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古道今 | 陆墓御窑今昔

 黄之中 2022-02-28

唯有陆墓御窑所制

才当得起金砖的称号

图片

陆慕旧称陆墓,过去有句歇后语,陆墓起火——造谣(造窑),意思是这个地方窑户集中,处处建有砖窑,烧窑要生火,陆墓自然天天烟雾腾腾。这个老老远,循着烟就能找到的地方,而今却迷失在城市之中,不过是几十年间的事。

图片

金砖为何物?所谓钦工物料,皇家专供。说到底,还是地砖,一种用泥土烧制的建筑材料。然而,唯有陆墓御窑所制,才当得起金砖的称号,又是何因?

图片

这就有很多种说法了。首先,因其质地坚实紧密且断之无孔,有如金属。现代人通过化学分析,陆墓金砖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铁。其次,敲之有金石之音,声震而清远。再则,它作为钦工物料,由南至北直运皇城京仓,京仓在民间又叫金仓。而且,由于制作精良所耗成本不菲,在明朝时候就有一块金砖一两金的说法。

时光流转,曹福男和我坐在陆墓御窑博物馆的茶座里聊天的时候,御窑村早就成了一个过去的名词。

图片

曹福男,眼前这个两鬓染霜的退休老人,几十年前还在御窑村任党支书。他手划了个圈告诉我,现在坐的地方就是当年御窑村十八大队的所在。他用手指给我看,喏,前面有座窑,边上还有一座,这一片砖窑就好几个呢。

实际上,对曹福男这一代人而言,烧制金砖也只是一个传说。他们,乃至他们的父辈,其生也晚,是没有机会躬逢其盛的。

那么,在陆墓御窑,这烧制金砖的窑火到底是在哪一年中断的?

曹福男想了想,应该是1914年吧。这是他听老辈人说的。

图片

1912年2月12日,大清帝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逊位。作为钦定的金砖物料,自然也不复以往,随即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我查阅相关资料,见到一块陆墓金砖的模印:宣统二年成造细料二尺见方金甄江南苏州府知府何刚德督造德记小六甲徐玉山鲍文华造。成造年代、规格尺寸、督造官及窑户名姓一应俱全。宣统二年即1910年,此时清朝帝运风雨飘摇,这一年在江南烧制御窑金砖应该已近尾声。之后又见有宣统三年成造的细料金砖拍卖,这会不会就是最后的一批御窑金砖呢?

彼时金砖的督造官何刚德,福建闽县人,他是苏州历史上最后一任知府,现在沧浪亭五百名贤祠还有他的像赞。改朝换代,金砖式微,何刚德曾作诗叹曰:“金砖备供库储颁,宫庙需材岂等闲。匠作初成惊国变,可堪流落到人间。”此诗同样印证了国变之际,正是金砖没落的节点所在。

图片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国变之后战乱频仍,金砖的成造逐渐陷于停顿。曾是钦工物料的金砖,不再是皇家御用,陆续散落民间。当时报纸上说,宣统二年以后,由于制度松弛便有金砖散失,乃至苏沪园林“触目皆是”。俞樾晚年居苏州时,就曾得到过一块金砖,将之镶成一小桌,置于曲园之中。

由此不难想见,陆墓金砖烧制于民国之后逐渐废弛,曹福男所说的1914年彻底中断,应无大谬。

图片

根据金砖制作工艺和特性研制出的书法练习用砖

那么,这一断究竟断了多少年?金砖重造又在何时呢?

曹福男说,金砖虽然停了,但是古建砖瓦的烧制在陆慕从未断过。至于御窑重造金砖,说起来又是一个故事了。

图片

陆墓御窑工人制作金砖泥坯,摄于70年代

时间回到三十多年前,大概是1984年,御窑村支书的曹福男无意间看到一则消息,当时《参考消息》上转载了一篇香港媒体报道,大意是说,故宫开放后每天人流如织,但是坑坑洼洼的地面,让海外同胞大为感慨,以为传统的金砖制作工艺已经失传。曹福男看了之后夜不能寐,陆墓御窑村作为金砖故里,虽说几十年没有再造过金砖,但是老人还在,口耳相传的制作工艺还在,再有澄泥、老窑这些基础条件并没有灭失,凭什么说失传了呢?只要故宫需要,御窑人就有信心也有责任重启窑火再造金砖!曹福男坐不住了,他起草了两封信函,题曰救救金砖工艺,即刻寄往北京。不久,故宫博物院派专家来到苏州,专程考察陆墓御窑的金砖烧制条件。

图片

金砖制作过程中的练泥工艺

曹福男笑道,苏州成造金砖清宫本有档案记载,故宫的专家都是内行,他们看了我们的砖窑,了解了制作工艺,一致认同金砖完全有恢复的基础。这说起来容易,当年陆墓金砖再入故宫,并获得最终认可,还是费了一番周折。

1989年,沿用古法工艺的金砖终于在御窑砖瓦厂烧制成功,首批200块金砖被用于苏州玄妙观修复工程。曹福男他们又从中挑出三块金砖精心打磨,作为样品寄到了故宫博物院。见到样品,故宫的专家点了头,但是,这金砖的质量能否经受得住时间和环境的考验,却还是个未知数。

图片

时隔不久,曹福男和御窑砖瓦厂的金梅泉厂长就应故宫之邀前往北京。曹福男还记得那是四月份的一个雨天,他和金厂长穿着雨衣在故宫里踏勘,凡是能走到的地方都去看了一遍。他们发现殿外普遍铺设的是一种产自山东临沂的条砖,由于砖胚土质不同,砂性土不如粘土耐用,时间一长踩踏过度多有受损。这更坚定了曹福男对自家的金砖的信心,他当即对故宫方面表态,苏州御窑愿意烧制200块规格为50公分见方的小金砖供故宫试用,而且全部免费赠送不取分文,只有一个条件,这小金砖铺到哪里,就请故宫在那里竖块牌子,写上几个字:爱我中华修我故宫,苏州御窑砖瓦厂赠送。

图片

故宫博物馆经过近十道严苛的理化测试,在耐受温度、抗压、耐磨等关键数据上,苏州送去的金砖大致符合要求,有几项甚至高于验收标准。接下来,还要接受实际使用环境的试验。故宫方面将这200块金砖试铺在乾宁宫后面,与御花园交界的通道上。这里人流量大,是游客必经之路,每天上万人在上面走过,而且地处背阴,雨雪所覆又晒不到太阳,这对行道砖的质量是个极大的考验。这批金砖确实争气,两三年下来,非但未见凹陷损坏,反而越磨越亮。

图片

各个尺寸的金砖展品

就这样,陆墓金砖重又走进了紫禁城。御窑人再造金砖,使之由传说而成为现实。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还保留着一座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老窑。我们走进去,里面正在闷窑,一堆刚熄的稻草灰正封住窑口,热浪滚滚扑面而来。这一刻我明显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温度,它触手可及,这是一种体温,属于金砖,也属于这座城市。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