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年前,我去北京游学,

 昵称张超昆 2022-02-27

15年前,我去北京游学,遇上一位中医教授,他说:遇到脾胃虚弱就喝药的,都是鸹貔,并说了一个健脾诀窍,开始我不信,后来我深信不疑。

​2006年,当时我和几个同行,报名参加了一个北京游学,一方面参观北京的景点,一方面互相学习中医。

​那也是我第一次去北京,第一日我们参观了故宫,人山人海,场面十分壮观。第二日早上我们去北中医附近跑步。

​我们住的地方刚好离那里很近,正好趁着晨跑的时间,能去看一眼心心念念的北中医。

​5点左右开始跑步,没想到附近已经有很多人晨练,我们随人到了一个小公园,各种锻炼项目随处扎堆,我们坐在一旁休息。

​此时看到一个板正的老人,带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一手拿着一本书在看,一手拿着木棍挥动,我以为他是练武的,便没有在意。

​正巧一旁的人将毽子踢到老人面前,他合上书弯腰去捡,我看到书名《脾胃论》,我对这个人充满了好奇,便上前打招呼。

​我先是自我介绍了一番,此时老人说:哈哈哈都是同行啊,我是一位中医教授。

​我俩聊得不亦乐乎,他很懂我,说起话来格外舒服。

​此时我问到:看您拿着《脾胃论》,能否问您个问题?

​教授:但说无妨,知无不言。

​我说:脾胃虚弱整什么汤剂好一些?

​教授思考一番说:遇到脾胃虚弱就喝药的,都是鸹貔。

​他见我不信,便继续解释了一番,并说了一个健脾诀窍,我听后如获珍宝,颇有收获。

​再次回到医馆,我研究了3日,终于彻底弄清楚。

​【脾胃到底有多重要?】

​《黄帝内经》里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意思是说,只要胃气在,人就有救;胃气没了,人就没得救了。脾胃是我们的后天之本,是人的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胃伤了,后天失养,很多毛病就来了。如果脾胃伤了,气血生化就没有来源了,喝再多的补气补血品也是无济于事。

​【脾虚的人,中医通常有2种思路去解决。】

​一种是补脾,另一种是健脾。那什么叫补脾?什么叫健脾?自己到底该补脾还是健脾?

​1、补脾→往里面去加东西

小张早上没吃早餐,所以没有力气工作,你就给小张一大碗米饭,他吃饱了就有力气工作了,这个就叫“补”。

​2、健脾→改善脾脏的工作环境

小张在办公室总是被同事挤兑,导致他不能好好工作,你要做的是改善工作氛围,同事都喜欢小张,小张就自然卖力工作。这个就叫“健”。

​所以,脾虚的人,要想让脾脏功能恢复,要从2方面去寻找思路。

​但是,不管是健脾,还是补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吃药,其实,这是庸医所为。

​打个比方,一个房间,这个时候房间很寒冷,温度只有1℃,那么,即使是不怕冷的人,在里面呆不了多久,就会受不了,逃离房间。

​还有见过冻肉吗?即使是外面被火烤得焦了,你切开外面看一下,里面的肉,还是冻得硬邦邦的。

​道理都一样,现在的人,十之八九脾胃都是寒的,这个不可否认,而药的话,它能呆得住吗?都还没来得及吸收,就随大小便排出去了,何况,脾胃虚弱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拿下的,长期的药物是必然会伤肝肾的。

​【所以,教授的健脾诀窍是:】

​山药、茯苓、芡实、陈皮、炒薏米、白扁豆、莲子、炒麦芽。

​它看似普普通通,其实暗藏玄机:

​它是食疗之法,《黄帝内经》对食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

​它里面的东西,都是药食同源的,和药物相比就没有攻伐之力,《神农百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食补的作用大于药补。

​这个诀窍,蕴含了健脾养胃的三大妙法:补法、泄法、藏法。

​补法——靠山药、白扁豆,直接补脾健脾;

​泻法——靠陈皮、茯苓、薏米、炒麦芽;

​藏法——让补进去的精华物质藏得住,靠芡实与莲子的封藏收敛能力。

​如果嫌麻烦,可以看下面同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