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月二龙抬头,“天仓日”和“龙抬头”有啥关系?古人的经验之谈

 文明苑 2022-02-26

今日是“天仓节”,农历的二月初二是“龙抬头”,这两个节日有什么关系?其实在很多地方从“天仓日”开始,一直到“龙抬头”期间,都被称为“打囤节”。老话说:“打囤不收囤,必定要受穷”,是啥意思?

文章图片1

“龙抬头”是怎么来的?

古人在仰观星空之时,发现日月星辰都在绕地球运行,其实是地球运行而产生的一种假象。唯独北极星是相对静止的,因为北极星位于地球自转轴上方,于是人们将北极星定为天之中心,然后以北极星为中心,划分出东南西北四大星区,也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谓之“四象”。

每一象都有七宿组成,共二十八宿,当然这只是春季黄昏星区的位置。随着地球的公转,四大星区的位置也在运转,一年一圈。春季时,青龙七宿从东方地平线升起,白虎七宿在西方地平线落下,夏季时,青龙七宿运行至南天正中,白虎七宿位于地平线以下。

青龙七宿分别为: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白虎七宿分别为:奎宿、娄宿、胃宿、昴宿、毕宿、“觜宿”、参宿。春季时,青龙七宿的“角宿”从东方升起,就像是龙头趴在田野一样,谓之“见龙在田”,也叫“龙抬头”。

文章图片2

“天仓日”和“龙抬头”有啥关系?

北斗七星的斗柄永远指向青龙七宿的心宿,而斗柄指向又与季节的变化相互对应,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所以《史记·天官书》中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斗柄的指向与季节相互对应,而斗柄永远指向心宿,所以季节的变化与心宿的位置相互对应,所以心宿三星也被称为“天之心”,为青龙之心。青龙东升,万物始生;青龙在南,万物生长,降雨最多;青龙在西,万物已老,是收获的秋季;青龙在北,万物归藏。

文章图片3

所以青龙七宿的位置也就是北斗星斗柄的指向,也就是心宿三星,其中心宿二星就是大火星,曾经的”大火历“就是根据这颗星的运行轨迹而制定的,因为这颗星就是斗柄的指向。当心宿从东方地平线升起时,也是白虎七宿之参宿从西方落下之时。

心宿也叫商宿,所以杜甫在诗中写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用参宿和商宿来形容人生难以相见的心情。在上古时期,商宿和参宿正好位于春分和秋分点上,那时的大火星与参伐星并称为“大辰”,在《公羊传》中记载:“大火为大辰,伐为大辰,北辰亦为大辰”。

文章图片4

所以这两颗星是被古人一同祭祀的,并且是非常隆重的仪式。人们祭拜这两颗星的意义就是迎接青龙东升,送别白虎西沉,而“打囤节”就是由此演变而来。其中“天仓日”是祭拜白虎第三宿,也就是胃宿,而“龙抬头”也就是祭拜青龙七宿的“角宿”东升。

也就是说最初的“天仓日”和“龙抬头”其实是一个节日,也就是同一天。到了唐代时,唐德宗觉得三月有上巳节,九月有重阳节,而二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却没有一个节日,不太合适。于是李泌上书,将二月初一定为“中和节”,后来就演变成了现在的“二月二”。

文章图片5

如何“打囤”?

其实最初的“打囤”分为两步,也就是天仓日“打囤”,龙抬头“收囤”。在天仓日的前一天晚上,当星星升起之后,老人们会登梯爬上城墙,并向西方点头祭拜,俗称“拜参门”。其实就是祭拜白虎七宿的参宿,因为此时参宿就要落下了。

而参宿就是白虎七宿的主宿,参宿三星也就是猎户座腰带上的三颗亮星,也叫“将军星”。俗话说:“三星高照,新年来到”,指的就是参宿三星,因此这三星也被誉为“福禄寿”三星。后来填仓节逐渐演变成了祭拜胃宿的节日。

文章图片6

唐代的《史记正义》中说:“胃主仓廪,五谷之府也。占:明则天下和平,五谷丰稔;不然,反是也”。意思就是天仓星明亮,则预兆五谷丰登,天下和平。除此之外,在打囤期间,青龙东升,白虎西落,而玄武七宿在南天正中。

此时正是玄武七宿的“瓠瓜星”和“天钱星”在南天正中之时,瓠瓜星位于女宿,天钱星位于虚宿,瓠瓜星就是掌管农作物丰收与否的星宿,而天钱星代表钱财,所以人们在“填仓”之时,除了“粮囤”还有“钱囤”。所谓“瓠瓜”也就是葫芦的一种,因此人们挂葫芦的习俗就是来源于此,葫芦主丰收,丰收也就是富裕。

文章图片7

人在在“打囤”之时,之所以用草木灰在地上画出三层圆形的粮囤,并在中间画上十字,撒上五谷,还要用瓦片压住。就是因为瓦片是古人占卜所用之物,帝王用龟甲,平民用瓦片,而草木灰则是古人测量“四气”所用之物,也就是古代的“律管吹灰测气之术”,今已失传。

到了龙抬头之时,人们依然会再次撒灰打囤,不过与天仓日的打囤不同,这一次为“收囤”,区别就在于“画囤”的顺序。并且要祭拜“火神”,其实是来源于人们迎接青龙七宿的节日,也就是迎接大火星升起。

文章图片8

《黄帝内经》中说:“春分,震,仓门;秋分,兑,仓果”,这就是“仓”的意义。至于如今的天仓日和龙抬头,其实是同一个节日分化而来的产物,也就是从古人祭拜参宿和商宿演变而来的。当然收囤的意义比打囤更重要,所以说:“打囤不收囤,必定要受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