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谷晓梅:家风

 天津散文微刊 2022-02-27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家风   

 天津   谷晓梅

      说到家风,我曾经写过一篇,是关于受妈妈的耳濡目染,自强、好学、勤勉、励志方面内容的。今晨起,读到一篇《年夜饭后,家人们把我拉黑了》的文章,说的是孩子缺乏教养,餐桌上唯我独大、目无尊长,随意扒拉盘中菜,不顾长辈食否。餐后,全家亲戚把他拉黑了。“子不教,父之过”,孩子的行为,透着家庭教育的缺失。这让我想起了曾经过往的二三事……

      儿时,我家住平房。当家里来了客人,父亲都会让我站在门后,静听、静看大人们之间的交谈。所以,这就形成了规矩,我从不越雷池一步。那时,父亲在河北夜大任教,来探望的,多为他的学生。我从小不翻动大人的所有物品,比如抽屉、衣柜、集邮册、书画等,不是自己的东西从来不看、不摸,懂得尊重他人隐私。不过,书架上的书,我是爱不释手,读起来如醉如痴的。有时会反复看,把书页翻烂了,还要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这些在我看来,好似是不成文的家规,习惯成自然了!

      再有,一家人围坐在一桌吃饭,大人不动筷,孩子绝不能先夹菜。大人没就坐,孩子就必须等着大人坐下动筷后,才可端碗吃饭。这些看似小事,但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已根深蒂固。

      下乡的第二年,我和妹妹回老家看望奶奶。那年,奶奶八十多岁,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老家。和奶奶相处的时间很短暂,但记忆还是很深刻的。那天,我在姑姑家为奶奶做手擀面,面皮擀得薄、切得细,很适合没有牙的奶奶吃。

      遵化马兰峪的习俗,是在床边放一张小桌吃饭。奶奶坐在桌旁,谈吐优雅,尊贵可敬;姑姑是东陵小学的校长,彬彬有礼,和善可亲。当我把一碗飘香的手擀面放到奶奶面前,奶奶的神态举止令我不知所措。只见老人家一脸严肃的神情,啪!把筷子撂到了桌上,生气了。

      这时,姑姑告诉我:晓梅,你重新端起这碗汤面,必须用双手端,和奶奶说:“奶奶,请您用饭。”这是咱满族的孝道文化,养亲、敬亲、尊祖敬宗。当你端给奶奶这碗面时,应怀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之情,这也是老谷家的家规。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是家风,明白了父母平时为什么接人待物谦恭和善。特别是母亲,对他人讲话永远是温柔可亲,从不亮大嗓。

而后,奶奶给我讲了许多姑姑为了尽孝,几十年间,不论在哪里任教,都要把老人家接到身边。为了尽孝,她一辈子不嫁人。进校门,为了她的学生;进了家门,就尽孝道,孝敬老妈妈。奶奶喋喋不休地讲述着,嘱咐我要向姑姑学习,孝敬父母。

      这时我体味到,孝敬老人、严教子女、尊老爱幼、亲穆存心的中华美德;体味到“忠厚传世家,移孝作忠”的家风,就实实在在地在我身边传承。

我的爷爷曾是一名金矿工程师,祖祖辈辈山里刨食、河沙里淘金,爷爷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求进取。父亲仅读过几年私塾,也是靠自己后天的学习、努力拼搏,最后做了大学教授。我们兄妹五人,也是因为有这样的家庭熏陶,勤奋好学,励志成才。哥哥姐姐们分别成为了教师、工程师、专家,连我这个没有进过正规大学的老三届知青,也成为了为民服务的公务员。我对文学创作、书法习字的爱好,也是受家风影响。因为从儿时就被墨香萦绕,读书、读报、爬格子、书法习作,一直被书香熏陶着。

      家风,犹海上的渔火,为家人点灯、引程,潜移默化地引领着辈辈的家人读书修身、孝敬老人、勤俭持家、诚善为人处世……

      家风,是由祖辈延续传承,由父母身体力行地言传身教,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无形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是家庭成员道德水准的体现。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先人们用各自的家风、家训,培育了中华子孙的美德。吉鸿昌的家训、家风是:“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

      吉鸿昌牢记在心,把家训“做官不许发财”写在瓷碗上,让陶瓷厂烧制,发给每位官兵。他说:当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他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在抗日战争中,他坚决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而范仲淹的家风是“节俭中正”,身体力行。他年轻时读书心切,只身一人到山东章丘醴泉求学,把醴泉寺所有的藏书都借来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三年的时间,足不出户,在山洞里苦读。每晚煮上一锅糙米粥,凝成块后,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就着腌菜下饭。他曾在《齑赋》中,描述了当时的艰苦生活:“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徵。”

      范仲淹就是这样的节俭,他说,要把东西用在该用的地方。儿子结婚,女方知道他节俭,希望用罗绮作为幔帐。范仲淹断然否决,他说:决不能因此坏了家规,节俭不意味着吝啬,而是把东西用在该用的地方。

      正因为范仲淹身体力行树家风,他的四个儿子都延续了范家节俭中正的品格,以天下为己任,皆成名臣。儿子范纯仁,官至宰相。

      可见,家风是润物细无声。家庭成员的谈吐、举手投足、为人处世,就完完全全地展示着你的家风、家教、文化修养。一个最好的家风,就是贤德、勤俭、孝道,就是闻到书香、听到安静、看到从容,使家庭成员处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

      因为秉承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先人们以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的德性是家风的传承。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渲染着社会的文明之风。

       而读书明德,读书明理是家风的灵魂支撑。“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一个人最早的教育,来自于家庭。而性格的养成,更在于父母——人生所见到的第一位老师的身体力行。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门风,是家庭的传统、家庭的文化。家风是无声胜有声,潜移默化家庭文化的传承!


谷晓梅,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天津河西区作协会员。发表各类诗作八百多首,有文章在网刊、纸刊刊发。曾获天津市读书征文优秀奖,全国抗疫诗词一等奖,全国乡情散文作品优秀奖。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韩佩瑄

  制作:吴金程  

温馨提示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五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雷大毕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周璇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107410006@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