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蜂蜜营销绝招,教你卖爆一切实体产品

 要不要加糖lf45 2022-02-25

康哥有才的第018篇文章

下午有个读者过来加我微信,我说,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

这名读者说,我现在特别缺钱,您能带我暴富吗?

实在抱歉,我没有带人暴富的能力,我无奈地笑笑。

我开个玩笑,我是做蜂蜜生意的,看了您的一些文章,我觉得您在营销思维上很有想法,想看看您这边是否能够帮上我。

得,这么说还算靠谱。

这个读者是做野生蜂蜜和茶叶生意的,就在微信上卖,每个月的业绩零零散散的,销量也不是很好,想招代理,但不是很理想。

其实野生蜂蜜也好,茶叶也好,都属于比较小众的类目。

目前来说都没有一两个全国性的大品牌,地域性很强。

我之前的文章有专门写过一篇蜂蜜的。点击这里阅读。

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蜂蜜的需求比较大,但是这种非标准化的产品,很难用一个标准化的方式来生产和销售。

即使从品牌的角度来说,也是带有很浓郁的地域色彩,又或者干脆以种类区分。

图片

蜂蜜市场竞争也很残酷

比如以蜂蜜的原料来区分,槐蜜,百花蜜;

又或者以产地来分,俄罗斯,新西兰,东北;

还有一些蜂蜜的品牌,这个品牌本身旗下就有其他的食品,蜂蜜只是其中的一款产品而已。

因为不能标准化来衡量,所以到最后即使是品牌竞争,最终大部分还是回归到价格战。

一般普通蜂蜜40-50元/500克,野生蜂蜜100-120元/500克。

也就是说,一旦市场的价格透明,不管是大厂家还是小厂家,拼的就是渠道的铺货能力。

至于品牌溢价,铺货能力不强的话,直接忽略不计。

但是从整个市场容量和用户需求上来讲,蜂蜜却日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

所以这对于蜂蜜行业的从业者来说,也是一个好事情。

比如今天来咨询的这个读者,他们家是做野生蜂蜜的,又该如何才能避开大厂们的价格竞争,实现销量的同时,保证利润率呢?

这个时候我们要使用蓝海战术,避开直接竞争。

我给他指点了几个方向。

既然是一个“红海市场”,有这么多大厂在卖普通蜂蜜,那么我们的野生蜂蜜就是一个突破口,主打野生。

我们一直讲,卖产品之前,先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

卖货之前,先思考三个问题:

1、用户想要什么?(需求痛点),

2、我们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我们能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3、为什么要在我们这里买?(如何从同行中竞争出来)。

很明显,对于蜂蜜市场,客户需要的是好的蜂蜜,最好是正宗的土蜂蜜,味道纯正,物美价廉。

所以从产品角度来讲,我们和同行都一样能够解决这个痛点需求。

也就是说从销售角度,我们应该另辟蹊径,不能走大众化的销售模式。

打广告,铺超市卖场货架,都不是我们小团队甚至是家庭形式适合去做的。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重新确立我们的卖点:

大山里的纯野生蜂蜜。

野生蜜蜂筑巢往往会选择在悬崖峭壁上,因为选择陡峭的悬崖,意味着这个蜂巢就越安全,越不会有天敌来侵略。

图片

野生蜂巢都在悬崖峭壁上,风险系数极高

另外,这种野生的蜜蜂数量有限,在大山深处也不好找,所以找蜂巢也是一份专业的辛苦活。

最后,到采摘蜂蜜环节,高难度的操作方式,高风险的采摘流程,都在给野生蜂蜜的稀缺增添价值。

图片

直接跟几千上万只野蜜蜂接触,稍有不慎就有生命危险

知道为什么松子这么贵吗,因为松子生长在大山里面,松树高达几十米,每一颗松子都是需要工人爬到几十米高的树上手动采摘下来的。

每一年都有人工采摘松子出意外的事件发生。

物以稀为贵,这就是贵的原因之一。

所以,如果我们来做一款野生蜂蜜的营销,可以从输出“野生蜂蜜的相关内容”出发。

打造一个蜂农的形象,不断去输出跟野生蜂蜜相关的视频、文章、问答、日常记录篇的照片等等。

城里的朋友们可能也吃过蜂蜜,但是可以肯定大部分人都没见过野生的蜂巢是什么样子,野生蜜蜂的生长环境,还有野生蜜蜂的生活习性。

比如家里有小朋友的,小朋友吃过蜂蜜,见过蜜蜂吗、见过野生的蜜蜂吗?见过“杀人不眨眼”的马蜂吗?

如果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拍摄一些猎奇类的,科普类的视频和图片,也会给我们的“蜂农形象”增添不少价值分。

中国有两个纪录片的主题我很喜欢,一个是央视的《动物世界》,赵忠祥老师主持那会,我就很喜欢看了。

“春天到了,又到了交配的季节...”每天最期待的就是赵老师那迷人的嗓音了。

另一部作品就是陈晓卿老师的《舌尖中国》系列。

图片

“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舌尖系列的每一部,每一集,我都能如数家珍。

不管是电视还是网络,从来都不缺少美食节目,但舌尖系列却让我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科普,生动有趣的拍摄方式,还有李立宏老师那富有磁性的嗓音,一开口,便让人陶醉,让人肚子咕咕叫。

以“杭州片儿川”为例,多么朴实无华的一道家常面啊。

图片

但是在舌尖的记录片里,我们可以从一碗热气腾腾的片儿川,看到勤劳朴实的面馆老板,敬业又对顾客负责任的态度,小店里的卫生,包括天花板上的电风扇,每天都要擦拭一遍,总要把店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才会关门歇业。

同样是雪菜炒肉片和笋片,这都是夏天的当季蔬菜,但是纪录片会告诉你,为了让顾客吃上口感更好的时蔬,掌柜的会找遍全城,把最新鲜的带给大家。

你看,同样是一碗“竞争激烈的面”,但是增加了非常多的个人情感,比如驱车几百公里就为了给食客们寻找最新鲜的笋,展示小店的门店卫生保洁,还有日复一日的坚持...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读者要说了,这些都只是我们的从业者的日常啊。

店里打扫卫生,我们也每天坚持的,餐具必须经过高温消毒,所有的食材都必须是当天清晨采摘的,要不然口感不好,所有的面条都是手工面...

可为什么舌尖能够带来这么大的反差和震撼?

因为所有的一切,之前都是我们自己知道,而通过宣传片,我们每天所做的日常,所有的坚持和情怀,都展现给了我们的客户们,让他们真正了解到我们的用心。

所以,通过一系列的内容输出后,小店被食客们挤破头都是情理之中的。

因为你用心了,让我看到了,我为这份情感买单。

在广告中,我们除了要去普及我们产品的优点,还要不断地去开发客户的潜在需求,比如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比如科普类的内容,又能够让他们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回到我们野生蜂蜜上来。

我给这个读者的建议是,要打造一个蜂农的IP形象,去大量地输出跟蜜蜂,跟野生,跟大山环境,跟我们蜂农的日常生活环境一切息息相关的内容。

不管是视频、音频、短视频、还是文章,还是图片,还有朋友圈打造,都要无时不刻的,大量地持续输出。

真正地走进消费者的心里,也带消费者走进我们的生活日常,贴近生活,靠近大自然。

客户要买的,从来不仅仅只是蜂蜜而已;

他们更想买的,是对好奇的认知,对产品的深入了解,对卖产品的人的信任。

销售,从来都不只是卖产品而已,

消费者在买单的时候,同时也是在为他们对我们的信任买单。

在源头上占领用户心智,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名读者听完,给了我一连串的赞:

您说的实在太到位了,把我目前的现状也都分析得很透彻。

不过,我还是有个问题,我即使按照您说的这些方法,去拍视频,写文章,发朋友圈,到时候没有人看怎么办呀?

我说,你这一个字还没写,一个视频都还没拍,就担心没人看了,这是大部分新人的通病。

从源头上解决你的内容输出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先做内容,有内容了再考虑用户和流量。如果你现在什么内容都没有,即使有广告流量进来了,没内容,客户还是会离开你啊。

对对对,您都说到我的痛点了,我回去就开始按照您说的打造IP去。

客气了,如果在执行中遇到什么问题,随时来问我。讲了半天,我打算喝口水休息休息。

老师,您的分析和指导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不过,我还是有一点点担心。这名读者又发来一条消息。

你说,还担心什么。我问他。

我还是担心不会引流,要没有客户看的话该怎么办呀?

看到这里,我刚喝进的一口盐汽水喷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