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旱谷地》|值得一读的枕边书,带你解锁西南边疆苗寨民俗!

 三苗网 2022-02-28

招聘  

 乡村振兴 

  图书  

 十佳苗歌 

有炊烟就有人家,有深山就有苗寨,是苗族就要接近土地。

|80年代马关田湾村妇女

作为苗家儿女,你是否有了解过自己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想过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小时候母亲唱着的歌谣里有什么古老故事?父亲吹的芦笙曲有什么含义?

|【视频】王洪星旱谷地》新书发布座谈

要寻找和解答这些疑惑,最好的方式便是去阅读。

《苗族简史》《上古的记忆:苗族》这样的苗族经典书籍,上面波澜壮阔的古老历史记述让我们懂得了民族文化的灿烂厚重,感慨她历经千年漫长艰辛迁徙史。

石朝江·主编

《上古的记忆:苗族》

《《全新出版·扫码抢先品读!

而那些温暖的苗族民俗书籍,则让我们回望家乡,从习以为常的乡土民俗现象中,挑出每一缕“乡愁”的文化价值,引领我们思考如何落地扎根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今天,九妹想和大家分享和推荐的,就是这样一本温暖叙述风格的民俗书籍,来自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的苗族作家王洪星旱谷地——边陲苗寨火塘边的故事》(以下简称《旱谷地》)。

王洪星.著

《旱谷地——边陲苗寨火塘边的故事》

《《全新出版·扫码抢先品读!

|王洪星《旱谷地——边陲苗寨火塘边的故事》

《旱谷地》是作者王洪星多年来一路观察,一路拍摄,一路思考,通过长期的积累、酝酿,撰写的散文集,由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旱谷地》作者王洪星

全书分“回不去的家乡”“火塘边的故事”“给地谷弯腰”三个部分,讲述了作者的家乡故事。

其中既有“怀念母亲”的亲情,也有“三十六杯酒”的民俗文化,是一部让广大读者充分了解祖国西南边疆苗族村寨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习俗的文集

|《旱谷地》目录

(一)旱谷地

旱谷,当地人称为地谷,即种在坡地上的谷物。种旱谷的地块即旱谷地,苗族村寨地名的由来固然如此。

|旱谷地地形

旱谷地是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的一个苗族村子,此地的苗族先民原是从贵州迁徙而来。

因这地方四面环山,河流交错,地势险要,但是高处水源缺乏,只能在山坡上种粮食,因此祖辈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旱谷地,也就是作者现在的故乡马关县小坝子镇田湾村

|旱谷地

祖先带来的谷物种子在这片山坡上隔离着世界年复一年的生长发芽开花结果,古老神秘的苗族文化在这一片土地上传承发扬。

这里的主要名胜古迹有营盘山抗法遗址、宗趾男活到遗址、石人、仙家门、漂水崖、达豹箐、白河、南浦河梯级电站。

|旱谷地古老花山(侯健摄)

|旱谷地古老的棍术

旱谷地因为地处偏僻,受外界文化影响不多,仍沿袭着许多苗族祖辈们的传统,保留着许多民间习俗和远古历史传说。

王洪星通过长期观察、关注并把他看到的民族文化活动,用碎片记录、辑录下来,形成《旱谷地》一书。

(二)挥之不去的苗家乡愁

乡愁,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一个没有乡愁的民族,像一群草原上游荡的羊群,水面上漂泊的浮萍,而拥有乡愁的民族,则会爆发出强大的根植力、凝聚力、向心力。

|旱谷地书籍实拍

王洪星,这位马关本土苗家民俗和文学爱好者,对家乡的民俗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向我们展示了云南边陲苗家人的精神世界,展示了乡村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

在书中,既有神奇瑰丽的民俗比喻传说,也有对家乡执着的依恋和挚爱的乡愁。

|书籍部分内容

他用很多笔墨对母亲、父亲艰难生活,自己与父母的聚少离多,个人的辗转漂泊,以及故乡的物事进行抒写,这一切都成了他寄托乡愁的投射。

(三)苗家火塘文化

火塘,是苗家人生活的中心,吃饭,取暖,议事,大多围绕火塘进行,是一个民族温暖的磁场。

|苗家火塘.《旱谷地》配图

小时候,苗家的孩子们挨着父母坐在火塘边,听着大人讲故事,唱山歌。

那些古老神秘的传说和故事,是苗家的后辈与祖辈们穿越千年的灵魂对话,苗族的历史和家风在这样温暖的氛围中传承

|《一路有你》部分内容

在书籍的第二部分“火塘边的故事”中,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在故乡收集的民俗故事。

这其中,既有“一路有你”、“另一种母爱”这样神奇又温情的鬼怪传说,也有“聪明的哆扎”这样和财主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

|《另一种母爱》部分内容

阅读间,让人仿佛穿越时光回到小时候,一家人坐在火塘边,火塘里的木柴冒着呛人的烟,散发着暖和的光芒,矮凳上的煤油灯闪闪烁烁,父母讲述的故事丰富着我们的想象。

|《二娘》部分内容

苗族人信仰万物有灵,相信人有灵魂,鬼有善恶之别,这些民俗故事既体现着苗族朴素的信仰和价值观,又彰显着温暖的人间真情

作者笔下的妖魔鬼怪和生禽猛兽无不代表旧社会苗族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景象和艰难困苦中渴望美好生活的呐喊。

(四)有温度有情怀的苗族民俗书籍

与严谨的苗族文化教材书相比,《旱谷地》是一部用情感、美感编织的书。

这种温暖叙述风格的文体,有效地避免了学术著作中专业术语深奥、语言枯燥乏味的学院派阐述方式。

|云南文山地区经典的苗族刺绣图案

《旱谷地》是由作者本村表弟熊正刚(熊小熊)专业排版,精心制作完成。

这是一本有丰富细节的书,以细节丰富观点,以温度传递情怀,值得阅读和收藏。

书中采用了作者和众多苗族摄影师多年来拍摄的精美苗族民俗图片,封面、章页之间的纹样则采用了云南文山地区经典的苗族刺绣图案

|精美的民俗照片配图

在每篇文章当中,还穿插着旱谷地的民俗文化小节介绍,如“苗族鸡骨卦”、“喊魂”、“芦笙和牛皮鼓”、“回煞”等。

无处不透露着民族的文化内涵,读来亲近感油然而生。

|旱谷地民俗文化小节介绍

民族学泰斗费孝通先生曾说中华各民族之间当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话用来形容苗族也不为过。

苗族是一个国际性民族,支系众多,分布地域广,操相同苗语的支系之间的文化相似性会更多些。

因此,在西部苗族文化氛围中长大的读者,阅读此书会深感亲切和熟悉,这既是一次对民族文化的探索之旅,也是对故乡的回望和怀念

(五)乡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土壤和源泉

苗族文化是厚重博大的,也是具体而细致的。

要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不必去远方苦苦寻找,最珍贵的其实一直在我们的身边、脚下和日常生活中

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食而不觉、用而不知的习以为常中,流淌在我们的记忆中,传承在血液里。

|《旱谷地》配图

故乡的歌谣向我们悠悠地唱着天地是谁开辟、日月怎样形成、人类如何繁衍、五谷怎样产生,那里,有着数不尽的宇宙之谜。

当有一天,你回望自己的成长轨迹和故乡,学会弯下身子去细心聆听,从母亲哀哀唱着的苗族古歌里明白生命的形成,从父亲低沉的芦笙曲里听懂文化的厚重,从老人的絮叨里了解到民族的悲凉和血泪,从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中懂得了一个伟大民族迁徙和发展的艰辛,大山便不再只是大山,而是有了更厚重的文化含义,更深远的文化载体。

|《旱谷地》配图

乡土文化,是整个民族文化的土壤和源泉,在千千万万、形形色色的乡土文化厚重的土壤里,孕育出整个民族的文化。

近些年来,在多元文化浪潮的冲击下,一些苗族的乡土文化因为“”,被鄙视,被排斥,被抛弃,气息逐渐减弱

当自卑自惭自菲自毁的习气蔓延的时候,当多元文化风潮席卷而来,冲撞、毁坏着民族传统价值体系的时候,我们要重新认识苗族乡土文化的重要价值,抢救仅存的乡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有效传承

|《喊魂》部分内容

我们常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其实一方山水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代表

乡土文化里饱含传统信仰,传统信仰里饱含传统价值观,这是维系一个民族文明生生不息的灵魂。

|《旱谷地》配图

那些已经消失的和即将消失的苗族乡土文化,是珍贵的;散落的,细碎的,不起眼的,我们整理出来,便是点亮眼球的。

曾经被我们自己鄙视的抛弃的,放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却成了有价值的。

尘埋已久的,挖掘出来,擦去泥土,便是新鲜的;熟视无睹的,习以为常的,经过强化、提升,便是令人惊叹的。 

|《旱谷地》配图

每一个提笔记录故乡、俯身聆听土地的苗家作者,都是值得敬佩的

愿你我在走出大山追求梦想和远方的同时,也能驻足回望故乡。

|《旱谷地》书籍实拍

那里,有苗寨老屋袅袅的炊烟,有温暖的火塘,有父母殷切期盼的目光,有古歌和芦笙,有一个伟大古老民族几千年来不断沉淀和传承的璀璨文化。

王洪星老师的这本《旱谷地》,值得被你放在枕边,成为你解锁故乡文化密码的钥匙。

作者简介:

王洪星,苗族,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人,文山州文学家协会会员,马关县摄影家协会会员,三苗网志愿审稿团老师,马关县苗族学会常务副会长,旱谷地苗族民俗研究者。

END

如果你也有身边民族作品想投稿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