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犁城文史】关于邢慈静生卒年之事与谭平国先生商榷

 犁城文学小编 2022-02-26


 

据清《临邑县志·邢慈静传》中记载:“邢氏慈静,贵州左布政武定马拯妻,少卿邢侗妹也,从夫拯宦黔中,会苗夷作乱,拯尽瘁官,氏断发毁面,一恸立绝,药之三日乃苏,既由水路归。氏与夫灵舆独据一舟,出没江湖,遇风险辄拊柩大号曰:天乎,倘柩之亡,妾与俱亡耳,卒之,灵柩得还,氏自赴阙上言列夫劳绩,上悯之,赠太常寺卿,赐酒一坛。于时,朝野推氏义烈云。且博学善属文,诗有清致,书画俱称绝品,与兄侗齐名”。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记道:“慈静,临邑人,太仆卿侗之妹,善画白描大士,书法酷似其兄,母万爱慈静甚,必欲字贵人,年二十八始适武定人、大同知府马拯。有《之室集帖》、《芝兰室非非草》……”。

自从有了《列朝诗集》的记载以来,研究邢氏兄妹的人们一直按此引用,沿续至今。但是,邢慈静出嫁时马拯是大同知府了吗?马拯是在哪一年当的大同知府呢?这对研究邢慈静的生卒年非常重要,多年以来,关于邢慈静的生卒无考,无疑是给世人留下一个很大的遗憾。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一些国内外研究邢氏兄妹的学者无不以为憾事,为了解开这个疑团,许多人做过许多的努力都无果而终。为此,原山东省文史馆馆员、著名邢氏兄妹研究专家席文天先生在生前进行过多次考证,基本上确定了邢慈静的出生年代。

席先生做古之后,我做为他生前亲自挑选并刻意培养的弟子,自从接过恩师的接力棒后,又经过近二十年的艰苦努力研究,最终在茫茫史料里寻找到了最有力的证据,并且连续不断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三篇关于考证邢慈静生卒年的文章,基本上确定邢慈静出生年代为万历元年,这一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认同。


近日,偶然读谭平国先生著《邢侗年谱》,开始阅读时,被谭先生史海钩沉和博引众家史料的引证所感动。但是,读到邢慈静的生卒年考后,尤其是他将邢慈静的生年提前了十余年,并做为自己的一项研究成果来宣传,就开始产生强烈的质疑了,认为谭先生在证据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将邢慈静的出生年龄提前十余年太离谱,所以,就不得不站出来捍卫恩师席文天先生的研究成果。

谭先生的主要依据是邢侗给妹夫马拯写的一首诗,将邢慈静确定为明嘉靖四十一(1562)年出生,谭先生不但轻易推翻了邢氏兄妹研究第一人席文天先生几十年的研究成果,还全面否定了国内外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实在是让人难以认同。今就邢慈静生卒年之事与谭先生商榷。


1  关于邢侗写给妹夫马拯的诗


邢侗在《送马妹丈明府之唐山》中写道:


“再捧除书出帝庭,腰章还是旧银青。城荒汉垒犹名柏,春秀尧階几叶蓂。北俯冀群空万马,南临襄国忆诸邢。所嗟人异云中侣,目折西原送鶺鸰’。”


邢侗还专门在这首诗后注道:“唐乃汉柏人城,而顺德余邢郡望也,语中故及。”


谭先生就是根据"送马妹丈明府之唐山“这句话,认定了马拯是在唐山知县任上娶的邢慈静,从而考证出他的新成果。笔者完全不能同意这个观点,因《邢氏家乘》里明确记载邢慈静出嫁时,马拯正在平阳同知任上,邢氏家乘里的《先侍御史府君行状》是邢侗亲自为父亲书写的生平,他是绝对不可能写错半点,更不会写错自己的胞妹出嫁时间。

邢侗在行状里这样记载:“女七,一适邑京卫经历李公钝子,诸生易知……一适武定赠平阳府同知马公志德子、新除大同知府拯,封宜人于制得称恭人。”

 
邢侗的父亲邢如约是在万历三十(1602)年病故,享年91岁。邢侗在行状里明确记载马拯是“新除大同知府",按《辞海》“新除”即是新拜官职的意思,这说明马拯是在万历三十年刚担任大同知府一职,这与巜列朝诗集》和《邢氏家乘》谱里的邢慈静在28岁嫁给大同知府马拯的记载多少有点出入,按万历三十年推算邢慈静应在万历二年(1574)出生。

查明代对官员正妻的封号,只有五品的官员正妻才能获宜人,唐山知县是个七品官员,知县的正妻只能获得孺人,绝不会获宜人封号,如果邢慈静出嫁时马拯正担任唐山知县,邢慈静绝对不可能获封为宜人。

那么,邢慈静到底是不是在万历二年出生呢?笔者认为应该再往前提二年才行,证据仍然在邢父的行状里:“封宜人,于制得称恭人。”邢侗在此明确说妹妹是先获得了五品宜人封号,继而又获得了四品恭人的封号。根据邢慈静的封号分析,邢慈静二十八岁出嫁时马拯还不是大同知府。

据《平阳府志、同知》记载;“马拯,山东武定人,进士,万历二十七年任。”这充分说明马拯是在三年之后的万历三十年才升任大同知府。那么,怎样确定邢慈静是在万历二十八年出嫁的呢?

我们可以在邢慈静的巜思亲》诗里寻找答案:“白发双亲喜惧时,迢迢分水动情思。风摇竹影疑人动,忽听林梢唤子归。"邢慈静在这首诗里充分表达了她出嫁后强烈的思亲之情,她写这首诗时说明她的双亲都还健在。

邢慈静墨宝

据邢侗《万太君行状》记载,她的母亲万太君是在万历二十九年正月去世,邢慈静写这首诗时母亲还健在,再结合马拯的仕宦经历,确定她是在万历二十八年出嫁是有充分理论根据的。照此推算,就得出邢慈静是在万历元年出生的结论。


那么,关于《唐山县志》里曾有一位叫马拯的人是怎么一回事呢?为此,笔者仔细查阅了《唐山县志》,发现《唐山县志》里的马拯籍贯是河北定州人,而邢慈静的丈夫是山东武定州人,他们不是同一个人。

邢慈静是马拯的继配,她是在马拯的原配妻子李氏病故后才嫁给马拯的。清《武定州志》里有一道赠马拯前妻李氏孺人的圣旨,这说明马拯在任知县时李氏还健在,这又进一步佐证邢慈静是在马拯任平阳府同知时出嫁的。

那么,邢侗《送马妹丈明府之唐山》是怎么回事呢?笔者经过仔细分析认为马拯去大同赴任时,邢侗曾亲自护送马拯到过唐山,所以,邢侗才写了那首诗。


2.关于邢慈静卒年问题


   邢慈静自万历二十八年(1600)嫁给马拯,到万历四十五(1617)马拯担任贵州左布政使病故,两个人共同在一起生活了十七年,邢慈静先后为马拯生了两儿一女,两个儿子分别叫马天行、马时行。

马拯去世后,她最小的儿子马时行才六七岁,邢慈静历尽千辛万苦护柩还乡葬夫之后,将长子马天行留在武定州马家堤口支撑门户,自己携幼子马时行落籍于临邑娘门,专心事佛,在书画艺术中寄托哀思寻找安慰,她用金粉绘制完成了24幅白描观音画后,又潜心学习胞兄的手临十七帖,几近出神入化以假乱真。

因此,她的书法被誉为“善仿兄书,”她的佛画被誉为"笔法超凡,墨痕愈细,神气如生。”那么,邢慈静到底生活到什么年代呢?据考她在崇祯年代还健在人世。

据清邑县志》记载:"董氏,邑人,武定庠生马时行妻,方伯马拯妇,时行卒,氏欲自尽,姑邢氏泣谓:汝死诚烈,奈孤寡何,氏勉从姑命,姑卒,丧葬尽礼,抚子兆麟、昌麟成立……。"

大意董氏是马时行妻子,她为丈夫生马兆麟、马昌麟两个儿子后,丈夫患病亡故,董氏欲自尽,经婆婆邢慈静哭泣劝阻后打消自尽念头,邢慈静晚年病故之后,董氏按照礼数经营婆婆葬礼。

根据县志里的这段记载,可以推算出邢慈静在临邑至少又生活二十年左右时间。邢慈静晚年在临邑完成的一幅的《墨石图》充分说明了这件事,邢慈静的《墨石图》落款是:“庚辰孟冬日,写似兄丈清玩。"

查阅年表,庚辰年是明代崇祯十三年(1640),孟冬是农历十月,这说明邢慈静在崇祯十三年的十月还健在,谭先生却毫不客气否定了《墨石图》上的落款时间,他的理由是邢慈静胞兄邢侗早已经去世,她已经没有兄长了。

笔者完全不同意谭先生的这个观点,为什么呢?因为临邑邢氏在明代是望族,王世贞有:“诸方衲子俱称佛,一邑婴儿半姓邢” 的诗文为证。

邢侗叔伯兄弟共有十三个人,其中除了邢伉最幼之外,邢侗还有一个叫邢佑的同父异母弟弟在礼县担任知县,邢侗的一个孙子过继给他,邢佑的年龄应该是长于邢慈静。

退一步说,就算邢慈静不是写给邢佑的,邢侗还有其他的叔伯哥哥在世,谭先生怎么能轻易否定落款的时间呢?谭先生又称“庚辰应为万历八年(1580),那就更不可信了,万历八年邢慈静才八岁,她根本无法完成如此精湛的巜墨石图》。

谭先生另一个证据称临邑人王洽在天启年间为邢慈静立传,笔者对此持完全否定态度。邢慈静晚年病故于临邑,是她儿媳董氏替她操办的身后之事,有县志记载为证。

王洽的家族与邢家两代有的姻亲关系,如果王洽为邢慈静立传,《临邑县志》、《王氏家乘》、《邢氏家乘》肯定有记载,笔者遂一查阅均无一点蛛丝马迹。

再说,王洽于崇祯三年就被冤杀遇害了,他岂能给祟祯十三年还健在的邢慈静立传呢?查阅明崇祯十二年《武定州志、人物传》,没有“兵部尚书王洽为之立传”的这段记载。

因此,关于王洽为邢慈静立传之不可信。那么,崇祯十二年的巜武定州志》里为何有邢慈静传呢?笔者仔细研究那段历史发现,崇祯十一年清兵攻打临邑城,邢侗的儿子邢王称率领八百壮士护城,城破之后军民死伤惨重。

临邑知县宋希尧偕同邢王称及八百壮士全部壮烈殉国,清兵攻陷临邑城后纵火焚烧了邢侗的家园及泲园26景,邢氏族人为躲避追杀才被迫流亡隐藏。

因为邢慈静在临邑一直居住在哥哥邢侗家后院里的小楼里,邢家遭焚之后才造成邢慈静亡故于这场战乱的误会,崇祯十二年的《武定州志》是因为战乱和信息隔绝才有了为活着的邢慈静立传之事。

    综上所述,按邢慈静生于万历二十八年,再按落款祟祯十三年十月的《墨石图》推算,她至少活了70岁,而非谭先生所考证的64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