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文言文赏析 | 陈轸贵于魏王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2-27
文章图片1

原文

陈轸①贵于魏王。惠子曰:“必善事②左右。夫③杨,横树④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⑤生杨矣。夫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子虽工⑥自树⑦于王,而欲去⑧子者众,子必危矣!”

注释

  1. 陈轸(zhěn):战国时期齐国人,纵横家。
  2. :侍奉,此指结交。
  3. :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4. :种植。
  5. :不 ,表示否定。
  6. :善于。
  7. 自树:树立自己的威望。
  8. :此指排挤。

译文

陈轸受到魏王的器重,惠子对他说:“你必须要善于结交周围的同僚。比如杨树,横着种它可以存活,倒着种它也可以存活,折断了再种它还是能存活。但是让十个人种杨树,而让另一个人拔出这些树,就没有一棵杨树能存活了。以十人之多,种容易成活的杨树,却禁不起一个人来毁坏它,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种树困难而毁树容易的缘故。你虽然善于在魏王面前树立自己的威望,可是想要排挤你的人很多,你的处境一定很危险啊!”

文章图片2

文言知识

文章图片3

一、说“工”:“工”的本义是“工具”,在文言文中还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工匠,工人”。如《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指“擅长,善于”。如上文中的“子虽工自树于王”。又如,“工于书画”、“工于心计”。
  • 指“精致,巧妙”。如成语“异曲同工”,意思是“曲调虽然不同,却都同样美妙”。

二、说“毋”:“毋”表示禁止或否定,相当于“不要”、“不”、“勿”。

上文“则毋生杨”中的“毋”即“不”的意思。又如“毋庸置疑”即“不必怀疑”,“毋忧”即“不要忧愁”。

文言文中的否定词除了“毋”外,还有“莫”、“弗”、“勿”、“无”、“未”等。

人物故事

陈轸,战国时期的齐国人,是一位纵横家。

在说到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人们常常会提及苏秦和张仪。

这二人一个身佩六国相印,一个以“连横”破“合纵”,天下闻名。

文章图片4

陈轸的地位和影响虽然比不上苏秦、张仪,但是也凭借着口舌之利,屡出奇计,也是战国策士中的佼佼者。《史记》和《战国策》中对他均有记载。

甚至在张仪要陷害他时,也被他巧妙地化解了。

陈轸、张仪秦国争宠

秦惠文王执政时期,陈轸与张仪都来到了秦国,同在秦惠文王手下办事。

作为纵横家,最重要的是得到国君的赏识,于是两人纷纷争宠。

张仪担心陈轸抢走自己的饭碗,于是故意说陈轸打算离开秦国,投靠楚国。

秦惠文王一听,非常生气,立即找来陈轸,问他这是怎么回事。

陈轸不但没有否认,还将计就计地说:“我是有这个打算,其实不仅仅是张仪知道,连路人都知道我想去楚国。”

秦惠文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

陈轸说:“当年伍子胥忠于吴国,所以天下的君王都希望得到这样的臣子;曾参孝敬他的母亲,所以天下人都希望自己的也有这样孝顺的儿子。如果我陈轸不忠于秦国,楚国怎么会想要得到我呢?我这样忠于秦王,尚且被您怀疑,那我只好投奔楚国去了。”

秦王一听,说道:“好吧,看来是我错怪你了。”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出处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说林上》

启发与借鉴

文章图片5

惠子用形象的比喻对春风得意的陈轸提出了忠告,在朝堂上立足好比栽杨树,无论自己有多擅长在君主面前展现自己,只要有人在背后诋毁、诽谤,那么被疏远就是迟早的事。“十誉不足,一毁有余”,这就是惠子要讲的道理。

经营起来一件事业十分的不容易,而要毁掉它却轻而易举,就如同现在火热的“徽州宴老板娘”事件。不论是在人生的高峰还是低谷,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是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

(本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