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地僧的日常生活

 杯犀藏海 2022-02-25

金庸先生辞世一周年了,想起在师范学校读他的书时,常常一套几本一起租来狼吞虎咽的读完,因为租书是按天计费的,读罢整个人恍惚于情节之中。当时最喜欢的是鹿、笑、天,现在仍然没变。

想说说《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话说这位藏经阁扫地僧在少林寺群雄争锋时倏然而出,异峰突起,以一人之力对战萧远山、萧峰、慕容博、鸠摩智等一众高手,又巧妙化解萧远山、慕容博两人恩怨,眼界修为身手惊为天人。“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著一把扫帚,正在弓身扫地。这僧人年纪不少,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已然全白”,在藏经阁中四十多年,对世事洞若观火,旁人对他的存在却浑然不知。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这样的世外高人当然还有黄衫女、独孤求败、风清扬等,但都缺点烟火气。张三丰固是可爱,可扫地僧在图书馆(藏经阁)工作啊。

每日晨钟暮鼓,青灯黄卷,粗茶淡饭,静思凝神,用扫帚扫去沙石,扫去落叶,还有永远扫不尽的灰尘。从藏经阁的木头窗格望出去,能看见前面大雄宝殿的屋脊和飞檐,日光经久照射不进,八百万卷典籍在黑得发亮的沉香木架间沉静安睡,即便楼下讲经智辩人声聒噪,也从未惊醒过。与这些经卷在一起时间久了,更觉智慧的生命力,那些千百载前的顿悟和思辨,都被刀笔和书页凝练压缩,留驻在这藏经阁里。它们包罗万象,既有取人性命叫人身体残缺的奇技淫巧,更有教人向善成佛的至理真经,它们本无善恶,只看来者如何选择,如何运用。吃饭、打坐、扫地、拂尘,这样又过了一日。阁楼里的光线由暗变明,又由明转暗,僧人站排从禅房走向大殿,脚步窸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个人生命和智慧的有限在这里格外凸显,但又恰恰是这有限如滴水汇聚成海,浩瀚如斯。日日参悟精进,时时荡涤灰尘,就这样变成了一件事情,色不异空。

最近读富兰克林的自传,得见鼎鼎有名的13条准则,对照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不禁想到,像扫地僧这样的绝世高手,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有过,而上述二位,就是其中代表。他们的日常生活规范,对芸芸大众,既可以为镜鉴,也可以为标杆。
富兰克林的13条准则是:节制、缄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勉、真诚、正义、中庸、清洁、平静、贞节、谦逊。
曾国藩日课12条是: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对照之下,诸多相似之处都是简洁的普世的道理。我们何其幸运,可以生活在现世这个“藏经阁”一般的所在,可将先贤的智慧信手拈来。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你会如何选择,如何应用,你能坚持多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