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偶句、对仗句和对联句的区别(蓝天)

 月牙儿s 2022-02-26

有的同学问对仗句和对联有啥区别,我利用 这个时间说说

对偶句、对仗句和对联句的区别

对偶句、对仗、对联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尤其诗联中的对仗句和对联句的区别,难以弄清。下面我们就研究研究这个问题。

要弄清对仗句和对联句的区别必须先弄清什么是对偶句。

什么是对偶呢?

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相近、相反或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成双作对地排列在一起,这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这个是黄伯荣和李炜主编的《现代汉语》关于对偶的定义。我又查看了其他高校关于对偶的定意也是这样。都有结构相同或者基本相同这一要素,还有就是字数相等。可见结构相同或者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是对偶的要素和起码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对偶没有对词性做出要求。

下面我们分析一个例句:

  理想,生活的旗帜;

实干,成功的途径。

“理想”名词,“生活的旗帜”是偏正短语;“实干”动词,成功的途径也是偏正短语。上联的结构是名词+偏正短语,下联的结构是动词+偏正短语。 上下联是两个结构一致的判断句。虽然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有的词性一致,但也是对偶,因为它符合结构相同,意义相近的要求。

另外,“理想”的“想”和“实干”的“干”都是仄,平仄不对;“生活”的“活”和“成功”的“功”都是平,平仄也不合要求。因此,普通对偶只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性大致相同,对平仄没有要求。

这个例句对词性平仄没有要求,也是对偶句,那么词性相同,平仄相对,结构相同的句子是不是对偶句呢?当然是。对偶定义的字数结构相同或者相似,是起码要求,不符合这个要求就不是对偶句,超过这个要求是更好的对偶句。请看下面这个句子: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① 我们先分析词性结构

    惊风 乱飐 芙蓉   水,      密雨 斜侵 薜荔   墙

    定中 状中 连绵词 名词     定中 状中 连绵词 名词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句子定中对定中,状中对状中,连绵词对连绵词,名词对名词。另外,“芙蓉水”定中短语,“霹雳墙”也是定中短语。

②我再看句子成分

惊风 乱 飐  芙蓉 水,  密雨 斜 侵 薜荔 墙

主   状 谓  定   宾,  主   状 谓  定  宾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上下句主语对主语,状语对状语,谓语对谓语,定语对定语 宾语对宾语。

③我们再看平仄

  惊风乱飐芙蓉水,

平平仄仄平平仄,

密雨斜侵薜荔墙。

仄仄平平仄仄平。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出:这两个句子,同句平仄两两交替,上下句平仄相对。诗中的对仗句,在平仄上两两交替最好,不能做到两两交替,也必须做到同句二四六位置平仄交替,上下句二四六位置平仄相对。

 这个句子是(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标准的对仗句。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概括一下,诗联中对仗的要求:

(1)同句二四六位置平仄交替,上下句二四六位置平仄相对;

(2)上下句同一位置的词性相同;

(3)上下句同一位置短语(词组)结构相同;

(4)上下句子成分相同,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

分析完诗中对仗句该说对联句了。

我们先说一说什么是对联?

对联和诗词等一样,都属于文学作品。无论是一首小诗,还是一首小令都是文章,是文章就得有主题。对联一般来说比较短,但是比绝句长的对联也不少。所以他虽然只有两联,也是一篇文章,所以也必须有主题。例如: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联)

这是岳阳楼对联,上下联词性结构、平仄、句子成分都一一相对,完全符合对仗句的要求,因此它也是对仗句。这个对仗句上联写在岳阳楼看到的景物,下联是这些景物触发的感想。上下联内容密切相关,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符合形对意联的要求,因此又是对联。

再如:12、拂水山庄 柳如是

浅深流水琴中听;

远近青山画里看。

上联写流水如琴,非常动听;下联写青山如画,非常好看。上下联的共同

主题就是拂水山庄美景。上下联有共同主题,所以是对联。

律诗的对仗句是不是对联呢?有的是,有的不是,不是的多,是的少。比较下面两组对仗句:

1、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2、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做孺子牛。(鲁迅《自嘲》)

 2句是对联,1句不是对联。2句是鲁迅七律《自嘲》中的句子。词性、结构、平仄等都符合对仗句的要求,因此是对仗句。但是这个也是联句。

为啥这个对仗句是联句,刘禹锡那个对仗句就不是联句?二者的区别就在是否“意联”上。

如果上下两句密切关联,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就可以看做对联;如果没有就是普通对仗句。律诗中的对仗句一般服务于整首诗的大主题,单就每一联来说可能没有共同主题,因此是普通对仗句。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上句感慨往事,下句说山形不变,两联没有一个共同主题,因此不是对联。

但是也有一些上下联密切相关,有一个小主题,再共同服务于大主题。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做孺子牛”就是这样的句子。上联说自己对待“坏人”的态度,下联说自己对“好人”的态度。整联的主题就是对人的态度,上下联有共同的主题。

 再举两个上下联密切关联的诗中的对仗句:

  1、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杜甫《八阵图》)

上联,写诸葛功绩,下联写诸葛成名原因。上下联都是歌颂诸葛亮。

2、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上下联用了借代手法。上联用吴宫花草,说明环境变化,下联用晋代衣冠说明人文变化。整联主题是历史变化。

所以这两个诗中的对仗句都是对联。

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文句理解方法不一致,上下联有没有关联,关联紧密不紧密,可能见仁见智。这也同对联的隔不隔一样,同一副对联有的人认为“隔”,有的人认为“不隔”。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少诗中的对仗句可以作为对联。

下面说一说,对偶、对仗、对联之间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对联不是指文体,是指联句,是一种修辞手法。上面我们简单介绍了对偶、对仗、对联的区别。下面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

 1、 对偶,是不是专指对仗句?

不是。对仗句是要求严格的对偶句,除了对仗句还有其他对偶句,例如“理想,生活的旗帜;实干,成功的途径”等,这类对偶句更多。

3、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还有没有其他对仗句?

有。律诗中的对仗句只是对仗句的一部分,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还有词曲和散文中的对仗句等等。

我们用图表说明就是下面这样:



下面我们用文字解析上图:

 对偶:对偶是大概念,它包括对仗句和其他对偶句;

对仗:对仗句包括律诗对仗句和其他对仗句

律诗对仗句:包括对联句和一般律诗对仗

通过图表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对联句是对仗句,对仗句是对偶句。但是倒推不成立:我们不能说对偶是对仗句,因为有的对偶句是对仗句有的不是;也不能说对仗句是对联句,因为有的对仗句是,有的不是。

这个是对教材的解释和补充。如果和教材有矛盾之处,以教材为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