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文言文赏析 | 目不见睫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2-27
文章图片1

原文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①谏②曰:“王之伐越,何也?”

曰:“政乱兵弱。”

杜子曰:“臣患③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④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⑤止。

故⑥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

  1. 杜子:楚国大臣。
  2. :规劝。
  3. :担忧,忧虑。
  4. 庄蹻(qiāo):楚庄王的后代。
  5. :于是,就。
  6. :因此,所以。

译文

楚庄王想要攻打越国,杜子规劝道:“大王想要攻打越国,为什么呢?”

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治混乱,军队软弱。”

杜子说:“我担忧智谋就像眼睛一样,虽然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自从被秦、晋两国打败,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说明军队的软弱;庄蹻在国内作乱,官吏们却不能制止,这说明政治的混乱。大王的兵弱政乱,并不在越国之下,而您还要攻打越国,这就是智谋如同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啊!”

楚庄王就停止了攻打越国。

所以认知的困难,不在于认清别人,而在于认清自己。所以说:“自己能够看清自己才叫做明智。”

文章图片2

文言知识

文章图片3

说“患”:“患”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担忧,忧虑”。如上文中的“臣患智之如目也”。又如,《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指“得病,害病”。如《世说新语·言语》:“主人问病,曰:'患疟也。’”
  • 指“祸害,灾难”。如《世说新语·自新》:“为乡里所患”。又如,成语“有备无患”。
  • 指“缺点,毛病”。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人物故事

楚庄王,芈姓,熊氏,名侣。春秋时期楚国国君。

他在位23年,是春秋五霸之一,后世对他多给予较高的评价。

楚庄王即位的时候还不到20岁,当时国内矛盾重重,还爆发了叛乱。

在复杂的形势下,楚庄王采取了以静观动、韬光养晦的对策。他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样子。甚至在宫门口挂起一块牌子,上边写着:“进谏者,杀毋赦”。

“自静三年”,使得他对楚国的政局和各类人物有了了解,于是重用伍举、苏从、孙叔敖等贤臣,使得楚国日渐强盛,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

文章图片4

在楚庄王不问政事的这三年中,有很多骨鲠之臣冒死进谏,由此还产生了“一鸣惊人”的典故。

楚庄王与“一鸣惊人”

一天,大臣伍举进见楚庄王。

此时的楚庄王左手抱着郑姬,右手抱着越女,正在那里享乐。

楚庄王眯着眼睛说:“大夫来此,是想喝酒呢,还是要看歌舞?”

伍举说道:“有人让我猜一个谜语,我怎么也猜不出,特此来向大王请教。”

楚庄王一边喝酒,一边问:“什么谜语?你说说看。”

伍举说:“谜语是'有一只鸟落在了山上,历时三年,不叫也不飞。’请大王猜猜,这究竟是只什么鸟呢?”

楚庄王听了,心中明白伍举的意思,说:“我猜着了,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下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出自《史记·楚世家》

出处

战国·韩非《韩非子·喻老》

启发与借鉴

文章图片5

不仅是楚庄王,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更擅长发现别人的缺点,紧紧盯住别人的错误,而对自己的不足却往往视而不见。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发现缺点和不足,进而加以改正,使得自己更加强大。自知的人,不会因些许褒扬而妄自尊大,也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畏首畏尾。自知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会帮助我们少犯错误,正确把握自己人生的方向。

(本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