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对别人一味地卖惨

 丁小悟典 2022-02-27

网络上看到这样的话:“不要向任何人诉苦,因为80%的人不关心,剩下20%的人听了会很高兴。”

这话说得虽然有些绝对,但也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不要对人一味地卖惨,因为倾诉是有底线的,同情是有时效性的。

不停地诉说自己的不幸,就让人们想到了鲁迅先生小说《祝福》中的人物祥林嫂。

祥林嫂一生不幸之事连边发生,她先是丧夫,被夫家人像商品一样被卖掉,被迫改嫁,然后再次丧夫,唯一的儿子又被狼吃掉了。

不要对别人一味地卖惨

祥林嫂见人就讲儿子被狼衔走的事,张口就说:“我真傻,真的。”起初,人们听后陪她流一点同情的眼泪;后来,听她讲这个故事就是寻找心理的满足;到最后,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祥林嫂讲泪流满面,“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

在遭受了一连串的致命打击、迫害、摧残之后,精神恍惚,想做佣人而不得,沦为乞丐,在新年的祝福声中凄然死去

祥林嫂已经成为文学史上一个经典形象,后来人们就把喋喋不休向人诉说不幸的人叫祥林嫂。

同情心都是有限度的,也是最没有耐心的。

一个人的不幸值得人们同情,起初说惨的时候,让人觉得很可怜,博得人们的同情,陪你落泪,甚至想帮助你渡过难关。但是说得多了,人就听得麻木了,由最初的同情变得麻木不仁到最后的厌恶。

不要对别人一味地卖惨

一个学校招收教师,一个企业下岗人员参加了竞聘,他毕业于名牌大学,但不是表现出色那一种。在面试时,他打感情牌,就说自己是下岗人员,生活多么惨,就像前几年某音乐选拔赛,很多选手不约而同地说自己生活多么不容易,自己多么励志,以博得评委的同情。

在众多的优秀选手的竞争中,这位下岗人员落选了。他就到处说,他没权没势,评委看不起他是下岗人员,把他刷下来了。

他觉得自己下岗了,就应该得到人们的同情,就应该给他这个岗位,他根本没有认识到,学校是招教师,根本公平原则应该优中选优,而不是慈善机构。

第二年,这个学校又要招教师,他又来报名,并且把去年的话题重提,想给学校无形中施压,要这次录取他。学校对他很反感,就觉得这个人心理有问题,如果让他教书育人,一定会出问题,更不要说录取他。

如果沉浸自己的不幸中,不停地向人们诉说自己的惨痛经历,就会像毒品一样一步一步腐蚀你的心灵,让你产生“我这么惨,大家应该无条件帮助我”的错觉。

人们知道你曾经很惨,生活过得不容易,但是以此博得人们的同情,作为自己要求别人帮助的资本,只会让人反感。

不要对别人一味地卖惨

不是人们完全没有同情心了,而是人生不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都要为生活而奔忙,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人会在乎你曾经有多惨。

一味地卖惨是自艾自怨的表现,于事无补,并不能改变你的境遇。

卖惨也不是什么值得人永久同情的事,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个笑话,让自己陷入难堪的境地。

不要想通过卖惨来博取大家的同情,大家的同情对你也没有什么帮助。即使大家帮助你,也是很有限的。

改变惨状的还需要靠自己,如果不能从过往的经历中学会成长,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将永远不能摆脱悲惨的境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