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心老年人,而不是节日那瞬间的送温暖

 犁城文学小编 2022-02-26


文|曹梦昕

 

天冷了,周末去邻县看望一位93岁的老中医。因为上次家人去时,摸到他的手很凉,一直挂念,打算接到我们这里来过冬,考虑到要告诉他们村委会,要经过他远在南方儿女的同意,当然还需要老人本身愿意。我们先去商店买来棉衣,然后驱车前行。


在商店门口附近,一位打扮旧时的老人,正双手藏于袖中,站在一辆脚蹬三轮车旁,等着买主。她的三轮车上有几个高粱秆做的锅盖和穿的篦子,厚厚的布单下漏出比手指粗不了多少的胡萝卜。


这么冷的天,还站在阳光照不到的地儿卖这些东西?便停下来,上前买了点胡萝卜,与老人攀谈了几句。


老人个不高,戴着一方头巾,穿着厚厚的棉衣,完全是记忆里过去老年人的打扮。她说自己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虽然82岁了,但是赘不着他们,老伴八年前就去世了,自己在城郊平房里住,说不准也快拆迁到了。


因为老人不是真正的买卖人,没有秤。她指了指一个商店说:“那是俺儿子的店,你到那里称称吧!”提着萝卜,来到她儿子的店里,或许她的儿子心有发现,问一句:“这两天气温回升了,外面不太冷吧!”“屋里不冷!你让老太太屋里来不好吗?”“她不同意,怕过路人看不见,卖不出去!”付了钱,我便离开。


倘若身体允许,无论多大年纪,老人一般都是自立生活,自强的背后是不愿意拖累儿女,还是因为儿女“太忙”?不过,每个孩子年幼时,爹娘都会时刻牵念着孩子的冷暖与温饱;爹娘年老后,他们的安危,儿女不那么上心罢了。这正是“老的疼小的没缝,小的疼老的没空!”

大约一小时的车程,到了邻县那位老先生的家门口,看看时间已经近中午了,天气寒冷,太早怕老人起不了床。


门在里面上了锁,敲了敲不见回音,沉了片刻,又敲了几下,然后打了电话。接通后老人问是谁,他有些耳背,大声报上名,便在门口静等。


过了好大一会儿,耳边传来脚底摩擦地面的“踢踏”声,还有伴随的老年人固有的“哼哼”声。

门终于开了,一位头发有些长,满头银发的老人出现在眼前。


跟老人慢慢进屋,房间不大,半截门帘遮挡着单人床,靠北墙是一个一人多高的老式橱柜,靠东墙是一张老式条桌,床上的被子还卧着,有一个小小的旧电暖,我用手摸了摸,只是感觉有点温和,散热作用应该不大。


老人见我站着,找来报纸铺到凳子上,让我坐下。我把报纸拿掉,直接坐在了凳子上。老人虽然高龄,但是小小的房间里挺次序,地面上收拾的也挺干净。


家人拿出棉衣,大声说:“上次摸你的手那么凉,套上吧!”老人说:“刚起床!棉衣厨子里放不下了,有谁谁送的,还有一位好心人,用棉花絮的一身棉袄和棉裤,我都没穿,不冷!”


在说话空隙,老人弯腰从床下摸出三个小笨鸡蛋,有些费力地起身,走到桌前,把鸡蛋放入碗中,又拿起过去用的那种细、小的暖瓶,倒上水。老人说现在的暖瓶太重,拿不动了。

过了一会儿,老人把鸡蛋拿出,把碗里的水倒进一个小桶里,然后把鸡蛋磕入碗中,又倒上水,然后用筷子搅拌了几下,从一个小冰箱里拿出煎饼,用力撕了几片,放入碗中,又用筷子搅拌了几下,便开始吃早饭。或许是壶中水不太热的缘故吧!蛋液根本没有被冲开,想再帮着倒水,老人说多了就吃不了了,牙口不好了。你们年轻,想吃啥就吃啥吧!免得人老了,想吃也咬不动了。

老人问我的职业,听说我是老师,便连声夸好,说:“我小时候笨,多亏了老师!俺老师叫刘文章,那时候日本鬼子还没来,有一回我调皮,被老师罚站。以前,先生的话必须听,大家都放学回家了,先生把我忘了,我独自站在那里哭,还是不敢动。后来,先生想起来了,煮了两个鸡蛋给我,并把我送回家。母亲说先生没错,老师打、骂是关心你!”老人边说边笑边用手比划着打手心。“

长大后,我会去看望刘老师,他喜欢抽烟,我就为他买“翠鸟牌”的,相等于现在的“软中华”,我自己抽一毛钱一包的。刘老师去世后,每年清明我都去给他上坟,没有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呀!”尊师重教,在原来家长和孩子心目中根深蒂固,不知什么时候,那重要的根烂没了。

老人是远近闻名的中医,从91岁开始不全天应诊了,多半辈子救治了无数的病人,也培养了几十名徒弟。除了耳朵有些背,老人思路清晰,看上去像八十多岁,他的儿女已经七十多了,都在南方生活。老人指了“肉松”和蛋白粉之类说那是女儿从杭州寄来的。

老人家说邻村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有儿有女。七月十五闺女来娘家给亲人上坟,叫了好长时间的门,还是不见父亲来开,便让人从墙上爬过去,不得了!她父亲已经歪倒在椅子上,不知死去多久了,面部让蛆虫已经吃没了,去火化时,人们一抬,头直接滚落到地上。


“邻居不让我锁门,我说没事,现在天冷了,没有苍蝇了。”老人边说边打趣地笑着,我内心有了深深的悲哀。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更多,死去多日无人知道的绝不是个案。

这需要子女,更需要国家,拿出解决方案和办法,让他们老有所依,不能辛苦了一辈子却落得晚景凄凉或者悲惨


老人说过几天他的外甥女接他去过冬,外甥女那里是地暖,让我们放心。想留下点钱,老人不要,“我是赵本山说的'不差钱’”,棉衣终没收下,我们临行老人又流泪了。


93岁,有名的老中医,国家的财富,他们活在世上的日子屈指可数,是应该抢救和保护的宝贝。


我们天天追求着物质财富,怀揣着一颗躁动不安的心,步子走得太快也太凌乱,忘记了等等自己的灵魂,也忘记了停下来休整休整,顾念一下身边的老人:陪陪他们,听他们说道说道,因为他们是往昔的亲历者,是社会发展变化的见证人。 

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关心老年人,而不是节日那瞬间的送温暖,而是时刻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真正拥有幸福、无忧的晚年生活!

        《犁城经典》征稿

为了挖掘犁城地方文化史料,展现犁城历史人文内涵,弘扬传统文化,“犁城经典”微信公众平台特开设专栏,现向社会各界征稿。

包括犁城(临邑籍)的外地人,在犁城生活和工作过的人士等,都在征稿之列。内容健康、叙述完整,彰显社会正能量,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可附照片,包括人物、故事、轶闻、趣事等,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投稿作品一经录用,会在7天内发布在本公共平台,请耐心等候,不再询问。7天后未见选用的,稿件可自行处理。原创投稿者,如有读者打赏,赞赏稿费全部给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