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垄断长达15年,一台卖2263万天价,我国每年还需支付巨额费用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2-02-25

短短半个世纪,我国科技实力得到了迅猛发展,从最初被各国“卡脖子”的尴尬局面,逐渐成为今天全球科学界举重若轻的角色,中国的科技水平可谓日新月异。尽管如此,我国在应用研究领域仍存在短板,许多关键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仍不得不花高价从国外进口,比如先进的手术机器人。

我国医疗市场对手术机器人的需求极大。据直觉外科公司的数据统计,我国人均手术机器人占有率为美国的一百四十七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量是世界水平的两倍,机器人手术量年增长更是普通手术增长率的8倍。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由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成像系统三部分组成的外科手术系统,其设计理念是通过使用微创的方法,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用于成人和儿童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头颈外科以及心脏手术。简单地说,达芬奇机器人就是高级的腹腔镜系统。

手术机器人相比传统手术方式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首先,手术造成的创伤更小,更加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其次,手术操纵更加精准,术中操作更加安全。最重要的是,手术机器人分摊了医生的压力,避免医生长时间手术可能出现的过度疲劳、手部机械颤动,而引起的不必要的创伤。可以说,手术机器人在未来有着十分长远的前景。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手术机器人价格极高,美国研制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折合人民币大约为2263万元。不仅如此,由于技术限制,我国缺乏对达芬奇机器人的维护、维修能力,每年还需要额外支付巨额费用,请美国的技术人才进行养护,这大大增加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成本,也导致更加高效的手术方式无法在我国普及。想要改变这一局面,我国必须打破美国长达15年的技术垄断,研制出成本更低、性能更加先进的手术机器人。

令人感动激动的是,2021年,我国上海大学教授徐凯团队开发出的单孔内窥镜机器人“术锐”,完成了国内单孔手术机器人的首例临床手术,表现比美国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更好。专家表示,随着未来我国自主研制的手术机器人普及,我国单台手术费用将得到降低,这无疑将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