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是看《三十而已》,有人赚了钱,有人气坏了肝。

 要不要加糖lf45 2022-02-25

康哥有才的第005篇原创文章

写了上百篇跟赚钱和思维相关的文章,今天做个阶段性的总结。

看完整篇文章,大家应该能够发现,所有的赚钱方式从底层逻辑上来讲,是互通的。

财富的差距根源,在于人的认知差距。

1、认知,真的转变为赚钱。

2、随波逐流的人终将失败。

3、赚钱的本质是解决客户的问题。

一、认知,真的可以赚钱

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决定方式的,是思维方式。

决定一个人的赚钱潜在能量的,是他的格局。

这两句话看似高深莫测,实则在生活里通俗易懂。

在我们的生活里,能够赚到大钱的人,占极小的一部分,中间的部分群体游走在贫农和小康之间,而占了大头的,是挣扎在生活水平线的群体。

这里我说的是人的贫富的差距。

下面说人的思维的差距,认知的差距,格局的差距。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有过这种感触: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愚蠢的想法和行为?为什么就不愿意好好工作,积极上进呢?为什么他们不愿意讲道理?为什么。。。

生活中有太多我们理解不了,甚至接受不了的人和事物了。

这些都是事实存在的。

因为我们要尊重一个事实:这个世界是由不同的人和事物组成的。

但是绝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认知的差距上,并没有把这部分认知转化成财富。

举个例子。

我很少看综艺节目和肥皂剧,因为太浪费时间。

更重要的是,我很多年前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是综艺节目还是影视作品,都是公司绞尽脑汁制作出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节目里出现的富有争议,或者华丽的片段,都是他们为我们精心准备的打击。

你看那些家庭伦理剧,对原生家庭的刻画,看得让人咬牙切齿。

最近很火的《三十而已》,全网做流量的自媒体,几乎都在蹭这部剧的流量,渣男渣女大搜查,这些自媒体号恨不得带着粉丝手拉手地去撕渣男。

男女主角同甘共苦一起创业,最后事业有成,结果男主出轨了,这简直就是取得胜利之后抛弃糟糠之妻的典型代表,足够女观众们手撕他的了。

这还不够,小三还是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姑娘,但是心机又偏偏重到不行,简直是修的职业小三证书的高手,不仅跟有妇之夫好上,野心还在于对方的人和财产。

你说,这种剧情气不气人!!还有没有天理了!

而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比如我们。这些都是出品方和编剧的小计俩,对于什么样的剧情用户喜欢,什么样的剧情能够激发观众的热血和争吵,他们深谙此道。

目的,就是将我们注意力进行收集,然后变现赚钱的。

所以你看,一旦我们产生了上述的认知,一方面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应做什么,另一方面也可以马上知道自己可以去做什么,并且赚到钱。

即使你不通过这个认知赚钱,至少也不会再因为看了电视剧而气坏自己的身子,甚至对美好的感情失去期待,这也是一种收获。

所以抖音快手也好,综艺影视作品也罢。只要你想清楚了目标群体的需求,我们就可以对目标流量实现精准的收割。

用户喜欢傻乐呵,那就给他们制造乐呵,比如后舍男生;

用户喜欢批斗,那就创造让他们批斗的机会,比如凤姐。

用户想要鼓励,那就批量制造正能量奉上...

哭惨的,卖艺的,胸口碎大石的,吞剑的,几千年都传承下来了,老祖宗的营销,不会有错。

理解了用户需求,就离钱很近了。

二、失败永远都在等待着那些随波逐流的人。

失败的人身上必定都有一个共同点:无脑凑热闹、无脑随大流。

无脑凑人脑的人,但凡是人间冷暖,街边吵架斗殴,谁家的黑白喜事都关心,这种人就这样消耗完一天的注意力,什么都没得到;

无脑随大流的人,凭运气赚了些钱,终究是要凭实力亏回去的。

我不止一次地在文章里说过,每一个阶层都有每一个阶层的收割方式。

这些随波逐大流的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有所成就,因为他们一生的命运都是燃烧自己,成就他人。

收割的核心就在于认知差。

不管是私募股权投资,还是P2P,你的身份和身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认知配不上你的财富,我们称之为财不配位,终究是要被收割掉的。

富豪被高端手法收割成中产;

中产被P2P收割后一夜回到解放前。

随波逐流创业,什么热门去做什么;

随波逐流投资,什么高收益投资什么;

虚拟币火了,剩下点钱也都ALL IN 了;

获得一支内幕股票,借完亲戚还要信用卡套现,就等十倍牛股了。

随波逐流的人都只会看表象,庄家早早地布好了局在等着他们。

没有辨识和认知能力的他们只能任人宰割。

别跟我说还有明知是骗局还身在其中,甚至还赚到了很多钱的人。

这些贪婪的赌徒,根据概率论,赌徒的结局终究是悲惨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不具备专业的投资知识,也就无法建立自己完善的判断规则,加上多年的贫穷苦难,他们太需要一次大翻身的机会了。

所以祈求好运降临,希望自己的跟风投资是对的,哪怕明知是庞氏局,也希望自己好运,不是最后接盘的那个。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赌徒终究难逃悲惨的命运。

我常去的一家咖啡店的扫地阿姨,听信高学历的女儿建议,家里所有的现金200多万全投一家P2P了,2019年的下半年,我一直建议她拿出来,她告诉我说女儿的意思是年化近20%,没有比这个更高收益的投资了。

后来去了几次咖啡店都没见到她,听说带着女儿去维权去了。

三、赚钱的本质其实是解决客户的问题。

我从事销售行业将近10年,经历了很多行业的销售工作。

这些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太多的公司,他们的产品/服务在市场定位和销售定位都是错误的。

如果方向错了,跑得越快,就离目标越远。

市场上有太多的产品,只是一味地推销,黄婆卖瓜,告诉客户我的产品如何好,成本如何高,做工如何细,可客户不买单。

我举一个六七年前我从事的网络广告案例。

提到网络广告,很多涉足相关的同学肯定会讲这个行业的销售关键词:曝光率、点击率、转化率,投入产出比。

刚开始我们公司也是这样,照搬传统的销售模式。

可我们是小公司,小平台,小产品,一旦跟甲方的负责人直接谈这些关键词,一开始就输了。

价格拦腰砍,甚至要求先合作,出成绩再付款的都有。

因为我们产品从行业上来讲,没有任何优势。

但是后来我成交了几个客户,成交过程非常顺利,当天上门拜访直接签单收款,还有一个电话里直接逼单,上门去签约送发票。

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

我们公司产品是一个知识平台,后来我在接触客户的过程中发现,愿意好好谈合作的客户,大多很认可我们平台的定位,知识分享,对于报价几乎不敏感。

后来我们一鼓作气,就推“权威的知识定位,塑造公司形象”,直接避开了头疼的“投入产出比”。

白话文一点,就是投品牌广告,塑造长久的公司形象。

你见过谁家投央视广告是直接计算成交转化比的吗,一个没有。

吴晓波老师之前做过一场直播,然后直播出事故了,据说几个牌子成交个位数。

吴老师是自媒体的大佬了,深谙此道。

一篇诚诚恳恳的道歉信,写给信任自己的粉丝和甲方爸爸们,确实是我们直播的效果不行,成交惨淡。

但是,很多出事故的产品是我一直坚持要上的,因为跟这些品牌主的私底下关系好,然后从品牌曝光,二次直播等各个角度去分析。

噢,这次的直播确实没卖好,但是大家都很努力了,而且从品牌的的提升来讲,这次的直播加上道歉信已经完全值回票价,总之,大家都很愉快,下次可以接着合作。

从直播事故,到皆大欢喜,这才是营销高手。

看完今天的分享,

你注意到了自己的注意力使用情况了吗?

每天都是怎么分配你的注意力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