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条蛙

 杯犀藏海 2022-02-25

小的时候,玩过一种铁皮的发条青蛙。大约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都会记得。漆成青绿色条纹的铁皮蛙身,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吱吱拧紧发条后,能蹦上好一阵子。乡村山野的沟渠里常见青蛙、蟾蜍和蛤蟆,虽然鲜活,却没有发条青蛙这样简单明了的机械驱动有吸引力。正是出于这种好奇,小伙伴们的发条青蛙大都被暴力拆开,露出一卷钢片,再也装不回去。

现在大家都知道,这卷钢片就是发条,扭紧之后带来动能,动能释放后发条松弛,只待再次扭紧。

冬天的时候,人们在冰上抽陀螺,鞭子抽过去,陀螺转的急,一会儿又慢下来,等着空中的鞭子。万晓利有一首《陀螺》,唱道:在田野上转,在清风里转,在飘着香的鲜花上转;在沉默里转,在孤独里转,在结着冰的湖面上转;在欢笑里转,在泪水里转,在燃烧着的生命里转……

鲁迅在《在酒楼上》这篇小文里借主人公之口说出的如蜂子和蝇子般不断回到原点的人生,用以代表意志消沉者的观点,却是平凡人生的真实写照。

疲累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发条蛙,是陀螺,是蜂子和蝇子,是刍狗鱼肉,每天蝇营狗苟转着圈子,上紧了发条就跳动,抡起了鞭子就转动。

睡一觉醒来,又想到每个成年人大约都是如此,努力奋斗,就是力争地把拧发条、挥鞭子的人变成自己。

晚上的时候,孩子让我讲井底之蛙的故事,我给他讲了蛙和东海之鳖的对话,又讲了我们这座小城市和整个国家,他马上去看墙上的地图,说中国之外还有很多国家,眼睛里闪闪发光。

我似有所悟。有的人生在井里,有的人生在海里。然而井之外有天地,海之外也有天地。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可见东海虽大,鳖仍能到处漫游,见识海之外的世界。生在井里的人,只要心不自满,向往更广阔的天地,坦然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打开比井口更宽广的心胸,也有可能离开淤泥和井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