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论走得再远,都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记得“归根”

 丁小悟典 2022-02-27

老子在《道德经》第16章中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芸芸”,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在这里是指万事万物纷纭复杂、变化纷繁。

“复”,又、再次;“归”,回归;根,是指植物的根,指本源、本来的东西,在这里是一个象征。

无论走得再远,都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记得“归根”

王弼注:“各返其所始也。”河上公注:“言万物无不枯落,各复返其根而更生也。”根就是“始”,就是“更生”,都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根是生机之所归,也是生机之所发。

“各复归其根”,意思就是事物在循环往复地发展,从何处来,最后又回到何处去,都会回到根源上来。

比如,树根发芽,长出了树干,分出了树枝。春天长出了树叶,秋天树叶凋谢后落下,化作泥土,给树根提供养料,被树根吸收入,来年再由这个根而发芽,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这种生命形式的转化,叫“归根”。

无论走得再远,都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记得“归根”

根在,生命就在,生命力就在。只要有根在,生命就生生不息。只有专注于生命根基的培植,才能获得生命的健康延续。

从事物的循环往复中悟出了的人生也是生生不已,必须修养自己,不断提升自我,使自己持续不断地新生,让人生不断地攀升。

老子接着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返回根源就叫做“静”,“静”就叫做回归到生命的本来状态。

无论走得再远,都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记得“归根”

“归根曰静”说的是万物发展到纷纷扰扰之后,又回到最初状态,进入“静”的状态。

无论自然界的事物,还是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最终回归到的本原状态,都是“静”。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历史上的东吴和东晋都建都金陵(今南京市),想当年这里极为繁华,可是到了唐朝李白的时候,昔日的辉煌宫殿和华美屋宇已经不复存在,豪门王族也灰飞烟灭了,此时这里长满了花草,埋没了小径,已经是人迹罕至的荒野了。

人类的生命、王朝的兴衰,都是从无到有,从弱小到鼎盛,又从繁华走向衰亡。生生灭灭,这就是运行规律。

无论走得再远,都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记得“归根”

事物“归根”不是死亡,归于“静”也不是寂灭,事物仍然在运动,只是我们感官不易觉察其在运动。

“静”也不是死寂,叶的凋谢是失命,但落叶归根,让生命又回归到自然中,养精蓄锐,等待来年的勃发,所以叫“复命”,通过轮回获得了新生。

生命从无到有又回到原始的状态,就叫“复命”。所有事物都是这么发展的。

在老子看来,万事万物,最终“各复归其根”,回归本源,重新开始,结局是圆满的。

就人生的修养来说,“归根”就是回到我们的本心,不忘初心。

无论走得再远,都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记得“归根”

人的一生需要并不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要得越来越多,在欲望的追逐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什么,偏离了人生的航道,贪恋红尘俗世而忘记了回家。

有些官员,当官之初是为民的,清廉的,随着职务的升高,地位的变化,外界的诱惑越来越多,渐渐在灯红酒绿中迷失了自我,并且越陷越深,忘记了当初的誓言,走向了当初的反面。

有一天,当这些官员深陷囹圄时,才幡然悔悟,回过头来,才知道幸福其实很简单,需要的并不太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但是我们要时时省视自己,当我们迷失的时候,要提醒自己重新返归人生的初心,这就是人生的“归根”。

无论走得再远,都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记得“归根”

著名作家刘震云曾将中国人的一生总结为“出走”与“回归”的两大主题:年轻时要出走,走出大山,向往远方,进入更大的城市。在外面游历多年,累了,发现外面也不过如此,就准备要回归,然后发现“回不去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向前走,无论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都不要忘记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怀揣梦想,方能愈走愈远。否则,无所归依,成为一个漂泊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