复受家长训斥所致。依据证因,辨为肝胆不宁,阴阳失和,治宜疏肝清胆,调和阴阳。处方:桂枝10g,生龙、牡各24g,甘草10g,大枣5枚,白芍20g,生姜适量,柴胡10g,大黄9g,党参10g,黄芩9g,清半夏10g。服3剂后,半夜睡中未再喊叫,只是说两句梦话,面部略有着急表情。翌晨能诉说梦中情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效不更方,续服3剂。三诊:睡眠安宁,已不说梦话,反应灵敏。脑电图检查:未发现异常。遂停药观察3个月,康复如初。[康进忠.关思友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经验.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356-1357]。

6.癫痫兼奔豚气某男,41岁,因反复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四肢抽搐,两目上视5年,加重伴奔豚气1月,于2004-09-02日就诊,患者5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四肢抽搐,两目上视,口吐白沫,一过性意识丧失,在安阳地区医院诊断为癫痫,长期服用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每年遇劳或生气发作2~3次,对症处理后缓解。1年前只服用卡马西平,停用苯巴比妥,病情尚稳定,1个月前因劳累出现头晕,随后意识丧失5分钟,醒后全身瘫软,胸闷恶心, 速到我院查头颅MRI示右侧额顶部脑裂畸形并灰质移位。脑电图描记阳性。肌内注射苯巴比妥0.2g,1次/12h;用镇惊丸加减:朱砂1g(冲服),远志12g,石菖蒲12g,酸枣仁15g,大黄5g,羚羊角1g(冲服),钩藤15g(后下),珍珠母30g,胆南星6g,天竺黄12g,天麻9g,甘草5g。第5天苯巴比妥改为口服,继续配合服用卡马西平。因泄泻中药汤剂去大黄继服,第9天患者又发作1次,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两目向左侧斜视,瞳孔散大,静推安定10mg后缓解,苏醒后自感眩晕,多梦易惊,担心自己再次发病,并多次出现右少腹有一股气流往上滚动,直至咽喉,胸闷呼吸困难,咽喉如物

梗阻,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未效,关老据症舌脉处方如下:桂枝15g,白芍10g,生姜10g,炙甘草6g,大枣4枚,生牡蛎30g(先煎),生龙骨30g(先煎),茯神10g,郁金10g,远志10g。服上方3剂后原来1日发作2次,且晨起必发1次,变为3天发作1次,因咽干加射干10g以散热利咽,继服半月夜寐转佳,无恐惧感,至今未再发生奔豚气,仍长期服用抗癫痫药。[康进忠.关思友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经验.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356-1357]。

【临证提要】本方常用于治疗桂枝汤证而见梦遗失精、胸腹动悸、烦惊不安等。对于不论男女老幼出现的心神不安症、尿闭或遗尿等,亦可用本方治疗。

1颈椎病按:

黄某,女,41岁,教师,1999年10月21日初诊。主诉:头昏头胀,目眩颈僵、左手指麻木半年余。患者发病前曾连续伏案工作多日,后来出现头昏头胀伴左手指麻木,曾于他院检查,经颈部X线片确诊为颈椎病,服药未效来诊。刻下症见头昏沉闷,间有站立不稳,颈僵肩痛,手麻时作,纳可口干,舌苔薄白微腻,脉沉滑。辨证为肝肾不足,下虚高摇,痰瘀阻络,治当培补肝肾,协调营卫,兼化痰瘀。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汤加味治疗,药用桂枝8g,生白芍3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大枣4枚,生姜2片,天麻10g,葛根15g,川芎10g,桑寄生20g,僵蚕9g。服药10剂。二诊头昏、颈僵稍缓,仍腰背酸软,原方加川断15g,桂仲15g,嘱服药1个月后诸症消失。上方间断调理2个月巩固疗效,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

颈椎病以肝肾不足为本,《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再从临床表现可见,就诊者大多在40~50岁,下元已亏,肝肾不足日久,阴阳俱虚,营卫不调,易感外邪,内外相因,筋脉失养,水不涵木,痰瘀渐生,一遇过劳或饮食不节即可诱发本病。故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益肝肾,和阴阳,除痰瘀,使升降相因,阴阳相济而已病。

2

按:本病日久,心肾阳虚,阴寒内侵,凝聚难解,渐成阴阳俱虚之态势,气血受阻,营运无力,脉失通畅,阴阳因虚而移位。用桂枝龙骨牡蛎汤通阳益心气,扶正散邪,能切中病机取效。

3.颜面神经炎 姜某,男,40岁,2001年4月27日初诊。主诉口眼歪斜、面部冷感,左侧头面部约有8×4cm范围麻木半个月。曾用中西药及针灸治疗未效,麻木范围有扩展趋势,遂来就诊。刻下症见左侧头部至锁骨区域触觉不敏,麻木不仁,额绞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流涎歪向健侧,鼓腮漏气,面部肌肉抽动,味觉消退,言语不利,面色白光白,舌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缓细。诊为中风(中经络),辨证属气血不足,络脉空虚,外邪入中,治当养血益气,祛风通络,方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药用桂枝8g,生白芍15g,生姜3片,大枣5枚,生龙骨20g,生牡蛎30g,川芎15g,防风9g,全虫、地龙各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后复诊,口角流涎减少,可闭目皱眉,头面部麻木范围缩小,仍有言语欠流利,以上方加钩藤30g,白芥子8g,去防风,再服10剂,口眼歪斜等面神经炎症状全部消失。复以上方去地龙、全虫,隔日服1剂,用半个月以巩固疗效,告愈。

按:本例为风邪侵袭面部经络,血络受阻,麻木不仁;风邪入中,日久耗伤气血,引血动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发为本病。此时气虚则血滞,血虚则动风,病位尚在肌表,故治以益气活血,祛风通络,用桂枝汤调和营卫,祛邪扶正,加龙骨、牡蛎镇摄浮阳,再配其它活血通络祛痰之品,全方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故获良效。4.顽固性口腔溃疡王某,女,31岁,教师,1999年11月4日初诊。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4年余,时轻时重,日渐频繁。每发溃疡约3~4处,间隔2~3周,多发于月经期间,平素易感冒,患有颈椎病。刻下症见口舌灼热疼痛,时有莫名寒热,口干而淡,虽已初冬仍有微汗阵阵,口腔内侧黏膜、舌侧边缘、颊部黏膜均可见大小不等溃疡面,边缘突起,轻度充血,溃疡面有少许黄白色分泌物覆盖。舌苔薄白,舌质淡有齿痕,脉沉缓。辨证属气血两虚、湿浊内阻,治当益气养血,祛湿化浊,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化裁治疗,药用桂枝9g,白芍20g,甘草6g,生姜2片,大枣3枚,生龙骨20g,生牡蛎20g,土茯苓30g,紫草 9g,佩兰8g,川芎10g,柴胡 9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后复诊,疼痛已减轻,汗出消失,溃疡面分泌物消失,充血减。以原方再进7剂,口腔溃疡大部消失,上方去柴胡、紫草加地骨皮15g,再服7剂,诸症消失,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

按:口腔溃疡,中医称为口疮,引发原因较多,常见心脾积热、胃火上炎、阴虚火旺、脾虚湿滞等。本例病程较长,久病入肾,肾气不足,“肾为守邪之神”(《难经·十四难》),故营卫失调,易感外邪,虽有虚火内炽,但表气不固,引动伏邪,又虽初冬汗仍出,且在经期发生较多。证属阴阳俱虚,营卫气血失调,只有用桂枝汤外可解肌调营卫,内则补虚和阴阳,加龙骨、牡蛎潜镇浮阳,故能使阴平阳秘,病症痊愈。

5.梦游症 蒲某,男,43岁,酒店供职,2000年3月21日初诊。其妻陪同代诉:患者近4年无间断性夜间入睡后突然起床,不言不语,摸黑穿衣,下床活动,犹如白昼,或扫地、或抹桌、或洗碗,甚则开门外出,呼之不应。活动时轻手轻脚,从不张扬声响,一般20~30分钟后复上床睡眠,次日询问,否认夜间一切活动。曾于医院做全面体检,未发现异常,经他医院确诊为梦游症,经中西药治疗未效,近半年来发作频繁,近1周每晚睡后1~3小时即起床活动,恐出意外,遂来诊治。刻下症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眩晕耳鸣,倦怠乏力,善太息,纳食不香,易感冒,大便不实,目视昏花,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兼滑。辨证属心肾不交,肝肾阴虚,虚阳上浮,治当养血安神,化痰祛湿,佐以敛阳,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药用桂枝9g,白芍3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甘草6g,大枣5枚,生姜3片,远志 8g,菖蒲9g,川芎15g,炒枣仁20g,柏子仁10g,茯神20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7剂后复诊,诸症减轻,仅发作1次梦游,时间约15分钟。继服10剂,精神好转,乏力、纳差等消失,未发生梦游。守原方按症状稍行增减,服药1个月,诸症消失,一如常人。停药观察,未发,随访2年未再发。

按:梦游症多责之于心肝血虚,久则及肾,或阴损及阳,致阴阳俱虚。阳无阴不附,气无血不留,肝藏血内含阳气是谓魂,魂是精神活动的一部分。本案病久体弱,肝血不足累及心脾,心气虚则神不藏,肝血不足、肾精暗耗则虚阳浮越,“阳入于阴则寐”,今阳不内潜,肝魂受扰,魂神失守,发为夜游。方用桂枝汤调营卫、补气血,佐龙骨、牡蛎涵敛浮阳,菖蒲、远志醒脑开窍,柏子仁、茯神、枣仁、白芍、甘草养血安神,诸药合用,调补阴阳气血,肝血得补,阳气可平,阴阳协调则心神守、肝魂藏而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