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楹联的故事和传说(94)

 nnnxu 2022-02-27

李调元拆字对

四川才子、德阳人李调元从小才思敏捷。一年夏天,他和两三个村童上树吃桑椹,把桑叶弄的满地。先生大怒,把李调元叫下来问:“你晓得桑叶做啥子用?”“餵蚕。”先生又说:

“蚕作茧茧抽丝丝织出绫罗绸缎暖人间”

要李调元答对,李稍思即对:

“狼生毫毫扎笔笔写出锦绣文章传天下”

先生甚喜,又出一联:

四口同圖内口都属外口管;

这是个精巧的拆字联,暗示学生都要受老师约束之意。李调元抿嘴一笑,对出:

五人共傘小人全靠大人遮。

先生听后,微微点头喝斥道:“还不快去读书!”

李调元趣对村翁拆字联

清乾隆二十九年春,正是大选之年。朝廷物色多次都找不到合适的广东主考人选。原来,广东人杰地灵,特别善于趣对。前几任主考刚走到广东边界,就被当地人出对难住了,乘兴而往,败兴而归。当时,李调元任翰林院编修。由于他生性耿直,不善鉆营,朝内一些权贵想出他的洋相,就自向朝廷推荐李调元去广东主考。李起程前往,进入广东不久,就被人在拦路上,李调元下轿看到是一老翁坐在路中的一捆柴上。李上前一揖:“敢向老人家有何见教?”老翁说:“村翁素闻大人善于趣对,特来请教。”李说:“如此,请赏上联,下官洗耳恭听。”老翁随手从柴捆中抽出一根说道:

此木为柴山山出;

李一听,连连称好,一时难以对出,就放眼一望,见远村中暮烟冉冉升起,不禁眉色舒展,说道:“有了!”用手指着村庄道:

因火成烟夕夕多。

村翁听后,忙下跪在道旁:“草民有眼不识泰山,望大人恕罪!”李调元忙搀起老翁,哈哈大笑,上轿而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