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鲁班:煽动宫斗使东吴在20年时间内从巅峰跌落,让孙权遗笑古今

 历史与健康 2022-02-25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胜利让孙权在江东站稳了脚跟,而在赢得夷陵之战后,东吴无论是在声势上还是在综合国力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随后在公元228年,夷陵之战的功臣陆逊又在石亭之战中大败曹休,此战使曹魏受到重创,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对吴作战(直到公元252年才再次发起对吴大规模军事行动:东兴之战)。这场胜利也让东吴的声势及综合国力均达到巅峰,孙权本人也因此而信心爆棚。

石亭之战的胜利使之前谨小慎微的孙权腰杆终于挺直,他不再扮猪吃老虎,而是锋芒毕露。于公元229年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此时割据辽东的公孙渊也主动向吴示好,而雄心勃勃的东吴孙大帝则高调地与蜀使陈震商议平分曹魏九州事宜,双方制定了盟书。不仅如此,孙权还下诏迁都建业,要知道,建业的对面就是合肥,如果曹魏军从合肥顺濡须水南下,只要击破濡须坞就能直捣建业。而孙权敢迁都建业,显示了他的信心及勇气。


种种迹象表明,在曹操、刘备这两个老对手先后去世后,兵精将猛的东吴大帝孙权已准备好要大干一场了。但是,天不遂人意,就在他有条不紊地推进他的北伐计划时,东吴此时却祸起萧墙,爆发了二宫之争事件。

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去世,他临终前遗言推荐孙和为太子。公元242年,孙权册立孙和为太子,同时封第四子孙霸为鲁王。不论是从名望还是长幼排序来看,孙和成为太子都是是众望所归之举,所以,孙权这波操作在程序上没任何毛病,堪称完美,但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孙权在这波操作中却忽略了家庭因素,从而给东吴政坛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王夫人母以子贵,全夫人由嫉生恨吴主权王夫人,琅邪人也。夫人以选入宫,黄武中得幸,生和,宠次步氏。步氏薨后,和立为太子,权将立夫人为后,而全公主素憎夫人,稍稍谮毁。——《三国志》。


在孙和当太子之前,孙权只立过一位皇后,那就是全公主的母亲步夫人。当时步夫人统领后宫,而做为女儿的全公主自然也是风光无限,另外,由于孙和的母亲王夫人是步夫人的直接竞争对手,所以她们之间平时争宠互撕是常有的事,而这则使步夫人的小锦沃全公主也憎恨王夫人了。

父子还是君臣?孙权傻傻分不清“霸为鲁王,宠爱崇特,与和无殊。”——《三国志》。

孙权与孙和、孙霸既是父子关系,也是君臣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孙权同时溺爱两人无可厚非,毕竟他们都是儿子。但在君臣关系上,孙经也给予孙霸与储君孙和同等待遇,这一违反常规的作法误导了孙霸,是给后来孙霸敢于向太子孙和挑战的诱因。


全公主策划煽动二宫之争

全公主害怕孙和继位后,王夫人被册封为皇后会对自己不利,于是就先试探性地在孙权面前诋毁王夫人。东吴大帝孙权虽然是一流的权谋家,但他比超一流的权术家全公主还是略逊一筹,他没有意识到全公主是在下一盘大棋,只当是女儿在向自己反馈问题,因此没有及时制止她。而孙权这一罕见的失误将会付出赔上东吴国祚的代价,如果可以重来,他一定不会作出同样的选择,但是,全公主可不会给孙权任何重来的机会,她开始实施她的计划了:

公元245年,孙权大病一度卧床不起,就派太子孙和代替自己到太庙去祭祀。这本是孙和巩固自己地位的一次好机会,可借此提高自己在百官心目中的地位,但政治经验不足的孙和硬是将机会转化为危机,他竟在去祭祀的路上顺道去探访太子妃张妃的亲戚!这个将严肃的祭祀活动当儿戏的行为绝对是做死的之举。


而全公主也确实没有

在这一回合当中,全公主玩弄权术的精明手段让人叹服。他先用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太子孙和激怒孙权,后又火上浇油用同一方法诬陷王夫人,这直接导致了王夫人因惊恐而死,太子失宠。到了此时,孙和已经与全公主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全公主唯有将孙和拉下太子之位才能确保自己以后有好日子过。

在孙和因太庙事件渐渐失宠后,同受孙权宠爱的鲁王孙霸认为属于他的机会来了,于是他开始蠢蠢欲动、觊觎孙和太子之位。而在这时,孙霸想当太子,全公主则想将孙和拉下太子之位,因为全公主与孙霸两人一拍即合,结成对抗孙和联盟。全公主还纠集了她的养子全寄及吴安、孙奇、杨竺等人暗中支持孙霸,而孙和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来巩固地位,二宫之争正式爆发。由于孙权没有及时出手制止,导致二宫之争旷日持久,前后差不多十年时间。


在这过程中,朝廷大臣也分裂为两派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其中,支持太子孙和的除了陆逊、 顾谭和吾粲外,还有骠骑将军朱据、大将军诸葛恪、 会稽太守滕胤、 施绩、尚书丁密等人,而骠骑将军步骘、 镇南将军吕岱、 大司马全琮、 吕据和中书令孙弘等人则都支持鲁王孙霸。

二宫之争实际上是鲁王孙霸以下犯上之举,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但孙权却过于自信,他认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所以没有及时出手制止此次宫斗,从而导致朝廷大臣分裂为二个战营。更要命的是,两个阵营的主力大臣都是朝中外戚,大家都知道,外戚之间一旦起争端就会牵涉到宗室,而宗室出现祸乱就会危及社稷,实际上,此时的情况也确实已呈现出失控的苗头了。

旷日持久的二宫之争事件是东吴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次事件使东吴的人才受到重创,同时,孙权废长立幼的作法也给东吴留下了无穷后患。可以说,东吴是二宫之争的最大输家,而赢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公主。


废长立幼,孙仲谋晚节不保遗笑古今"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若使一人立者,安得不乱乎!”——《资治通鉴》。

英雄迟暮,孙仲谋晚节不保。在全公主的影响下,孙权错失了制止宫斗的最佳时机。当他醒悟过来时,发现为时已晚,因为朝中大臣的分裂已然形成,他无奈发出:“子弟不睦,臣下分部……若使一人立者,安得不乱。”之语。他最终的处理结果是废了孙和(后被孙峻害死)的太子之位,赐死了以下犯上的鲁王孙霸,并改立第七子、年仅十岁的孙亮为太子。后孙亮在公元252年继位,由于年幼,朝政被权臣诸葛恪、孙峻先后把持,孙亮沦为傀儡皇帝。而在孙亮可以亲政后,又被权臣孙綝所杀,时年仅十七岁。


三位国之重臣(丞相)因此次宫争不能善终东吴第一人陆逊受责骂而死。陆逊是东吴社稷之臣,他智变规虑,分别在夷陵之战、石亭之战这两场强强对话中,重创蜀汉、曹魏两国军队,直接造成刘备、曹休的病逝,堪称是东吴第一人。他也因战功卓著,于公元244年被任命为丞相接替顾雍。

在“二宫之争”之争事件中,陆逊坚决支持太子孙和,但因为无意间卷入了孙权谈话泄密事件中,让孙权对此十分恼怒,他多次使使者责骂陆逊。而支持孙霸的全公主、全琮、全寄一家则落井下石,乘机诬陷陆逊的外甥顾谭、顾承在芍陂之役中为了谋取官位而夸大军功。在多方的压力下,陆逊恼怒交加,不久卒死。陆逊智勇兼备,他武能安邦,文能治国,为东吴立下赫赫战功,但却不能善终,令人嘘唏。


朱据坚守立场被小人害死。公元249年,朱据接替已故的步骘领丞相一职。在“二宫之争”中,他坚定支持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太子孙和,而在孙和被废后,他更是以泥涂首,将自己捆绑起来,到宫殿外为孙和求情。最终激怒了孙权,被贬为新都郡丞,后被中书令孙弘自行下诏赐死。

陆逊、步骘、朱据三人都是东吴后期的重臣,但这三位国之重臣,却直接或间接因“二宫之争”事件而不能善终,这实在是东吴自废武功之举。但是,除了这三位丞相不能善终之外,孙权还直接诛杀了全寄、吴安、杨奇、杨竺等依附孙霸的大臣,而谏止孙权诛杀孙霸及流放孙和的十多位官员也获罪,最终“群司坐谏诛放者十数”,使东吴的人才遭到重大得创。然而,一手策划了此次二宫之争的全公主却是最大的受益者。


全公主是最大赢家通过策划二宫之争,全公主成功逼死王夫人,让孙和丢掉太子之位。可以说,她策划二宫之争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了,另外,在孙霸失势之前,神通广大的她早就通过联姻提前投靠了新太子孙亮。这在《三国志》中有记载:

权春秋高,而亮最少,故尤留意。姊全公主尝谮太子和子母,心不自安,因倚权意,欲豫自结,数称述全尚女,劝为亮纳。赤乌十三年,和废,权遂立亮为太子,以全氏为妃。


东吴政坛开始进入多事之秋,败局已现。在刚称帝时,孙权还雄心勃勃地与蜀汉规划要平分曹魏的九州,但二宫之争不但让陆逊、步骘、朱据等东吴重臣退出了权力中枢,而且由此引发的杀戮和各种惩处对东吴人才造成很大打击,使东吴从人才济济的盛况进入到人才凋零的窘境。雪上加霜的是,孙权此时再出昏招,他重蹈了刘表及袁绍的覆辙废长立幼,从而给东吴留下了无穷祸患,而同样让人担心的是,以全公主为首的外戚之间争权的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从此,东吴政坛开始进入多事之秋,败局已现。

继续扰乱朝纲,全公主终遭报应

公元252年,东吴大帝孙权病逝,太子孙亮即位,因孙亮年幼,由诸葛恪、孙峻作为托孤大臣。隔年孙亮的全妃就被立为皇后,而全氏家族则有五人被封爵,成为势力最大的外戚。此时全公主的地位虽稳如泰山,但她并没有打算就此停手。

孙亮登基后,托孤大臣诸葛恪成为东吴最具实力的权臣。而诸葛恪是孙和张妃的舅舅,按照敌人的亲戚就是敌人的道理,诸葛恪就是全公主的敌人了。在这种情况下,全公主再次兴风作良,他先是勾搭上当时东吴政坛二号人物、同是托孤大臣的孙峻,在《三国志》中有记载:

峻素无重名,骄矜险害,多所刑杀,百姓嚣然。又奸乱宫人,与公主鲁班私通。


孙峻先设计杀死诸葛恪,然后取代诸葛恪成为东吴新的权臣。接着,他派人赐死了全公主的心头大患前太子孙和,并以此做为投名状向堂姑妈全公主示好。从此,这两个朝中最有权势的人就同污合流了,

公元255年,孙仪等人密谋诛杀孙峻,因机事不密败露,孙仪被迫自杀。孙鲁班怀恨当年朱公主(她的亲妹妹孙鲁育)在对抗孙和时不肯帮自己,就借机让孙峻将朱公主杀害了。

仅仅因为与王夫人的私人恩怨,全公主不惜策划煽动二宫之争,后又继续操纵幼主弄权。她最终也达到了逼死王夫人及孙和的目的,成为最大的赢家。但为此而付出的代价却是惨重的:使东吴由盛转衰,并且再无翻身的机会。可以说,是她一手毁了父亲的基业。

结语

“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喻老》。


全公主为了达到阻止王夫人当上皇后的目的,不惜策划煽动了二宫之争。而自信过头的孙权则落入全公主布置的圈套,正是由于他在二宫之争开始时的无作为,最终造成了朝廷的分裂,使局势进入失控状态。此时孙权才如梦初醒,而他的处理方法却是错上加错:废孙和太子之位、赐死孙霸,诛杀支持孙霸以下犯上的大臣们。此时孙权并没有意识到,在继没能及时出手制止二宫之争后,他再次铸下了大错。他本应采用亡羊补牢的措施,结果却用雪上加霜的方法来处理宫争事件。诛杀群臣使东吴出现人才危机,而废长立幼更是留下无穷祸患,使东吴政坛一直动荡至国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