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景文创 | 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文旅+研学前景可期

 新用户3530iZjD 2022-02-28

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中求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双政策同时提出。

对新时代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文旅+研学精准突围

研学旅行是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的精准突围。

教育要改革,要创新。研学旅行,就是对现行教育形态的有力革新。研学旅行這一开放的课堂,除了致力于知行合一,更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及生活教育;教学场地不再局限于教室,博物馆、植物园、科技馆、餐厅、酒店等都可以作为教育的场所。

正所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相比于传统教育教学,研学旅行突出了学生个体体验,更有利于从内心深处唤醒学生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促使学生价值观和创造力的觉醒,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由自觉建构。

这是研学旅行更为重要的意义,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研学旅行逐步成熟,是教育突破应试壁垒,人们挣脱“唯分数”心灵魔咒的一剂良药,是一次对应试教育的精准突围。


乡村研学旅游的市场

只要是学校,就有研学旅游的需求,这是一个无穷庞大的需求端。

然而研学旅行,并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涉及到课程设置、时间安排、路线安排,安全保障因素。只有将这些因素整合在一起,形成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方式,研学旅行才可行可信。

研学旅行参与者非常广泛,不是仅仅局限于学生群体,包括事业单位组织员工活动、家庭亲子旅游均可采用研学旅行的方式。

笼统地讲,中国旅游行业的产业转型和升级迫在眉睫,对市场细分越来越精细,乡村研学旅行作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家庭亲子旅游、户外运动旅游等来说是平行产品体系。

针对的细分市场不同,产品策划侧重点也不同,因此紧跟时代的需求变迁,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渠道优势,不落趋势,旅游行业相应地提供基地和课程,作为产品的衍生和升级。

基地的供给,可以是一个乡村,可以是一个农庄,可以是一个国家公园、农业公园、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甚至可以是一个民宿,可以从物理基地到虚拟基地,可以几乎是任何的形态的体现形式,教育和旅游的结合以基地为载体,更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提供。


火爆的乡村研学游

乡村研学旅行是孩子们在神州大地上的选课走班。乡村研学的"回归大自然,享受原生态",那种原生态的环境、非城市化的设施和玩具给家长带来了欢心。

乡村研学提供旅游、学习、体验农事的平台,你教我做、你问我答,同时具备了参与主体的双重性与旅游产品的互动性。

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实现课程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三者的有机统一。学生组队走向各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体验生活,传承传统文化,探寻先贤的足迹,在“游”“学”“研”的研学途中。

接触到一段段丰富的历史,一件件历史文物,一个个真实故事,从历史的财富中寻找源头,从社会的进步中汲取力量,从一代代人的奋斗中获得启示;突破学科、突破教材、突破课堂的一次次亲历实践,促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感悟生命,感恩生活,体验成长。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没有体验过农村的孩子特别多,而亲子农园给孩子们创建了体验农耕的平台,使孩子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孩子在玩乐中学习获得知识、获得快乐。


文旅+研学新机遇

研学+文旅新机遇意味着巨大机遇,利用乡村人文和自然资源开展研学课程、中小学研学旅行受持续的政策影响,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教育反应。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乡村振兴的希望。而研学旅行,是对现行教育形态的革新。随着系列政策的出台,各地中小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研学旅行成了广大学生的必修课。

这意味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习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是对当前教育形态的革新。

无论是从产品或是审美,还是从感官审美需求来看,乡村自然教育都是可以满足都市消费者的,乡村旅游不断嵌入研学旅行产品,推动“乡村教育”“文旅研学”共同发展已然是必然趋势。


是旅游发展创新的需要,是旅游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充分挖掘乡村原生态旅游资源,促进脱贫致富的需要,也是青年学生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消费需求。


K12+文旅必然趋势

在振兴乡村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教育与文旅的场景融合是必然趋势,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指出,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业将从2019年的32亿的人次提升到40亿人次。

其中特别提出发展建设城市周边乡村休闲旅游区将依托都市农业生产生态资源和城郊区位优势,发展科普教育成为其中一项业态构成,满足城市居民消费需求。

随着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各乡村各景区更需要“小投资、大创意、轻开发、重策划”的文旅项目。甚至与乡村结合,根据乡村的特点,开发相关的教育文化内容,赋能乡村振兴。

其中在线教育机构猿辅导正式向外界宣告转型素质教育,推出中国首个AI互动内容+动手探究的STEAM科学教育产品“南瓜科学”中,打造了五大模块的科学体系。

将内容分为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能力培养,这些内容将在未来与旅游产品结合,打造有相应内容IP,实现线下主题化体验式场地。


文创赋能文旅+研学

用IP产业化或IP+产业思维的系统性思维去思考乡村研学的发展,这样不仅解决项目持续性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问题。

激活乡村资源,需要换个角度来看待乡村资源,让乡村资源乡村文化“活”起来,赋能于乡村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市场的需求。


乡村文化在文创赋能得变得富有活力,更加突出了乡村文化的核心。其次,在此基础上开发文创产品,深挖本体的特色文化,进一步打造了具有乡村文化风格的研学类产品。


时下大火的红色研学产品就是文创赋能文旅研学的延展应用,融入多种学习形式,如:红色手工折纸、黏土制作、缝制红军帽和军包、学习手语歌等,

带领青少年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红色知识。例如红色研学实践团把地域特色和红色文化有机融合,设计出了一系列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包括:红色研学教育基地明信片、扬州红色人物书签、红色人物走马灯等,大大拓宽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


在文创赋能的过程中,文创的变现既推动了乡村的经济发展,以文创为载体的文化/知识又予以参与研学旅行孩子们独特和难忘的体验。


结语

“文旅”+研学对于乡村振兴而言,是一个创新的发展模式,然而无论如何发展,本质还是需要回归教育的初心,提升所有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孩子们的创新创造能力,才能将火花延续下去,将资本引入利国利民的赛道上,形成真正的教育文化旅游跨界融合新兴领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