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建筑家角度看“外部空间设计”

 XIN的景观图志 2022-02-26

 新的专栏—读书笔记来啦!

不管你是想初步了解某一本书,或者想快速查找该书的重要知识点,还是想看看大家是怎么记录笔记的。这个专栏都能帮到你。 

小伙伴们又见面啦!相信大家通过前面两期专栏,对我们的专业书籍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啦。所以第三期读书笔记专栏给大家带来的分享书目不同于纯粹的景观专业书籍,而是从建筑的角度介绍了我们所应该了解到的关于外部空间的专业性内容。

这本书就是来自于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著作——《外部空间设计》。全书篇幅不长,胜在逻辑清晰、言简意赅,读完之后对于外部空间的理解便更进一层了。

现在让我们走进建筑家眼中外部空间的世界。


01

概述

全书循序渐进地论述了有关外部空间的四部分内容,并且根据理论和作者实际工作中的经历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02
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

1外部空间的定义

根据一般常识,我们可以知道限定建筑空间的三个要素分别为:地板、墙壁和天花板

 

那么我们顺势抛出问题:什么是建筑外部空间呢?是我们大多数时候所想到的庭院空间或是建筑本身之外的自然空间吗?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将建筑空间的构成要素类比引入到建筑外部空间中来。如果将建筑本身和其外部空间共同看作一个具有两种状态/层次的建筑,建筑外部空间是只具备地板和墙壁两个要素的“建筑空间”,即没有屋顶的建筑

因此由建筑师角度出发阐述的外部空间概念也与造园师眼中的以庭院为主的外部空间稍有不同了。

2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

贯穿了整本《外部空间设计》中的除了外部空间本身,还有作者在此之上对于外部空间提出的两个相对性的空间概念——积极(Positive)空间与消极(Negative)空间

简单概括来说:积极空间满足人的意图,是有计划性的;而消极空间则相反,是自然发生的,是无计划性的。

更通俗易懂地来说,即是一个“家庭”在向心意识下的有计划行动和因无计划而任其演变为离心意识。



03
外部空间的要素

1尺度

关于建筑高度(H)和邻幢间距(D)的关系:

当D/H>1时,即产生远离之感。

当D/H<1时,即产生近迫之感。

当D/H=1时,以某种匀称存在。

结合卡米洛·希泰对于广场大小的阐述,作者提出了关于外部空间的两个理论假说。

(内部亲密空间:日本的四张半席)

第一假说(十分之一理论):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

(80英尺模数坐标网)

第二假说(外部模数理论):外部空间可采用20~25m的模数。

2质感

在设计中我们应预先了解从什么距离可以看清材料,再去选择适于各个距离使用的材料。

(从不同距离看同一材料)

04
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1外部空间的布局

由前面建筑本身类比到建筑外部空间的理论来看,整个外部空间的设计更趋近于“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即将空间按需求进行分析并确定出相应领域。

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既有完全独立的情况,也有浑然一体的情况。但若停滞空间不与运动空间完全分离,便不能创造出真正安静的外部空间。


既然说到“浑然一体”,便可以探讨一下如何将外部空间/秩序有意识地渗透到内部

(花瓣式台阶)

比如说银座的SONY大厦将道路这一外部秩序渗透到室内,采用了按花瓣状布置台阶的方法将道路进行延续。

 

2外部空间的层次

在构建外部空间的时候,我们往往要先一步根据用途和功能来确定空间领域的划分。那么谈到用途和功能的排列组合,就必须要说到前面铺垫过的P、N空间。而事实上这些排列组合也是不同种类P、N空间的排列组合。

(空间领域分类示例)


外部—半外部的/半内部的—内部的空间秩序的经典案例:武藏野美术大学

No.1空间:通往主楼的平缓室外踏步

No.2空间:中央广场

No.3空间:登上楼梯后小巧而宁静的空间

空间过渡上采用了收束空间的“收束点”,无论从那一方向走过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循序渐进的空间层次

3外部空间的序列

外部空间构成也可以与摄影来类比,取景时可以收束视线一镜到底,也可以将景致掩映起来达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
(左:莫斯科的饭店 右:日本某旅馆)

说回外部空间构成本身,其“取景”对比体现于西欧技法追求一览无余而日本技法追求一点一点展露的效果。

05
空间秩序的建立

1加法空间与减法空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加法空间和减法空间的概念与我们前文反复提到的P、N空间有一定相似之处。

(加法空间与减法空间的特质对比)


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和法国建筑师·柯布西埃的作品分别是两种空间之中最具代表性的。

(奥库尼森斯卡教堂平面图)

阿尔瓦·阿尔托作品奥库尼森斯卡教堂:图面之上乍一看似乎充满矛盾,实际上却不可思议的动人。

(马赛公寓实景图)

·柯布西埃作品马赛公寓:为了实现居住单元交替组合的排列方式和深雕秩序的正立面,被迫放弃了其内部的居住性。这也是减法空间中牺牲内部的典型表现。

2内部秩序和外部秩序

讲完单体建筑的外部空间,最后再来谈谈群体建筑的外部空间。

和前面多次使用过的类比法一样,我们将加法、减法空间类比引入城市秩序中,即将空间内部化,保持内部秩序而去建造城市属于内部秩序。反之则为外部秩序。

06
总结

在整本《外部空间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使用了很多妙趣横生的例子来阐述有关外部空间的理论,并多次使用类比法用相似概念引出新概念(很像我们学数学的过程),环环相扣、逻辑清晰。






我们下期再见~

文稿:西岸
编辑:西岸
审核:XIN学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