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课│一流本科课程申报“说课”视频的设计与实现

 ydzhydzh 2022-02-28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陈昕

一、研究背景

基于以上教育部明确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申报的总体要求和推荐方式,我们团队通过实践总结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高质高效的、涉及解说词撰写、PPT设计、镜头拍摄以及后期制作的“说课”视频全流程设计与实现方案。

二、解说词

一条优质的“说课”视频首先应该从撰写解说词开始,而撰写解说词就必须先明确字数。在“推荐认定办法”中明确要求了“说课”视频的时长在10分钟以内,人的正常语速在3~4字/秒,所以“说课”视频解说词较为合理的字数应该控制在1800至2400字之间。

在明确了字数之后,就可以规划“说课”的结构了。十分钟能够把“课”说明白并且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结构通常应该包括“课程概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特色”“教学效果评价与比较”几个部分。

“课程概述”主要是对课程的基本情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建议字数控制在200个字左右,也就是“说课”最开始的1分钟时间。该部分的内容不宜过长,切忌长篇累牍、面面俱到,总感觉每个字都很重要,都舍不得删。这样容易导致叙述的内容逻辑混乱、重点模糊,让看视频的评委一头雾水、不明就里,甚至觉得内容假大空,也容易让评委过早地进入视听疲劳阶段,使“说课”的效果打折扣。所以,1分钟的“课程概述”作为“说课”的开场白较为合适,言简意赅地把课程名称、开设目的、人才培养目标等基本情况介绍清楚就好了,其他需要详细展开介绍的内容合理地分到后面的部分中去,采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吸引评审专家继续看下去。

“教学设计”主要介绍课程开展教学的设计思路和理念,其中可以涉及课时安排、教学计划、教学环境等内容。由于每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及思路理念不同,所以该部分的篇幅和时长也因课而异,一般控制在3分钟以内较为理想。

“教学方法”主要介绍在教学中如何根据上述的“教学设计”执行实施。该部分的内容和“教学设计”中的内容应该上下呼应,串联起由思想到方法再到执行的逻辑线索关系,所以该部分的篇幅和时长也因课而异,一般控制在2分钟以内较为理想。

图片

图1 “说课”视频全流程实现方案

图片

图2 说课目录页

图片

图3 PPT版式空间设计

图片

图4 “说课”教师出现在PPT上的画面效果

“创新特色”主要介绍课程在上述的理念、模式、方法、环境等等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上的创新点或特色。该部分内容往往是评审专家评判课程的重要依据,所以该部分内容可以分小节阐述,每小节阐述一个创新点。受篇幅和人的视听习惯所限,该部分内容控制在4分钟以内较为理想,每小节的篇幅则根据小节的划分情况均衡分配。

“教学效果评价与比较”主要介绍通过将上述的思路、方法、创新应用至教学,获得了怎样的效果、取得了怎样的成绩。该部分是“说课”的尾声及总结部分,所以篇幅和时长可以根据前面的篇幅和时长适当调整。最后的结束语可以用展望的方式措辞,表达课程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建设目标。

解说词的初稿通常都是以书面语言撰写的,但是这其实并不适用于主讲人“说课”,甚至会影响到后续的拍摄效率。所以,解说词需要将书面语言按主讲人的说话习惯改为较口语化的语言,甚至可以直接将主讲人“说课”时用到的语气词、连接词等口语化的用词写入。除非是专有的名词或表述,否则应该尽量避免用较长的句子,原来书面语言中较长的句子可以替换为几段短句的同义表达,并注意在说话时的气口处标注标点。

三、PPT设计

解说词定稿后就可以根据解说词设计并制作“说课”PPT了。PPT虽然不是必须提供的申报材料,但实际上PPT起到的是“说课”视频脚本的作用,而且在后期制作中PPT的设计是视频包装的重要手段。

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总结了以下关于“说课”PPT设计及制作的思路和经验:

1.PPT的页面应该以视频制作的标准设置,这样便于衔接后续非线性编辑的环节。

2.PPT的封面应该包含学校名称、学校logo、课程名称、说课教师、申报项目等“说课”相关的重要信息。PPT的封面将会成为“说课”视频的片头,所以画面设计应该简洁大气,信息内容应该醒目突出,保证评审时在短时间内视觉信息的有效传达。封面设计中还可以融入学校或者课程相关的设计元素,提高“说课”视频的设计感。

3.每个部分开始前都要设计一个说课目录页(图2)。说课目录页的设计可以让评审了解“说课”的线索,也可以让评审明确当前“说课”的部分,而且每几分钟出现一次说课目录页还可以有效地避免评审看视频时的视觉疲劳。在非线性编辑环节,剪辑师也需要通过说课目录页准确地把解说词、拍摄素材以及PPT关联对应起来。

4.PPT中的内容不应该全篇复制解说词,否则整个“说课”视频就会显得枯燥无味。所以,优质的PPT应该是解说词中关键字或关键内容的提炼表达。提炼表达可以是图片、视频、图表或是文字列表等多媒体的形式,形式越是多样,视频就越是精彩。确实需要整段文字的,也可以采用加粗关键字的方式增加画面的设计感。

5.PPT中的版式设计要考虑给“说课”教师留出足够的空间,如图3所示。在非线性编辑环节,可以设计“说课”教师通过抠像技术出现在PPT上的画面效果,不仅可以增强视频的设计感,还可以体现“说课”视频中主讲人和内容之间的交互性,如图4所示。

6.PPT中的动画设计应该高度结合解说词的内容,入画及出画的顺序准确、速度明快,效果简洁朴素。过于花哨冗长的动画不仅容易分散评审的注意力,也会延长视频的时间,降低视频的叙述节奏,甚至给评审留下华而不实的负面印象。

7.PPT应该保持一个整体稳定的设计风格,其中配色要稳重大气,字体设计要端庄统一,所有的设计细节都应该以保证内容重点突出为标准。

PPT设计制作完成后,需要将PPT输出为视频,作为后续的非线性编辑环节主要的剪辑素材。

四、拍摄

解说词定稿之后就可以进入“说课”拍摄环节了,所以其实拍摄环节是可以和PPT的设计制作环节同步进行的,这样也可以提高“说课”视频的制作效率和进度。

在拍摄环节我们选择了室内绿幕拍摄的方式。绿幕拍摄的“说课”素材在后期制作中可以运用绿幕抠像技术,实现主讲人和PPT演示内容的互动效果。在室内绿幕拍摄中视频制作团队主要解决了布光、摄像和拾音等三方面问题。

(一)布光

优质的“说课”视频要求主讲人的面光正确、充分、柔和,我们在绿幕拍摄时采用了经典的三点式布光配合背景光的方式,现场的灯光布置如图5所示。

主光布置在主讲人前方左侧或者右侧约45。的位置,距离“说课”主讲人的位置同摄像机相当,高度可以比摄像机高度略高一些,俯射“说课”主讲人的角度一般在45。以内。主光可以采用直射光,强度应该同拍摄现场的照明光线相配合以保证主讲人面光的充足。

由于主光采用的是具有硬光性质的直射光,会形成较为明显的明暗对比,所以我们在摄像机的另一侧布置了以散射光为主的辅助光,用来减弱主光照射下产生的过大的明暗差异和生硬的投影。辅助光在摄像机的斜后方距离主讲人稍远一些的位置,光照强度小于主光。在主讲人斜后侧45。的位置是轮廓光,能够使主讲人形成轮廓光环,增强画面的层次感。轮廓光的强度要大于主光,而且也是以俯射约45。的角度照射主讲人。

因为主光是直射光,所以会在绿幕背景上形成较为明显的主讲人的投影。为了消除投影,我们在主讲人的两侧斜后方各布置了一盏背景灯向内朝着绿幕照射。背景光的强度和与绿幕之间的距离根据投影消除的效果调整,一般采用仰射或是俯射的方式。

(二)摄像

为了突出“说课”主讲人的形象,营造主讲人平等阐述交流的氛围,我们在拍摄时采用单人居中构图,摄像机采用平拍角度拍摄,这样可以确保主讲人的眼神直视镜头,正面表现主讲人的“说课”内容和思想逻辑。

拍摄时景别选取主讲人腰部左右的半身景。半身景是一种画面空间距离感适中的景别,非常有利于表现人物访谈和讲话,还可以让评审专家有一种面对面现场聆听的感受。半身景在取景时注意在主讲人的头顶上方留有一定的头顶空间,取景范围可以采用三分法构图以主讲人的眼睛位于九宫格的第一条横线的位置界定,如图6所示。

图片

图5 室内绿幕拍摄场景布置

图片

图6 单人居中构图.png

图片

图7 画中画设计

图片

图8 图表演示

为了提升“说课”效果,拍摄时可以指导主讲人保持自然的表情和神态并结合一定的手势和动作以增强画面的叙述感和自信感,而且手势动作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在后期制作中同PPT内容的互动效果。譬如PPT的内容设计在画左时,主讲人的手势动作就应该更倾向左侧;如果后期制作中是主讲人单人出镜的画面,主讲人的动作就应该避免有很明显的方向性。

(三)拾音

为了保证“说课”主讲人的表情和动作自然以及声画同步的要求,拍摄时采用同期声拾音。当前的摄像器材,无论是摄像机还是单反相机,都自带机头麦克风可以在拍摄时支持同期声拾音。但是,由于摄像器材距离主讲人有一定的距离,同期声拾音的效果会存在一定的衰减,而且同期声中还会夹杂更多的环境噪声和回声,所以我们采用无线麦克风作为“说课”同期声拾音的设备。无线麦克风通常都由发射端和接收端组成,两端通过蓝牙信号传输。其中,发射端上的麦克风通常别在主讲人的领口,发射端上的线材要尽量隐藏在主讲人的服装中避免暴露在主讲人的身上影响整体画面,而且麦克风还要尽量朝向主讲人的嘴巴提高拾音质量。

在拍摄过程中,噪音和回声是导致拾音质量降低并且影响拍摄进度的两大因素,我们应该尽可能克服或者避免。拍摄场地应该尽可能避免存在不可控而且无法克服的环境噪声,比如车辆喇叭声、人群嘈杂声等;拍摄时要避免出现低级失误的噪声,比如手机的铃声、现场人员的说话声、走动的脚步声等;拍摄时还要注意排除容易被忽略的噪声源,比如主讲人手上的机械手表、电脑鼠标的按键操作等;拍摄场地的面积不宜太大,太大容易引起回声,这时的回声就成为了噪声,我们可以适当地打开房间的窗户来克服回声。

五、后期制作

PPT设计制作和拍摄完成后“说课”视频的制作就可以进入后期制作了。在后期制作中,我们运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将PPT、拍摄素材以及其他视音频素材按照解说词的内容组接剪辑“说课”视频成片。在后期制作中视频制作团队也有三个技术问题需要解决——绿幕抠像、声画匹配和剪辑节奏。

(一)绿幕抠像

我们运用的非线性编辑软件是Adobe Premiere Pro 2019(以下简称Premiere),绿幕抠像可以通过Premiere中的“颜色键”视频效果实现。

由于绿幕材质以及光线的原因,“颜色键”中的“主要颜色”参数并不能百分之百匹配绿幕颜色,所以我们需要通过“颜色容差”参数控制抠像的范围。但是随着“颜色容差”值的加大,绿幕被完全抠除的同时,主讲人身上的颜色也有可能会处于容差的范围以内,出现主讲人的画面被抠破的问题。如果出现这种问题,我们可以在“颜色键”中设置“蒙版”,将被抠破的区域排除在“颜色键”视频效果之外。绿幕抠像还会遇到人物边缘不平滑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颜色键”中的“边缘细化”参数和“羽化边缘”参数解决。其中,“边缘细化”参数可以控制抠像边缘的扩展或收缩,通常设置为正数让人物边缘向内收缩,这样可以有效解决比如头发丝等复杂的细节边缘轮廓抠像。“羽化边缘”参数可以虚化抠像边缘,消除边缘的锯齿感和锋利感,让人物边缘自然平滑。

(二)声画匹配

声画匹配主要是要将主讲人“说课”的拍摄素材同PPT或其他视音频素材对应起来,实现主讲人“说课”的同时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多媒体同步配合的画面效果。由于在PPT中导出的视频并不能精确每一段“说课”内容的时间,也就造成了主讲人“说课”和PPT的演示在时间上不同步的问题,PPT的演示往往会比较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剪辑时应该以主讲人的“说课”时长为标准时间线,在PPT内容的入画和出画之间用定格帧的方法控制PPT的演示时长,实现主讲人说到某一段内容的时候PPT相应的演示内容准确地切入或切出的效果。如果主讲人“说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没有比较契合的图片或是图表可以演示,只用文字展示的话又会显得画面比较单调沉闷,这时可以考虑采用画中画的设计配合空镜头视频素材,如图7所示。也可以只保留主讲人“说课”的声音而切出主讲人的画面,同步配合演示图表、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这样可以丰富视频的画面效果,增强视频整体的设计感,如图8所示。

(三)剪辑节奏

为了保证“说课”视频的流利稳定,我们在后期制作中还需要注意“说课”视频的剪辑节奏。在组接剪辑分段素材时,前后素材一定是以语音的连续性和流畅性作为标准,既不能分得太开让人感觉间断,又不能接得太紧让人感觉局促。舒服自然的视听节奏必须要保证两个素材之间留有足够的气口,让人感觉主讲人“说课”不疾不徐、娓娓道来。

主讲人“说课”的部分可以不配背景音乐,因为背景音乐有可能会掩盖主讲人的声音或分散评审观看视频的注意力。但是“说课”视频片头以及PPT中的说课目录页是需要设置背景音乐的,这样可以让“说课”视频在声音感觉上保持连续,避免“说课”视频的说课目录页由于声音缺失而产生间断感。片头以及说课目录页的时长也会影响视频的节奏和视听感觉,太长会显得视频拖沓,太短会影响画面内容的传达。经过调试对比我们发现,片头的时长控制在8秒钟左右较为合适,说课目录页的时长控制在6秒钟左右较为合适。

六、总结

基于上述关于“说课”视频制作的叙述和分析的总结,制定科学有序的分工和进度管理、遵循视听语言的原则和规律、综合运用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是高效制作一条优质“说课”视频的保证。

落实到制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的细节中——解说词要以时长为标准策划内容模块,PPT要以视频包装的要求设计制作,镜头要结合多媒体交互演示的效果拍摄,后期制作要体现声画匹配和视听顺畅的剪辑节奏。

作为一流本科课程申报的重要材料之一,“说课”视频是向专家评委全面系统地介绍课程的一种直观表达手段。明确的功能属性也决定了“说课”视频的内容往往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清晰的内容线索、有条理的叙述逻辑、稳定的音画质量和丰富的媒体表达可以让“说课”视频具有更强的整体设计感、视听吸引力和内容说服力。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