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底捞私下给客户打标签,背后的一些思考

 HR新逻辑 2022-02-25

来源:吴不懂的好奇心 原创首发
作者:吴不懂,HR新逻辑创始人


你好,我是吴不懂(LEO),和你一起坚持终身学习的创业者!

这是和你分享的第【50】篇原创内容,原创不易,可以文末“点赞+在看”支持哦!



近日,“海底捞被曝私下给顾客打标签”词条冲上热搜榜第一。
 
有部分网友反映称海底捞存在私下给顾客贴标签的现象,其中主要包含体貌特征和个性需求等。还有顾客被打上了“喜欢在APP上投诉”的标签。

 
海底捞表示,为了持续提升和优化顾客的个性化服务需求,门店管理人员可以在会员系统中对顾客就餐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补充(如麻辣锅去葱段、柠檬水加冰等)
 
海底捞于2020年起对相关内容进行持续优化,明确禁止对顾客个人信息如体貌等特征等进行任何备注。
 
 
关于海底捞给客户打标签的事件,今天不懂想和大家聊一聊这背后的一些思考:
 
1、描绘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这个词语在当下的互联网用户运营中很常见,给客户进行分类,包括银行、酒店、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等等。

之所以需要描绘用户画像,是为了给用户提升更好的个性化服务体验、能够更加精准地为客户匹配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2、精细化客户运

有了用户画像,就可以更有效率为客户提供服务,而不用事事询问,对于类似于生日、纪念日等具有特殊含义的日子,还可以为客户呈现“惊喜服务”,从而加深用户的归属感,提升用户粘性,以提升复购率。
 
那么,网友们在担心什么呢?
 
1、数据杀熟、价格歧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数据杀熟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彼此心照不宣的秘密。

如果对于用户画像的管理和应用是为了数据杀熟、产生价格歧视,那就违背了商业伦理,也是对消费者的不公平。

 
 
2、服务歧视。

在海底捞的会员体系里面,分为红海、银海、金海、黑海会员,最高级别的就是黑海会员了。 

按照以前海底捞的会员制度,用户需要在 6 个月时间里消费 12000 元,才能升级到黑海会员,折算下来差不多每个礼拜都要吃上一两顿。
 
吃过海底捞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没有提前排号、预约,饭点的时候想去海底捞吃顿火锅,没两个小时根本吃不上。 

但如果你是黑海会员,不管什么时候去,排多长的队,只要告诉门迎服务员,“我是黑海会员”,对方马上给你安排最近的号。
 
其次,黑海会员在用餐的时候,桌子还会摆上专属的会员标识。
 

 
如果仅从会员体系来区别个别服务差异,这是情有可原的,但如果因为其他个性化标签,例如地域、长相、消费习惯等等,导致店员为顾客提供服务时,对应不同的服务态度,这就会令客户产生被歧视的感觉。
 
3、隐私泄露。

曾经滴滴顺风车也是可以给用户进行打标签的,但是这就导致当事人的很多隐性信息被泄露,从而给消费者带来一些隐患。
 
在海底捞的消费场景中,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谁共餐、消费频率等等如果泄露,就可能会给别有用心之人用作他用。

 
5、数据边界。

数据中立、伦理向善是所有掌握用户数据的企业应当恪守的准则,并且在数据搜集过程中应当有边界,不应是全方位的透视。
 
菜刀磨利,是为了更好的刀工效率,而不是为了更好地“砍人”,数据亦是如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