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文言文赏析 | 画水求釪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2-27
文章图片1

原文

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银釪①,堕于水中。即便思念:“我今画水作记,舍之而去,后当取之。”

行经二月,到师子诸国,见一河水,便入其中,觅本失釪。

诸人问言:“欲何所作?”答言:“我先失釪,今欲觅取②。”

问言:“于何处失?”答言:“初入海失。”

又复问言:“失经几时?”言:“失来二月。”

问言:“失来二月,云何此觅?”答言:“我失釪时,画水作记。本所画水,与此无异,是故③觅之。”

又复问言:“水虽不别,汝昔失时,乃在于彼,今在此觅,何由④可得?”

尔时众人无不大笑。

注释

  1. (yú):同“盂”,僧人的食器。
  2. 觅取:寻找,求取。
  3. 是故:因此,所以。
  4. 何由:怎能。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乘船过海,不小心把一个银制的盂掉到海里了。他当时就想:“我现在把水面的样子画下来作为记号,暂时不用去管它,以后有时间再来捞取。”

经过了两个月,他到了狮子国,看见一条河,便跳到水中寻找那只丢失的盂。

旁边的人问他:“你这是想做什么?”他回答说:“我以前丢失了一只盂,现在想找回来。”

旁边的人又问:“在什么地方丢的?”他回答说:“在刚渡海的时候。”

旁边的人接着问:“丢了多长时间?”他说:“丢失了两个多月。”

旁边的人又问:“丢失两个月了,为什么在这里找呢?”他回答说:“我丢失盂时,把水面的样子画下来作为记号。这里的水面和我画的水面完全一样,所以在这里寻找。”

旁边的人接着再问:“水虽然没有不同,但你丢东西的时候是在那个地方,现在却在这个地方寻找,怎么能找得到呢?”

这时周围的人都大笑起来。

文章图片2

禅机故事

不能只想而不去做

从前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有一天,穷和尚与富和尚在一块儿聊天。

穷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朝圣,你觉得怎么样?”

富和尚听了,冷笑了一声,然后又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穷和尚,禁不住大笑起来。

穷和尚诧异地问:“怎么了,我说的有问题吗?”

富和尚说:“我没有听错吧?你一无所有还想去南海?你说说你凭借什么东西去南海呢?”

穷和尚说:“一个钵盂就足够了。”

富和尚哈哈大笑起来,说道:“这里距离南海来回要好几千里路,路上有无数的艰难险阻,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几年前就打算去南海了,等我将粮食、用具等准备充足,再买上一条大船,找几个水手和保镖,就可以去南海了。你现在就凭一个钵盂就要去南海,怎么可能?我看你还是别做白日梦了!”

文章图片3

穷和尚不想再与富和尚争执下去,第二天一大早就只身踏上了去南海的路。

这一路上,他的确尝尽了各种艰难困苦。有时口渴难耐,有时饿得发晕,脚底的水泡更是钻心地疼痛。

即使如此辛苦,但他却一点也没想到过放弃,始终向着南海的方向前进。

一年过去了,穷和尚终于到达了梦想的圣地:南海。

两年后,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手中依旧只有着一个钵盂。

在过去的两年里,穷和尚一路上增长了很多见识,在南海也学习了许多知识,回到寺庙后成为了一名学识渊博的和尚。

而那个富和尚,至今还在为去南海做着各种准备工作!

出处

古印度·伽斯那《百句譬喻经》

启发与借鉴

文章图片4

这则佛教寓言故事与“刻舟求剑”颇为相似,虽然形式、内容不同,却有着相同的寓意。

客观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不能用静止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去处理变化的事物。如果坚持因循守旧,背离客观规律,结果必然是徒劳无益甚至适得其反。

正如有些事情必须抓住时机,及时去做,如果等到时过境迁才想起去做,那时早已物是人非了。

上文的故事看似可笑,却凝聚着古人的经验和教训,若不注意,现代人依然会犯同样的错误。

(本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