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以密成,凡事不必张扬,所有成大事者,往往都是守口如瓶的人

 行走山林 2022-02-27
文章图片1

向内觉察

回归本源

文章图片2

成大事者

往往事藏于心,专注于行

文章图片3

很多事情要低调地去做,不要太张扬。因为低调,不张扬去做,阻力才小,障碍才少。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两个人,是好朋友,有一天,A非常开心,告诉B自己接到一个好项目,第二天去谈,十拿九稳。

两人就相约一起喝酒庆祝,A就告诉了B这个项目,B听后内心非常心动。

当晚回来就开始活动关系,虽然内心有一丝愧疚,但还是先于A拿下了项目。

《韩非子·说难》有这样一句话:“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大意是,事情因保密而成功,谈话因泄密而失败。

未必是说者本人泄露了机密,而是谈话中触及到君主心中隐匿的事,也就会身遭危险。

这个道理,在现代社会仍然是适用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做不到“守住”。

往往也不知自己是否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

也许有人会说,B这个人不厚道,抢自己朋友的项目。

但不论怎样,这个结果都是因为A没有守住所造成的。

苦而不言,喜而不语,这是一个人最基础的定力。

定能生慧,没有智慧的人,就像在黑夜里忘了点灯,只能摸黑前行。

凡事从自身觉察出发

一切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文章图片4

现在我们来说这两个人的关系,看似B抢了A的项目,但原因在A身上。

如果一个人,在事未成之前,专注于自身,保持谦卑和沉淀,事成的机率就大很多。

为什么A守不住,傲慢心的滋生,智慧不够,定力不够,或者更深一层,在以往的播种中,播种过非善意的种子。

如果A因此意识到当下的经历,是生命来提示自己觉察、修正的,那么A的生活就会开始改变了。

而B呢,看似得到了这个项目,但这一次的播种很显然,是一个非善意的种子。

这意味着,错误的收获对他而言只是时间的问题。

所以,从一件事情来看。

未做时,不必说尽;失去时,不必怨恨。

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也有其深意。

能够沉得住气的人

好事也会藏于心

文章图片5

这里的好事,不仅仅是我们自己遇到的好事,也包含我们所做的好事。

在现代网络信息的时代,晒、炫已经成了一种常态,但要留意,这两个行为,都容易滋生一个人的傲慢心。

一个人的拥有,放在整个宇宙空间中,是微不足道的。

没有必要把自己拥有的反反复复地讲,说得多了,也就开始失去了。

同样,一个人,做了什么好事,也没有必要反反复复地说。

梁武帝问达摩:我修寺建庙,普济天下众生,有功德吗?

达摩:实无功德。

梁武帝疑惑问道:为什么没有功德呢?

达摩:你所做的,都是徒具形式的小德,如影随形,表面看起来有,实际上根本没有。

梁武帝:那什么是真德呢?

达摩:美妙圆融的清净智慧,忘掉自己,达到空寂无我的地步。

如果一个人捐了款、资助了贫困地区的孩子,但是大肆宣说自己的行为,获得了好的声望和称赞,那么所有好事都化为了别人口中的赞赏。

真正大成的人

隐秘自己之德,隐秘他人之失

文章图片6

中国人常说“积德,行德”,其实这是两回事。

做了一次好事没说,这就是一次善的累积。

做了一次好事,说了一次,这就相当于没做。

做了一次好事,说了无数次,不仅做得抵消了,还用了自己积累的一部分。

这也就是经常有人问,为什么我日行一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

首先,发的心念不对,做一件好事,只是想要去做,不求结果

其次,日行一善,日晒一善,如何累积。

连梁武帝做得那么多事情,在空性面前,都不值一提,更何况我们当下所做的这一点呢。

不管我们做与不做,最重要的是,发心是否真正站在利他的立场上。

我们做每一件好事的时候,都应该保有一颗“不求”的心。

有所求,才有所作为,还是在外求,我们在错误的种子上求结果,自然求而不得。

凡事不必张扬,守住内心的念头,觉察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