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圳精神|福建大型水库系列篇之莆田东圳水库

 水利天下 2022-02-26

莆田版“千岛湖”——东圳水库
【编者按】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今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统领,贯彻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提升水库管养水平和质量的新时代背景下,今就福建省八闽大地主要大型水库进行报道,形成水利工程志福建省大型水库系列篇,致敬那曾经的峥嵘岁月和时代变迁。据2018年统计资料,福建省共有水库3664座,其中大型水库21座。今之就从家乡莆田人民的大水缸-东圳水库,也是当时福建省最大的水利工程开始谈起,谈谈那已深植于莆田人民心中的东圳精神,与诸位交流、分享。

一、工程概况
东圳水库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区西北8公里许的延寿溪中游(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东圳尾村)。
水库位置图
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引水系统、坝后电站等建筑物组成,坝址以上流域面积321平方公里,总库容4.35亿立方米,有效库容2.787亿立方米,设计灌溉农田面积32万亩,受益茘城、城厢、秀屿三个区17个乡镇,系福建省大型水库之一,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城乡供水、发电、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大(2)型水库,是莆田市的“大水缸”和生命线工程。
水库雄姿、湖光十色
水库大坝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坝长367米,顶宽8.0米,最大坝高58.6米。像一座巨大的屏障,横亘在天马、地龙两山峡谷之间,拦住了自仙游九鲤湖奔流而下的溪水,形成一个面积10平方公里、库容量达4.35亿立方米的大(2)型水库。
气势恢宏的上游坝坡
镶嵌“东圳水库”四个大字的下游坝坡
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溢流净宽50米,共设5扇10米净宽的平板钢闸门,最大泄洪量为4045秒立方米。引水系统设在大坝左、右岸各一处,由塔式进水口、隧洞、压力管道组成,右岸取水口底高程为罗零50.0米,设计引水流量为26秒立方米,引水经发电的尾水流入东圳灌区用于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左岸取水口底底高程为罗零60.0米,引水经供水专管用于工业及生活供水。坝后电站安装三台立式机组,装机容量为8500千瓦。
溢洪道及上部启闭房
1962年,郭沫若来莆参观时,曾赋诗盛赞。“北濑飞泉今化龙,木兰横跨起长虹。”在诗人眼中,将莆田母亲河木兰溪最大支流——延寿溪拦腰截断的东圳水库,碧波万顷,峰峦叠翠,异常壮美。
今天的东圳水库已然成为一个新兴的游览区,凌波荡桨,泛舟湖上,其乐无穷。两岸山峰秀丽、郁郁葱葱,同碧绿的湖水相映成趣。湖上置有各种娱乐设施,游客到此兴致倍增,市区有公路并公交线路通达库区,全程不到5公里, 是周末亲子游、或亲朋好友相聚的好去处。
盘山公路,坝头距下游市区最近距离不到3公里,交通便利

二、建设过程
1958年6月,东圳水库上马建设,1960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一座集防洪、灌溉、生活和工业供水、生态补水、发电、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二)型水库。水库总库容4.35亿立方米,年平均供水量3亿多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供水约1.2亿立方米,生活工业供水约1亿立方米,城区内河及南北洋生态补水约0.8亿立方米,解决了莆田兴化平原的洪水灾害。
1978年10月至1981年3月进行水库保坝加固,大坝加高4.01米,提高了水库大坝防洪标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进行水库除险加固,解决了水库三大建筑物老化和安全隐患问题,提高了大坝安全性。加固后的水库大坝巍峨挺立,增加防洪库容约6000万立方米,提高了水库调洪空间,减轻了下游城区防洪压力;水库有效蓄水量得以恢复,改善了水库的供水水质,莆田人民健康饮水问题得到进一步保障。
如今,库区环境处处鸟语花香、水波潋滟、景色宜人,与周边自然景观浑然相成,使水库成为莆田人民的后花园,焕发出了时代新的风采与活力。

三、饮水思源、丰碑永驻
时光回溯,有着“荔林水乡”之称的莆田早年其实“苦水”久解放初期的莆田,农村基本没有水利设施,平原地区水患频频,沿海地区又屡遭旱虐。治水,成了莆田人民的头等大事,在百姓的期盼中,东圳水库应运而生。
库区湖面烟波浩渺、波光粼粼、山水融于天地间(摄于2020年国庆)
冬日暖阳,流水潺潺。如今,包括南日岛居民在内,东圳水库为莆田150多万人提供生活用水,占全市总人口的50%,是莆田市最主要的饮用水水源地。
干净整洁的坝顶
地处东圳水库之畔的常太镇辖松峰、利车、东太等28个村居,总人口约4.4万人。长期以来,群众生活废水、果林种植、畜禽养殖等成为东圳库区主要污染源,导致水库水体一度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为了守住“大水缸”,把好生命线,从2014年起,莆田市投入19.5亿元开展东圳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实施大坝除险加固、一级保护区居民搬迁安置、库滨带生态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污水治理、河道治理、生态林等工程,构筑多道生态防线。通过多方努力,东圳水库水质已从过去的Ⅲ~Ⅳ类提高至稳定的Ⅱ类标准。
如今,绿色生态已成为东圳库区的一张新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赏景休闲。当年水库建设时,1.3万多常太人毅然抛家舍业、背井离乡按工程进度分批从库区迁出。2010年—2014年,为了保护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又有为数众多的居民主动拆除自家养殖场、房屋、果园,留给库区更多绿水青山。曾经的栉风沐雨,更需要饮水思源。今年1月份,莆田木兰溪流域东圳水库已获批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成为莆田又一人文精神家园。

四、结语
60多年前,10万莆田人民从各地奔赴东圳工地,手推肩挑,劈山挖土,截流筑坝,建起了这座当时福建省最大的水利工程,成就了莆田水利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经过60年的风雨洗礼,如今,东圳水库依旧造福莆阳大地,成为莆田人民的“大水缸”和生命线工程。当年“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东圳精神,则成了永远耸立在莆田人民心中的精神丰碑,激励着一代代莆田人民不断走上木兰溪治理之路,绘就“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景。
丰碑永驻——东圳精神教育基地
追源溯流忆往昔,传承精神看今朝。开建于2017年的东圳水库坝区的东圳精神教育基地,通过陈列建库照片、建库实物及建库模拟场景等物件,讲述建库故事,传播“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东圳精神,展示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木兰溪治理理念。
移山填海塑雕
坝头伫立,春暖花开。莆田人民的“大水缸”已成为木兰溪全流域系统治理的生动样板,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水利+、智慧+、江河湖泊、库闸堤防的管理养护……传统水利工程正插上互联网智慧的翅膀,东圳水库亦不例外,“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系列水利信息化建设有力促进了木兰溪流域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发展,为莆田经济繁荣稳定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最后,就以郭沫若的诗篇《题东圳水库》作为《东圳精神|福建大型水库系列篇之莆田东圳水库》结尾吧。

《题东圳水库》
郭沫若
北濑飞泉今化龙,
木兰横跨起長虹。
九华凿破壶公劈,
天馬羁衔风际通。
名继四陂成伟业,
泽流半岛颂丰功。
秋芦南水东连海,
万顷田园灌既中。
注:1962年郭沫若参观莆田县北宋著名的水利工程木兰陂和东圳水库,当晚挥毫题诗。东圳水库作为福建省大型水库之一,是莆田市的“大水缸”和生命线工程。曾经饱受旱涝之苦的莆田,随着东圳水库的建成,迎来了崭新的面貌,也促成历史性变迁,这就是已然深植于莆田人民心中的“东圳精神”。


(作者:薛国强,笔名水参,福建莆田人,水利高级工程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