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色鲜艳 富丽典雅——著名工笔画家于非闇 于非闇(1889—1959)是现代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原名于照,字非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 1949年起,于非闇历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美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等。上世纪20年代后期于非闇任职于《北京晨报》艺圃美术周刊,为华北著名记者。30年代与张大千、黄宾虹同任故宫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导师,又任教于北京师范学校、京华美专、华北大学、北平艺专。于非闇与张大千交往,关系非同一般。 ![]() 于非闇的艺术之路,总体上可以分为深研传统和深入写生两个阶段,但其实于氏对传统的研究几乎贯穿其一生。他从明代陈洪绶入手,但用功最勤并竭力模仿的还是北宋徽宗赵佶,无论是设色、构图、花鸟造型、书法题款等都力求相似。与很多治学严谨的画家相同,于非闇有日课的习惯,就是对某一类题材进行专项练习,笔耕不辍,而不是反复重复画家最熟悉的内容。 ![]() 由于于非闇的存世作品不多,价格昂贵,在拍卖会上只要一出现便立刻成为收藏家们追逐的对象,一画难求。由于高额利益的驱使,长期以来,于非闇的工笔伪作层出不穷,但质量高的以及乱真的不多,主要是因为于非闇和陈之佛均为南北公认的工笔画一代大家,他们的绘画造诣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状态,一般人难以逾越。 ![]() 于非闇的书法取自宋徽宗,是现代书法界“瘦金体”的大家,代表作品有《玉兰黄鹂》 《丹柿图》 《荷花蜻蜓图》 《红杏山鹧图》 《和平鸽图》 《果实来禽图》等。他成功地将瘦金体与工笔花鸟画完美结合,书画文印相得益彰,大大提升了工笔花鸟画的格调意趣。 张大千对于非闇艺术也是敬佩有加,1972年张大千在《四十年回顾展自序》中曾说“花鸟虫鱼,吾仰于非闇、谢稚柳。” ![]() 于非闇对于绘画的材质极为讲究。他用北京吴文魁制笔,用墨起码是50年前的陈墨等,并著有《中国画颜料的研究》一书,对中国画颜料的品种、性质、发展状况,中国墨的特色等均有翔备考述。别有意味的是他同时注意到民间画工的审美观和使用颜色的经验,并通过这种学习融入民间绘画和刺绣审美特点,作品设色强烈不失沉稳,典雅清丽不流于娇媚,生动传神又富于装饰趣味。 ![]() 《荷花蜻蜓图》是于非闇的一幅著名工笔花鸟画之作。只见画中四枝墨绿色的荷花枝干亭亭玉立,三片墨绿色的荷叶在风中摇曳,婀娜多姿,在光的照射下明暗分明,看上去晶莹剔透,一朵以白描手法的绘画的荷花立于荷叶之上,是那样纯洁而又高雅,一直蜻蜓在荷花旁由上而下慢慢飞来,想落于荷叶之上,看上去是那样轻盈而灵动。两只鸳鸯在水面嬉戏,卿卿我我,在自由自在,整个画面清新雅致,宁静而又传神。画家以墨绿色的荷叶衬托着白色的荷花,空中飞来的蜻蜓,水里嬉戏的鸳鸯,使整个画面动静结合,那份宁静和灵动更显其纯净而典雅。 ![]()
此作品被认为是画家工笔花鸟画中的经典之作。画家笔法不拘泥于摹似的真实、更强调艺术家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此幅画作中可见一斑。 《荷花蜻蜓图》立卷,纸本设色,高89cm,宽45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