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码北京故宫之谜

 名言诗句 2022-02-26

北京故宫

流光异彩绣成堆,

三殿三宫神武威。

帝制数年终不见,

只留遗产放光辉。

游北京故宫有感(新声韵)

金壁辉煌五百年,

二十四帝弄皇权。

是非功过明清史,

全付游人谈笑间。

    故宫,作为皇宫长达近500年,古老的建筑、所发生的故事,可谓看不完、说不尽,其中之谜,不知引发多少人的猜想。我通过三次进入故宫,综合所观、所感,试图解开故宫之谜。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世界三大宫殿之一。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开始营造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为止,故宫作为皇宫,经历了近500年的历史。

(此片拍摄于1991年)

记得1991年夏,我首次去北京故宫博物院游览,因是自由行,无导游,只凭自己对历史的一知半解,随意出了这个宫门又踏入另一个宫门,满目古迹、处处历史。但多少年来,总觉得还有很多古迹没见到,因而常感遗憾。没成想,2012年、2018年又两入故宫,又丰富了我对故宫的认知。

(此片由博传拍摄于2012年)

穿过天安门,高大的宫殿式建筑“端门”便闯入眼帘,端门上有“故宫博物院”牌匾,记得之前并无这块牌匾,是后来增设的。端门前右侧栽有一片松树和柿子树,导游介绍:这些松树是皇帝希望朝代万古长青,而柿子树则是倒着念为子柿,取子嗣之意,希望后代子嗣兴旺发达。

(此片拍摄于2018年)

顺着中轴线往里走,过了一个广场,便可见一组宏伟的开口式宫殿建筑群,主楼上书“午门”,大家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推出午门斩首”,这是影视剧里经常会听到的话,好像午门成了处死刑犯的场所,其实是以讹传讹,明清两代斩首从来不在午门举行。明代只是“廷杖”之处,清代则是打仗得胜归来庆祝之所。

(此片为博传拍摄于2012年)

过了午门,便可见自西向东蜿蜒流淌着一条如弓形的金水河,河上有5座单孔拱券式桥,称为“内金水桥”。这是紫禁城内最大、也是最壮观、最华美的一组石桥。当年怎么过桥是有讲究的,正中的是御路桥,供皇帝专用。东西两侧为王公桥,供皇室成员、亲王大臣通行。再两侧为品级桥,供三品以上官员行走。

正对内金水桥的建筑是几层台基上的太和门。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于2018年)

穿过太和门,眼前一亮,一个宽阔的大广场展现在眼前,广场远处一座皇宫巍然屹立,那就是太和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中的正殿,俗称金銮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雷火焚毁、重建。现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形制。太和殿是明清两代举行国家重大庆典的场所。

太和殿坐落在三层汉白玉台基上,面阔11间,进深5间,高30.05米,重檐庑殿顶,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中国规格等级最高的古建筑。

檐角安放10个走兽,成为中国古建筑装饰最高等级的孤例。

以太和殿为中心的金銮殿建筑群十分宏伟壮观,太和殿高高在上,三面三层汉白玉雕龙画凤的石栏层层递升,互相勾连。

护栏有诸多下水口都是龙头造型。

皇宫到处都是龙雕。

即使台阶上也是龙凤石刻。

这些都彰显了皇家的威武与气派。太和殿两侧的配殿房脊则只与大殿外地面平等,又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太和殿前左右各有一只铜龙头龟。

(此片由红叶先生拍摄于1991年)

各有一只铜仙鹤,铜龙头龟与铜仙鹤象征江山永固,万寿无疆。这对龟和鹤身体里是空的,主要是焚香所用。

东侧有一个石制日晷,是古代皇帝看时间用的。

太和殿最为拥挤的地方是观赏皇帝宝座的大门前,首次来时,可以进入室内游览,后来就只能在门外欣赏,敞开的大门前一位难求。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于2018年)

大殿中心一个五道带护栏台阶筑起、仙鹤、香炉装点的古色古香的高台,神圣而高大。高台上有中间高两边低打造精致屏风式靠背的龙椅,即皇帝的宝座,宽大而气派。宝座上方悬挂有乾隆帝御笔“建极绥猷”匾。

这方宝座,曾有明清两代的24位(其中明代14位、清代10位)皇帝享用,明代末年农民起义首领李自成曾短暂在此。如今,宝座依旧在,不见座上人。当年皇宫一片万岁声,又有几人过百岁?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看来,好使皇帝也未能幸免。

在太和殿东红墙侧门处,一口镀金大缸引来很多观众的观赏。每次来故宫,这口大缸都一直在这里,它的功能也是个谜。原来,这口大缸包括故宫所有的大缸,主要是消防、装饰,还有聚财之意,也是身份的象征。

前行便见到中和殿。中和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曾历经三次火灾,现存为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重建。殿初名华盖殿,后改中极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始称中和殿。

(此片拍摄于2012年)

又见保和殿。保和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谨身殿。明嘉靖年间,曾遭火灾,重修后改称为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为保和殿。

保和殿也有皇帝的宝座,宝座上方挂有“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在清代宴请王公、殿试等在这里举行。

再次前行可见乾清宫。乾清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是明清皇帝日常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乾清宫西侧是养心殿。养心殿是明代嘉靖年所建,清代有8位皇帝先后居住在此,曾经是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处。

还有交泰殿。交泰殿建于明嘉靖年间,顺治、康熙和嘉庆年间重修,原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代用来存放“清二十五宝”御玺。

坤宁宫在明代是皇后的寝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仿盛京清宁宫的式样重修。西端为萨满教祭神的场所,东端是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位皇帝均在此成婚。

主要宫殿还有文华殿和武英殿,文华殿初为皇帝便殿,后为明清皇帝经筵之所。武英殿则为刊刻书籍之所。

太和殿旁边的弘义阁金光耀眼。

一处奉光殿也是煜煜生辉。

在珍宝馆附近见到阅是楼。阅是楼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楼分三层,是皇帝、皇后等看戏的地方。每逢元旦(春节)、万寿(皇帝生日)等重大节日,帝、后和王宫大臣都来此看戏,大臣分列两侧回廊。慈禧太后六十寿典时,曾在光绪帝、后和王公大臣陪同下在此看戏十余天。“阅是”,指通过观戏,以求对现实事物做出资质、求是的评判。

在依次游览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等建筑后,故宫古老精美的宫殿建筑已令人惊叹,一些经典景观与珍宝更加令人难忘。现将我印象深刻的有七大景观,一一向大家解密。

第一,是“正大光明”匾。高悬于乾清宫正殿的“正大光明”匾,是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康熙摹勒上石,原迹藏于故宫御书处。现在乾清宫悬挂的是乾隆摹拓的、后来嘉庆朝失火匾额被烧毁、嘉庆皇帝命人重新摹拓的匾额。

鲜为人知的是“正大光明”匾背后藏有决定太子命运的“建储匣”。

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都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第二,是保和殿后那块最大的丹陛石,即“大石雕”。在通往宫殿的台阶中央自下而上由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石长16.75米,宽3.07米,厚1.7米,重200多吨,为宫中石雕之最,俗称大石雕。明初建造三大殿时雕刻,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凿去旧有的花纹重新雕刻。四周为缠枝莲花纹,下部为海水江牙,中间雕刻流云以衬托象征天子“九五之尊”的九条蟠龙。

“大石雕”的石料采自北京西郊房山大石窝,房山大石窝距故宫约75公里,最为惊人的是运输方式。据史书记载,在运送它时,有数万名劳工先在道路两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时,就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用了28天的时间,才送到了宫里。我站在“大石雕”前,听着这个故事,万分感慨:中国古代人真是充满了智慧。

第三,是故宫交泰殿康熙皇帝的御笔“无为”两个字,这是康熙帝仅存的御笔之一。隔窗所见“无为”这两个笔力雄劲的大字,若有所思。原来“无为”有两重极为重要的内涵:其一,告诫君王不必过多干涉臣子作为,行“无为之治”。其二,交泰殿是朝堂与后宫分界之所,此匾亦是警醒后宫到此“无为”,不要干涉朝政。从“无为”两个字,可见康熙皇帝的为帝之道。

第四,是御花园。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格局。全园南北纵80米,东西宽140米,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园内的松、柏、竹、山石与楼阁,形成四季常青、错落有致的立体画面。御花园是偌大的故宫中少见的有植物的地方。

据导游介绍,那矗立于高高的假山上的楼阁是“御景亭也叫“望春楼”。当年宫中的女子时常登上这座楼阁向自己的家乡眺望,以表思乡之情。此时,仰望高楼,浮想联翩,只怜那些宫中女子是何等渴望家乡,却不能如愿。

第五,是九龙壁。九龙壁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皇极门外。九龙壁长29.4米,高3.5米,厚0.45米,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建宁寿宫时烧造。至今已有250年的历史,保存依然完好。

九龙壁上部为黄琉璃瓦庑殿式顶,檐下为仿木结构的椽、檩、斗栱。壁面以云水为底纹,分饰蓝、绿两色,烘托出水天相连的磅礴气势。下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端庄凝重。壁上9龙以高浮雕手法制成,最高部位高出壁面20厘米,立体感很强,有一种呼之欲出的生动。

阳数之中,九是极数,五则居中。“九五”之制为天子之尊的重要体现。整座影壁的设计,不仅将“九龙”分置于5个空间,壁顶正脊亦饰9龙,中央坐龙,两侧各4条行龙。檐下斗栱之间用九五45块龙纹垫栱板使整座建筑以不同方式蕴含多重九五之数。此外,九龙壁的壁面共用270个塑块,也是九五的倍数。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处处都显示出皇帝的九五之尊。

九龙壁上的九条巨龙,形态多姿、栩栩如生,色彩斑斓,各有讲究。黄色正龙居中,威风凛然;左右两侧各有蓝白两龙,蓝为降龙,白为升龙;左侧两龙龙首相向,右侧两龙背道而弛;外侧双龙,一黄一紫,弓身跳跃、昂首雄健。

九龙壁是影壁的一种,亦称照壁。影壁是由“隐避”演变而来。门内为“隐”、门外为“避”,后演化为影壁。目前,全国共有六处九龙壁:大同九龙壁、平遥九龙壁、香炉峰九龙壁、自贡九龙壁、北海九龙壁、故宫九龙壁。我国著名的九龙壁是故宫九龙壁、北海九龙壁、大同九龙壁,称为“中国三大九龙壁”。

(此片为博传拍摄于2012年)

据说,其中,大同九龙壁最大,故宫九龙壁最精美。故宫九龙壁的雕刻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第六,是精美馆藏钟表馆和珍宝馆。故宫馆藏十分丰富,虽然有部分清宫旧藏文物于1948到1949年迁往台北故宫,但通过收回溥仪私带出宫的珍品,接受民间捐赠,并参与考古发掘,故宫博物院在1949年以后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文物总数达到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标本7577件,涵盖几乎整个古代中国文明发展史和几乎所有文物门类。另外,故宫博物院还藏有绘画、壁画、版画、书法、尺牍、碑帖等古书画约14万件,占世界公立博物馆所藏中国古代书画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故宫书画馆设在武英殿区,每年春到秋季举办两到三期常设书画展。

我亲眼所见的珍品大多是在钟表馆和珍宝馆。

我最早在1991年就参观了钟表馆和珍宝馆,展出的宝物让我眼花缭乱,只可惜当时没有拍照。随时间推移,记忆逐渐模糊。好在2012年再次造访,琳琅满目的宝物在眼前重现,心中又是一阵惊喜。

钟表馆中造型奇异、设计精巧的各式钟表,让人赏心悦目,这一次我几乎将展品都收入了镜头。

铜镀金冠架钟,清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

铜镀金珐琅葫芦顶“渔樵耕读”钟与铜镀金福禄寿三星钟,均为清乾隆年间中国广州制造。

铜镀金三羊开泰葡藤钟与洋瓷雕飞天人钟,为英国制造。

铜镀金转皮球花三人打乐钟,为18世纪英国制造。

铜镀金四马驮水法转花钟与铜镀金象驮琵琶摆钟,为18世纪英国制造。

铜镀金山子转天鹅人打钟。这是在诸多动物、人物、植物、天鹅乐园中间镶嵌了一挂钟表,可谓精美绝伦。为英国伦敦18世纪制造。

铜镀金羊驮玛瑙乐箱表,造型精致,为英国造。

鸟音山石钟,为瑞士制造。

洋人变戏法钟,为法国19世纪制造。

铜质女神举表与铜质热气球式钟,均为法国19世纪制造。

珍宝馆的展品也是令人目不暇接。

一头红珊瑚狮子,耀眼夺目。

一只镶金珍宝盒,珠宝玉石五彩斑斓。

玉佛手晶莹剔透。

各种式样的鼻烟壶五彩纷呈。

皇后凤冠装饰精美。

皇后朝冠价值连城。

养性殿内的编钟乐器,金光闪耀。

皇帝大印形态各异,皇权无上。

屋顶镶金,造型精美,层层相扣。

仪门雕刻精致,俱是龙形。

一幅树木花鸟贝雕画,有封侯挂印之寓意,令人赏心悦目。

在阅是楼内见到玉山。

还有一座玉花园。一块儿玉石上竟然有山水、路桥、植物和众多的人物,营造了一个花园般的意境美。

在颐和轩内,还有镶饰精美的金塔,璀璨夺目。

亲临钟表馆与珍宝馆,仿佛游历于艺术的宫殿。钟表馆中琳琅满目的钟表有的是国内造,有的是历代皇宫接受外国赠品,极具中西文化和艺术特色。故宫收藏的清代宫廷珍宝,大部分是由紫禁城内造办处奉旨制造,还有是逢年节庆典时地方官吏的贡品。不仅显示出皇权的至高无上与尊严、皇家的庸容华贵与典雅,而且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

第七,是珍妃井。自首次见到,后来再不见其身影。珍妃井位于故宫宁寿宫北端的贞顺门内,原为宫中普通水井。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京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仓惶西逃。临行之前,慈禧太后强词借口不便带走珍妃,留下又恐其年轻惹出是非,有辱皇家颜面,将幽禁在景祺阁北小院的珍妃召至颐和轩,命太监崔玉贵等人将年仅24岁的珍妃推入贞顺门内井中溺死,此井因而得名“珍妃井”。

珍妃为人善良、聪颖、伶俐,是光绪最为喜爱的妃子,由于珍妃在政治上同情并支持光绪皇帝的变法行动,因此她在得到光绪皇帝的宠爱的同时,也遭到了慈禧太后的极度仇视,所以,将其投井杀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銮驾回京,珍妃被追封为贵妃,其家人获准将尸体打捞出来,安厝于西郊田村,后葬于清西陵的崇陵妃园寝。

自从见过“珍妃井”,我常生出对年轻珍妃的怜惜,更为光绪作为一国之君竟然不能保护自己心爱的皇妃而悲哀。这更是封建制度的悲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