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了常春藤,为什么要告诉所有人?

 文墨典 2022-02-26

图片


图片

与哈佛的学生不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常常无法得到普通人的认可。普通人不会立刻觉得宾大学生很聪明。而尽管宾大一直都在各种排名中名列前茅,但这个名字对于那些不熟悉东海岸学校的人来说,甚至常常和宾州州立大学混淆……

图片
 
几年前,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Paul Rozin教授随机要求204名美国人写出由“常春藤联盟”联想到的词汇。结果40%的人提到了哈佛。只有不到2%的人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
图片
宾大心理系教授Paul Rozin
 
Rozin教授将他的实验进一步推进,因为他有一种预感,宾大与常春藤联盟之间的微妙联系改变了其学生对于大学精英圈子的身份认同感。他的下一个实验让研究助理要求宾大的53名学生和哈佛的54名学生写下与各自学校相关的短语。高达16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写下了“常春藤”,而只有4名哈佛学生写了“常春藤”。
 
成为精英群体的一份子是一种需求,这种需求对于任何在这个群体相对边缘的人群来说尤为强烈。

图片
 
根据Rozin教授的说法,宾大学生的表现符合 “不对称社会的马赫带效应”。这意味着由于宾大相对边缘的常春藤地位,宾大学生感到有必要强调他们的常春藤地位。这是一种普遍和合理的冲动。

Rozin教授说:“个人通常更喜欢处于更高地位或更正面的群体中,这既是为了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也是为了向他人展示更良好的形象。”他在发表在《心理科学》期刊上的研究中写道。

图片
 
Rozin教授表示,这一系列结果都显示了人类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虚荣的,大家都希望在他人眼中有更好的形象。
 
这个研究其实证明了我一直以来的猜想。当一个人不断炫耀他某一方面或者属于某个群体的时候,他可能对于自己极度不自信,或者他往往处于他所炫耀的群体或组织的边缘。

图片
 
从事留学行业近10年的时间里,我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学生。在申请中,当许多学生试图丢出一些“高大上”的名字和品牌去震慑我们或者招生官的时候,这反而显示出了学生的实力和自信不足。

请不要不断强调你和“哈佛”教授做了科研,这真的没有什么用。请解释你具体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对于项目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这才是招生官真正在乎的。

图片
 
在帮助西北大学面试中国学生的时候,我更是发现了这一趋势的普遍性。当一个学生不断强调自己是“某个高中”、参加了“某个比赛”、获得了“某个荣誉”的时候。这其实不会对学生起到任何正面效果,只会显示出学生的不安全感和边缘化状态。你不是因为这些名字而变得优秀,你自己的优秀才应该是名校录取你的理由。

所有申请名校的学生都会有一些“光环”在身上。你和那些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你能为名校做出什么具体&可量化的贡献?这些才是名校真正关注的。

图片
 
请不要告诉我这些“光环”和“名字”足够强大,因为招生官不会这么认为。如果这些名号已经足够,你根本不需要申请大学。你应该会和我们五年前的一位学生一样,MIT和哥大直接在高二暑假主动联系到她,直接offer给了她全额奖学金,她无需提交任何大学申请。
 
当不少中国学生试图让自己看上去“高大上”的时候,他们反而显得“假大空”。在面试的过程中,你知道有多少学生会不断强调“我会改变世界”,“我最大的优点是我很有逻辑性”,“我会给学校带去活力和中国文化”,“我赢得了XX比赛”这种毫无价值的信息吗?名校当然在乎结果,但是同样关注“Why”和“How”。

图片
 
你真的可以治愈癌症吗?当你在高中4年的时间里,只是和一个哈佛的生物教授做了一个4周的科研。
 
你真的可以改变世界吗?当你在高中没有任何领导者经历,也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志愿者经历。
 
你真的会给名校带来特别的贡献吗?当你所有的活动经历和回答都和大部分中国申请者完全一样。
 
你真的比别人更有逻辑性吗?当你只能不断强调自己在AMC和CTB中拿了奖……

图片
 
答案不言而喻,很少有招生官会被说服,也没有招生官会去“冒险”并且破格录取你。这就是不少中国学生和家长思维模式的问题:他们不断用一些看似“高大上”的活动和品牌去塞满整个简历。

图片

一切的目标都变成了寻求一种虚无缥缈的安全感并且震慑到招生官。结果呢?他们反而显得“假大空”,离名校的要求渐行渐远。
 
所以,只有停止强行使用各种“高大上”的名号去“武装”自己,我们才可以审视自我,看清自我,探索自我。这反而会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图片

6.32

稿

:IVYPEDIA留学私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