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省粮食局呼吁转变消费观念:选购大米不能只追求品相

 书山取经 2022-02-26

  本报10月18日讯(记者 刘勇 通讯员 周聪颖)省粮食局昨天透露,目前市面上的大米普遍存在过度加工现象,既浪费了粮食,又增加了加工能耗,而且大米的营养大打折扣。

  大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加工出来的成品。由于绝大多数人在选购大米时,只追求色泽美观、通透白净,企业在正常加工程序后,不断增加色选、抛光次数,以满足消费者对品相的要求。

  在湖南粮食集团金健粮油(长沙)公司丁家岭米厂,记者随手抓起一把刚从生产线上下来的大米,发现这种米手感较粗、表面呈灰白色,并不打眼。湖南粮食集团副总裁张九龄告诉记者,这是米厂减少过度加工流程生产出来的大米,健康营养,但这种米在市场上并不走俏。

  张九龄介绍,丁家岭米厂开展大米适度加工后,色选和抛光工序分别由原来的2次变为1次,可使稻谷出米率由原来的55%提高至65%,而且大米加工电费可由原来的50元每吨降低至20元每吨;对消费者而言,适度加工最大限度保留了大米的米皮,米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省粮食局呼吁人们转变消费观念:选购大米不能只追求品相,选择适度加工的大米,利国利民又利己。从今年起,我省将进一步规范大米的产品开发、加工流程,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多开展适度加工。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