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鸣”小夜市【傅文兵】

 太行文学l苑 2022-02-26

小区里的“小夜市”在小区日益“规范”“管制”严格下的今天,已经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夜市”了,零零落落也没有剩下几家,昼伏夜出,有一出没一出,像极了神出鬼没的游击战。

遥想当年的盛景,数十家的夜市摊再加上固定摊位的路边摊,形成了小区里的一幅烟火撩人、热气腾腾的“夜宵”图鉴。

熙熙攘攘的食客、煎炒油炸的烟火构成了夜幕下一幅最生动的市井地图。

小区内的主干道,向南连接着文昌街、向东勾连着太行路,向北延伸到了城市的主干道——凤台街,及其便利的交通优势,再加持自身的庞大体量,足以支撑起这个不大不小数十家小贩的夜市。

渐渐“火”起来的小夜市,被食客称为——凤鸣夜市。

要知道,此前被称为夜市的可是有几十年历史的物贸夜市、广场夜市和运动场夜市。

只是,现在几乎所有的夜市都已经销声匿迹,再加上这几年疫情的施虐,城市的夜晚几乎就是一座“睡城”了。

能支撑起夜市的主角永远是解馋和充饥的美食。

多元化、特色化的经营才能吸引鼻子功能灵敏的老饕。

一碗老锅米琪、一碗老火慢炖的玉米豆汤再加一碗豆角卤面【焖面】就基本上是女士的最佳晚餐了,卡路里极低,油脂极少,不怕热量不怕发胖,还容易消化,当然是女士的最佳选择。

两家一模一样的豆角焖面摊紧紧地挨在一起,擂台一样紧紧地挨着,但又相安无事,凭都是对自己手艺的自信,你坐在哪里摊主都很淡定,即使和你打了招呼你坐到了另一家的摊位上,还是笑脸相迎。

胖胖的大叔悠然地坐在路沿石边,支棱着的小锅小灶做着驴肉甩饼,夫妻二人很有默契地搭配干活、不急不躁,一人烙饼、一人手速极快地往面饼里放驴肉、放葱花、放辣椒,小小的吊灯下,灯光聚焦的是面板上双手的灵动,朦胧的夜色下,两个人的脸庞似乎是模糊的、身影像被隐藏了一样。

驴肉摊紧挨着一家高平川汤的摊位,也做馅饼,上座率也蛮高,但也有食客要点甩饼尝尝,就这样相互成就着、共生共存。

面食是绕不过的,拉面摊、手擀面、饸络摊一字排开,像是较劲又像是联盟。

端氏干炒饸络真的是一绝,沁水的名吃,但可惜的是没有支撑多久;老板坚持一锅一炒,每次只能出2、3个人的量,这干炒饸络要的是时间和功夫,好吃的味道也配得上时间的等待,所有的配菜都是现场加工现场炒制,但味道再好,等不及的人就已经另找他家了。

炒面筋、凉粉摊、烤肉摊和肉夹馍几乎是半下午就出摊了,这些小吃就如东方的下午茶,只是吃了个半饱解解馋而已。

有些小摊虽然消失已久,但也已成为了小区人永远的记忆。

临汾烧饼的摊位最早在金撵超市的路边时就已经名声鹊起,即使搬到了凤鸣,那些曾经的拥趸也会绕道而来,烧饼,特别是刚出锅的烧饼冒着丝丝热气,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外层焦脆内层松软,入口饱满、满口焦香。

烧饼的味道难以忘怀,但打烧饼的小伙更让人难以忘却。

年迈的双亲帮着小伙打打下手,一天二袋面粉的工作量确实累人,但年轻人的朝气和乐观才是让人记忆的“影像”。

话痨一样的小伙子似乎和任何顾客都能说到一起,唠天唠地唠家常、家事国事天下事、八卦闲磕无聊事;话说的勤、活也干的勤;小小的烧饼摊成了小区一景。

环境治理、环保达标、创卫创文,再加上疫情的使然,到现在,小小的夜市已是落花流水、昨日黄花。

曾经的热闹、喧闹、杂乱已经成为永远的过去。

这些被称为二亿人灵活就业的群体人,各奔东西,或许已经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毕竟,世界是人创造的,人也应该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作者简介】:傅文兵,山西晋城泽州人,大学学历,现就职于晋城市工商银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