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文言文赏析 | 曾参杀人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2-26
文章图片1

原文

昔者曾子①处费②,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③者而杀人。

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④织自若也。

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

其母惧,投杼⑤逾⑥墙而走⑦。

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注释

  1. 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的弟子。
  2. :鲁国的地名。
  3. 同名族:同姓同名。族,指姓氏。
  4. :还,仍然。
  5. 杼(zhù):织布机的梭子。
  6. :越过。
  7. :逃跑。

译文

从前曾参住在鲁国的费地,费地有一个人与曾参同姓同名,他杀死了一个人。

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

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不会杀人的。”说完,她一如既往地织着布。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对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曾参的母亲还是照常织着布。

又过了一会儿,一个人又告诉曾参的母亲:“曾参杀了人。”

曾参的母亲害怕起来,扔掉梭子,翻墙逃走了。

根据曾参的贤德,他母亲对他的信任,应该不会相信这样的话。但是有三个人怀疑曾参杀了人,那么慈爱的母亲也不相信他了。

文章图片2

文言知识

文章图片3

说“尚”:“尚”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还,仍然”。如上文中的“其母尚织自若也。”又如,“尚不可知”,“年龄尚小”。
  • 指“尚且,况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 指“尊崇,注重”。如“尚文”,“尚武”,“尚贤”。
  • 指“给帝王管理事物”。如“尚书(原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尚食(掌管帝王膳食)”,“尚衣(掌管帝王衣服)”。

人物故事

曾参和他的父亲

曾参,大家都知道,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宗圣”,仅次于“复圣”颜渊。

文章图片4

“曾子杀猪”的故事想必很多人小的时候都听过,说明了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而在上文中,曾参却被传出了“杀人”,谣言一再重复导致他的母亲都不相信他了。

下面再说说曾参和他的父亲的故事。

曾参的父亲叫曾点(又称曾皙),二人不但是父子,还是同学。曾点是孔子30多岁时收的弟子,而曾参则是孔子晚年的弟子。

曾点对后代教育非常之严,而且脾气火爆。《孔子家语》中记载:“曾皙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

意思是曾皙生气了,直接拿起大棍子(注意不是一般的棍子,而是大棍子!)就打在了曾参的背上。曾参直接就倒在了地上,好长时间都不省人事。

文章图片5

曾点因为什么事情生这么大的气?你绝对想不到,就是曾参在瓜地锄草时,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了。看来打孩子真是历史悠久啊!

曾参醒了以后,反而恭敬地走上前对父亲说:“刚才我得罪了父亲大人,您用力来教训我,没有受伤吧?”

曾参说完就回到屋里,弹着琴唱起了歌,目的是让父亲听到,知道他的身体没有问题。曾参果然是以孝闻名。

后来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但不是对曾点,竟然是对曾参。

孔子对弟子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

但曾参认为自己没错,让人告诉孔子他要来拜见。

孔子对来的人说:“你没有听说过吗?从前瞽瞍(gǔ sǒu)有个儿子叫舜,舜从小就很孝顺父母。瞽瞍用小棍子打舜,舜就挨着;瞽瞍用大棍子打舜,舜就逃走。所以瞽瞍没有犯下不遵行父道的罪,而舜也没有失去尽孝的机会。现在曾参侍奉父亲,打死也不躲避。这样做,自己死了还要陷父亲于不义,不孝还有比这更大的吗?”

曾参听后顿时如梦初醒,于是到孔子那里去承认错误。

唉,被毒打了一顿还要怪自己逃得不够快,在现在看来真的是没天理了!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二》

启发与借鉴

文章图片6

知子莫若母,曾母应该是对曾参最了解、最信任的人。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听到别人说曾参杀了人,曾母也不由得信以为真了。这则故事不禁令人想起了“三人成虎”,无数事实证明讹传一再重复,就可能以假充真,使人深信不疑。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流言蜚语都是可怖的,甚至可以致人于死地。也许最初只是随口一说,但是经过一些好事之徒的添油加醋、无中生有,就会演变成一场灾难,对当事人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

如今有了网络,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虽然我们无法阻止谣言的产生,但可以对信息加以甄别,让谣言因你而止。

(本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