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 诗词赏析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2-02-27

 

  • 李商隐的“一树碧无情”,为何被誉为神句?
  • 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
  • 温庭筠的“口吃诗”,不幽默,读起来却想笑……

最近几日,天气晴好,早上被阳光唤醒时,

总会想到程颢的《秋日偶成》,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这种惬意的感觉,只须一个“闲”字,

便可轻易获得。

来看全诗:

秋日偶成

宋·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简析

@古诗词赏析

程颢是一个有趣的老头儿,他虽是理学家,却活泼爱玩,在“云淡风轻”的春日里,他“傍花随柳过前川”,即便被人误解(“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他也要玩个尽兴。还记得他那首《郊行即事》吗?“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他不但鼓励人们玩,还强调要恣意纵游,可以说是非常大胆了。

这首《秋日偶成》,当然也是玩,只不过是灵魂的闲游——“我心处处自优游”(《秋日偶成·其二》)。

闲下来时,做任何时事都能悠闲舒缓,不慌不忙。比如早上起床这件事,你不会因为赶时间而错失“红日照东窗”的美好,反而能以和平的心气,却享受这种惬意时光。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二句,则开始宣讲哲理了。怎么才能做到“静观”呢?若心中存有不合节度的欲望、情感,则眼中所见的万物必然也躁动不安,“自得”也就无从谈起了。程颢认为,“天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在“理”的操纵下,万物才能和谐相处;而天理的对立面则是充满浊气和恶性的“人欲”,人欲会损害天理,只有“存天理,灭人欲”,人才可“从容”,万物才可“自得”。

一旦进入自得的境界,便看清了自然之道。“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自然之道存在于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之中,而思致则渗透在这自然界的四时交替、风云变幻中。最后,人生也进入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富贵不淫贫贱乐”,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男儿若能修养至此,就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豪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