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景状物群文阅读2:景物寄予的情感

 123xyz123 2022-02-27
文章图片1

一切景物皆情语,至于寄予的情感,从来就是喜欢与不喜欢那么单一。一个人的内心有多丰富,多细腻,那么他景中的情就有多丰富。回味初中读过的这些文章,重温作者丰富的感觉。

一、《春》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饱含了作家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二、《济南的冬天》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三、《壶口瀑布》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四、《与朱元思书》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五、《桃花源记》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六、《岳阳楼记》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七、《醉翁亭记》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八、《故乡》“我”离开家乡在船上看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变成了青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表达了“我”心情上的悲凉和思想上的沉重。在行船中,“我”在朦胧中眼前出现了“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段回忆,激起了“我”的希望。两幅图画中,色彩由“深黛”到“碧绿”、“深蓝”、“金黄”,正反映了“我”的心情从“悲凉”到“希望”的变化。

图片

九、《小石潭记》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

由“隔篁竹”听到淙淙作响的水声引起内心之“乐”,这是情感的第一个层次。于是“伐竹取道”而往,“下见小潭”。清冽的潭水、奇特的潭石、蓊郁的潭树,都是在这种内心愉悦之境下的对小石潭的关注与欣赏。

接着写清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因此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此时物与我融而为一,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这是情感的第二个层次。

然而不久,这种怡乐的心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作者向西南望去,见到了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岸势如犬牙一般交错,于是有一种幽深不可测度的内心感受。眼前的景象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周围环境与个人的感受结合起来,含蓄地反映了个人的孤寂、凄凉、哀怨的心境,进而让自己感觉“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情感的第三个层次,作者久谪荒远的凄凉心情尽在其中。

景为情所设,阅读写景状物散文,要专注于作者的感情基调、感情线索、感情发展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