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烽烟铜角:邓龙光将军遗事二三

 哈哈狮的信箱 2022-02-25

图片

邓龙光将军照片存量很少,原因是搬家台湾,相册留在香港给大儿子保管,后遗失。

邓龙光(1896—1979),号剑泉,茂名人。黄埔陆军小学第六期,保定军校第六期步科毕业。

1937年7月,抗战爆发,任第64军副军长。11月升任第83军军长。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

1940年1月升任第35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桂南战役,记功一次。10月收复南宁。

1945年初任第二方面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任广州行营副主任。

1979年2月3日,于台北病逝。

我外婆幼年丧母,家中无人对其妥善照顾,二舅邓龙光将军见外甥女可怜,便将其接到家里交由妻子抚养,视若己出。因外婆这层关系,我自小对邓将军事迹很好奇,毕竟按照伦理辈分,我要称呼邓龙光将军为太舅公,只是觉得自己离历史好近,倒没有攀附名人意思。

1949年,邓将军举家避港,此时外婆已成年,同时也觉得舅甥非直属血亲,政治波及不到她,何况邓将军胞弟邓鄂将军此时在顺德率部起义,起义将领亲属应该会得到一定程度善待吧。邓鄂,外婆的细舅父吖……

邓将军征询外婆意见后,便任由其留下没走……事实上还是有波及到的,后来因成份不好原因,外婆只能嫁给同样成份不好,曾任国军上尉连长,时任大板车夫兼搬运佬的外公。

外公早逝,留给我故事不多,记得他说过当年……日本仔打广州时,兄弟们个个都心雄万丈,摩拳擦掌要大干一番,没想到才打几天,正上头过瘾,却收到命令撤退,然后被日本仔一路追着尾打,搞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部队上下一遍“丢那妈”的骂声。

外公碎片般的叙述让我无法搞清其所在部队,问研究抗战史朋友,回说按照外公所叙语境,广增战役中粤军一五一、一五三、一五四、一八七师都有可能。我相信外公是邓龙光将军旧部,曾追随他在抗日战场征战不休,不然外婆怎么会嫁给他?

茂名乡间每在闲谈中提到邓龙光将军,在自豪骄傲中总是夹杂着一丝艳羡,言其避居香港时,带走十几担黄金,装满一船……一船黄金,夸张了。但具体有多少我也好奇。

有次去深圳探望邓将军小儿子邓瑜问起这事,他摇头苦笑说:有就好咯,起码全家可以一直住香港,唔使去台湾寄人篱下。一九五六年,老窦去台重任国大代表,无非贪有份粮出。我大佬去美国留学冇钱,老窦搵陈诚批条向借银行几万新台币先去到,呢笔钱一直等到大佬毕业,系美国搵到工先至慢慢还清。

事实上一九五〇年之后,滞港国军将领生活难以为继者,大都面临两个去处,一是联系大陆统战部门,谈妥政治与生活待遇后,在报纸上写篇反蒋起义声明,回去任政协委员。二是趁台湾与大陆对抗,同时也在香港动员前军政文化界大佬赴台参与“反攻复国”大业机会,赴台定居。当然,去台人士也要在报纸上发个“反共”声明做投名状表明政治立场……此时,无论“反共”或“反蒋”都是为搵两餐,不要太认真,莞尔一笑就好。

粤军将领有点麻烦,历史上反共不见得很积极,反蒋却是风俗传统,镬镬参与。张发奎口述过一件事情,抗战前夕有次召见,蒋介石对他说:“向华,你们广东将领,我还是很看重的,不过你们不大听命令。”……张发奎何止不听命令,1949年初还气愤蒋先生不到三年就将国民党家当败光,与李宗仁商量趁蒋到广州时,标佢参(绑架)交由共产党处置,粤桂联手与共产党谈判,争取划江而治局面。张发奎军头一个,想事情天真了。李率领桂系与蒋搞来搞去这么多年,有点政治经验,觉得此举太荒唐,没同意而作罢。

后来去台者居多,原因不外乎觉得自古烈女不二嫁,当几十年国民党,末了跳槽投共,将来被人耻笑当贰臣不好意思的。但投蒋也有顾虑,不见得就是前途光明,去台湾仰蒋鼻息不说,万一共产党以后打过去,自己七老八十,给你跑也跑不动。再说一个小岛,还能跑哪里去?到时候再作俘虏,更加丑死鬼。

我相信无论是大陆与台湾方面,都肯定上门动员过邓龙光将军投向自己。邓亦肯定与大佬张发奎请示商议此事。最后决定赴台,想必问张,我能不能回大陆,脑门上就吃张一记爆栗:七头,食懵你吖,买棺材唔知埞,唔记得共产党搞广州暴动,你拉咗五百几个黄包车夫去越秀山打靶,牙齿印咁深……你返去,眼前可能冇事,第日渣都冇。

图片

参加雷州半岛日军投降签字典礼人员及来宾摄影,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二十日。一排左四者为邓龙光将军,这是他一生中最高光时刻(图片来源于副官处长粱文彬后人)。

邓龙光将军到台湾后,只有国大代表一份薪水,却要养活一大家人,生活并不宽裕。平时一般广东同乡,军中袍泽,人情来往颇多,这也就是个礼貌意思,还好。唯落魄旧部上门求助,最为头疼。

国军将领转进台湾后,一般情况下,光杆司令还好,就怕嫡系旧部也撤退到台,退役失业者告帮必多,邓将军属于最麻烦那种。

邓将军嫡系六十四军在一九四八年底于淮海碾庄被解放军歼灭。一九四九年初,薛岳(时任广东省主席)收拢部分逃回军官与老兵,重新编组六十四军,由其亲信容有略出任军长。一九五〇年,六十四军从海南岛撤退去台过程中,除一五六师被歼灭外,一三一、一五九两个师基本保留建制撤到高雄。这支新编组部队其实与邓将军渊源不再,但随部来台军官中熟悉亦不少。军中惯例,一日长官,终生长官,上下如父子,同僚是兄弟。在随后整编中,不少军官因为年龄与素质退役,但长年军中生涯他们难以在社会上谋生,花光退役补助金后,生活顿生困难,没奈何之下只能找老长官帮忙。

刚搬到台北时,邓将军开门纳客,慷慨相助,时间一长,所发安家费花完,再有人来自然面露难色,只好闭门谢客,躲着不见。

一天,有客敲门,邓将军示意小儿邓瑜先在门上小窗观察是谁再作决定,邓瑜打开小窗一看,外面站着一个獐头鼠目,衬衫衣领被汗迹渍得发黄的猥琐中年男人,还没等中年人开口,邓瑜不耐烦抢先说:不在……小窗拉上,正准备拧身回去,敲门声又响,只好打开小窗。猥琐中年男人递进一张名片,笑咪咪地说:小朋友,你把名片给家里大人,就说我来拜访……邓瑜拿着名片一溜烟跑进厅,把名片递给父亲。邓将军接过名片,扫了一眼,整个人触电般从椅子弹起,大喊:太子爷,快嘀开大门……

邓瑜曾问邓将军,咁多世叔世伯写回忆录,你日日得闲拍乌蝇,点解唔写番本?答曰:江山都丢晒,军人之耻,仲有乜好写,羞家。

编辑:标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