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勇:烟波一棹从兹始

 水利天下 2022-02-26
【编者按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日前,水利部亦正式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助力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本着传播水利知识,宣传生态文明之宗旨,【水利天下】公众号开办【上善若水】专栏,专栏集各位专家智慧,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与时俱进、健康向上的水文化发展新局面为己任,进行水文化传播、分享与交流。本期为第18期,分享人是谢勇老师,本文经作者同意授权本平台原创发布,让我们一起致敬分享者并与诸位分享、交流。




文章全文




烟波一棹从兹始

四川省三台县水利局  谢勇

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春夜喜雨,让凯江从冬天的素静中醒来。春江是美丽的,潼川古城雨后初晴、风柔地暖、空气清新。烟波一棹从兹始,记取城南古客船。“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可爱的人民渠鲁班湖,早已迈着轻盈步伐淌入凯江,使星罗棋布的村庄不再消沉。汇聚建党百年振兴乡村的问候给大地增添新绿,生命之光如此精彩靓丽。


“江流日夜下,滩急水声粗。山影乱呑吐,天光时有无。”,新中国惠泽川北、川中、川西的人民渠中下段是从德阳罗江略坪绵远河右岸都江堰人民渠四期接水。分出两条大型引水渠,向北绕行118公里属人民渠六期,引水20个流量,末端为三台中型水利团结水库;向南绕行161公里属人民渠五七期,引水35个流量,末端为三台大型水利鲁班湖,人民渠六七期已控灌德、绵、蓉、遂4地市9县市区285.5万亩农田。


“入谷六七里,隔溪三五家。水村画杨柳,山路接桃花。”感恩水利先辈的智慧,让都江堰近三千年后居然穿行于全国、全川农业人口大县三台。其实,中国历史上最先振奋人心的大工程,不是万里长城,而是天府四川先秦都江堰。这座水利鼻祖位于成都市西部,长江上游水量最大支流岷江中上段。该灌区沃野千里,一年四季旱涝保收,可谓产业兴旺、全面小康、百业并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看,你看,浩浩荡荡的“郡守巡游”,在“灌县古城”宣化门城楼前举行仿古迎宾开城仪式,着上古装的礼仪官、武士和仕女带着大伙穿越时空。多少年,每有枯水来临,民众便用杩槎、竹笼等筑成临时围堰,截岷江水流并淘修河床,加固河堤,是为岁修。清明节后,春耕用水频繁,便又拆除杩槎,引滚滚岷江水直入内江,灌溉成都周边沃野。


“肩担日月两昆仑,漂泊天涯独断魂。”,自秦昭王末年李冰入川以来,都江堰已建成运行2277年。这项两千多年的古老水利工程,已被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回想,在“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定矣”的主张下,大秦帝国蜀郡太守李冰,历时八年组织修堰。一方面要为成都平原解决十分严重的水旱灾害,另一方面誓为大秦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兵粮基础。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天府之国都江古堰主体包括:宝瓶口进水口、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而宝瓶口却是都江堰建修成功的第一步,当然也是最关键的事儿,其主要作用就是分流和保灌。由于当时没有火药这项发明,为使西边江河不再泛滥,同时解除东边干旱。于是,不得不开凿玉垒山引水,让岷江水既能顺利流向东边,又科学减少西边水的流量。


于是,李冰想到了热胀冷缩,通过火攻让岩石爆裂,便在玉垒山凿开一个形状酷似瓶口的山嘴,这就是著名的都江堰宝瓶口。随后,为辅助宝瓶口安全供水,让江水顺畅流入并保持稳定流量,李冰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把奔腾的江河一分为二,西边一支流顺江而下被称作外江,东边一支流进入宝瓶口称为内江。这就有了工程头部类似鱼头的“分水鱼嘴”。

如此一来,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在枯水季因河道整体水位较低,有六成江水便注入到河床更低的内江,从而沿着东南方向保障了成都地区及周边城乡生产生活用水。而每当洪水来临水位较高时,大部分的江洪便从河面较宽的外江排走了。这样就很好发挥出防洪、灌溉两大功效。


当然,仅有上述两个工程项目还不够,为进一步控制好流入宝瓶口水量,发挥好分洪减灾作用,李冰父子又在“分水鱼嘴”尾部靠近“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还有飞沙堰溢洪道。其目的是更好调节水量,当内江水位过高时,洪水就经由平水槽,再漫过飞沙堰而淌进外江。使得进入宝瓶口的水量不能太大,从而保障内江以下灌溉并免受水灾。

“轩然大波起,触石浪花粗。行地水可鉴,远天山渐无。”,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游涡,由于离心作用,泥沙甚至于巨石都会被抛过飞沙堰,真能有效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看到这儿,人们就会觉得都江堰与其它水利设施真有些不同,不错,这就是远古十多万民工建成的无坝引水工程,更是世间伟大的水利奇迹!


而在漫长岁月中,都江堰也被多次打击。时光追溯到1933年,岷江上游茂县叠溪7.5级地震,山石崩塌横断岷江及支流,堆积了一个半月的堰塞湖决口滔滔不绝涌入灌县,冲毁了都江堰的鱼嘴、平水槽、飞沙堰等工程。在抗战期间,日本军机频繁空袭重庆、成都、灌县周边,还真拿古堰运行没办法。而在2008年8.0级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凭借安全防震设计,相关配套设施总体安然无恙。


“碧草和烟蘸绿波,垂杨夹岸翠云拖。野桃含笑独争色,影照夕阳红更多。”今天的都江古堰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华优秀祖先、新中国的前辈们,他们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战和漫长岁月的延伸拓展,造就了2277年来的水润成都、水美乡村新画卷。可见,我们的水利前辈多么勤劳勇敢,拥有多么优秀的聪明才智。


大江东去五千里,我来人世五十年。烟波一棹从兹始,记取城南古客船。明媚的阳光照耀巴蜀大地,绿色发展、生态补水,四川三台潼川古城雨后初晴、风柔地暖、空气清新。新时代的春天,犹如健壮的青年,有着铁一般的胳膊、腰腿,万事俱备定会呈现新的生机。让我们充满自信“一起向未来”跑去……





附:作者简介



作者谢勇老师近照

【作者简介】谢勇,男,现年52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四川省三台县水利局党委宣传干事,绵阳市三台作协和三台摄影家协会会员。

本期【上善若水】专栏系列就到这里了,大家有需要交流探讨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转发、分享,期待各位下期再见。

编稿:薛国强
校稿:谢   勇




本公众号设有投稿专栏,诚邀各位专家投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