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女性的价值

 佩君的文艺营 2022-02-28
她是一位活色生香的女子。

曾经是四川卫视知名主播,激流勇退,放下话筒,拿起剪刀,成为一名手艺人。也是写作者,服装设计师,主持人,话剧演员。担任主持人期间,获得中国主持人最高奖“金话筒奖”,后来辞去职务,离开媒体,创办女装品牌“远远的阳光房”,出版多部散文集。

如今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在成都一处村庄,创建了“明月远家”,集人文艺术与生活实践为一体生活梦想家。有一天,当都市人,累了,乏了,倦了,可以去明月远家休息。那里不光有田园风光,更有一群人背后的梦想坚持。
我被她整个人散发的生命力所打动,可起初在微博上认识她的时候,并不知她身后所有的身份标签。当时在成都旅行,微博上闲逛,发现一位小有名气是摄影师孙敏,拍摄宁远的照片,黑白照,在海边,海风扬起了她的短发,眼神有光,仿佛可以透露心底的力量。
继而我根据摄影师的照片轨迹,在微博上关注她。
看她的日常,生活,分享,与三个孩子相处的点滴。
去新书发布会之前,我并未买过她的任何一本书,只是单纯的想了解她这个人,来见见她,如果有机会,还想跟她说说话,仅此而已。

那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位置不太好找,赶到时,距离规定时间过了三分钟——活动已经开始了。现场坐满了人,我一边找位置,一边扫了一眼台上。宁远侧身对着入口区域,有点看不清,面朝另一边。尽管如此,我听到台上三个人的讲话。
声音透亮、慢条斯理、站在台上最左边的就是宁远。

那天的活动是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大家互问互答。我以为作家面对这种场合游刃有余,但台上的尤琳说,来活动现场之前,她是做过一番心理建设的。尤琳有明显的川妹子特点,爽直,透彻,妙语连珠。她曾是大学老师,后辞职以画画安身立命,创建自己的“半画”课堂,也是写作者,艺术家。

以主持身份出现的是作家桑格格,她站中间位置,四川人,如今在杭州的郊外生活,整个人散发着中性气质,质朴,深邃,举手投足间充满成熟女性的魅力,一直由她控制着整场的节奏。轻而易举的发言总是能显示出看待问题的深度,引发宁远与尤琳的谈话欲望。这其实要花费一番功力,尤其在这种百人以上的大场合。

作家不是职业讲师,如非新书发布,写作者鲜少出现在聚光灯下。
很多写作者离群索居,但那种内在自我的探寻与总结,反而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
虽然新书是讲女朋友们,现场也来了少部分男士。
他们也很注重自我成长。
那天的活动,她们分享了很多。当众袒露内心,需要巨大勇气。
宁远说,外界看似激流勇退,背后更是孤注一掷,包括她对自我的那份坚持。
尤琳说,艺术就是尊重自己的感受,需要有所等待。
桑格格说,保持自己的好奇心,敏感度,感受力。接受自己对未知领域的不懂与无知。
我觉得这是内心的一种平和,它绝非对抗的方式。
人一旦出现对抗心理,就会活得很拧巴,纠结,充满矛盾。三位女性都是内心充满力量的人。
最后是读者提问环节,一个女孩子提前从安徽赶来杭州,她问宁远,生活一直在告别,儿时的那些玩伴,同学,如今相聚却很难,您是如何做到,将儿时的伙伴聚集到一起?宁远真诚的说,是因为这些玩伴都是自己的亲戚,比如表妹、表弟,发小,大家有一致的共同目标,而且维持了小时候的模式,大家愿意听她的,她也听从内心的声音,带领大家一起前行。
另一个从南京过来的姐姐提问,她说,自己是一位全职妈妈,有两个孩子,九年来她第一次独自出远门来杭州,一个人订酒店,一个人参加活动。她的生活就是围绕着孩子与家庭,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请问宁远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

宁远顿了顿,笑着说,主要是丈夫帮忙分担了很多育儿的责任,做到了相对平衡。尽管如此,她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活动现场,她带着自己的女儿,工作时,她给予女儿自由,也不勉强自己做一个完美妈妈,当下社会,她更倡导要学会自我放松。
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分享,本身就是对女儿全方位的教育与启迪。无须给女儿讲太多道理,活动现场就是最好的证明。有这样的妈妈作为榜样,对女儿难道不更是一种激励?反而那些早早放弃自己人生,将期待寄予孩子身上的母亲更让人质疑吧。

母亲凭什么将你的期待落实在孩子身上,仅仅因为你给了她生命?
武汉初中生跳楼的事件我看了视频。那位母亲当众对儿子甩耳刮子,不考虑他的尊严,也不考虑他的感受。我相信这并不是第一次,平常一贯如此。所以,在学校里那么多人看着,母亲照常发挥,巴掌张手即来,轻而易举。她冲孩子撒气,发泄自己的情绪,并不是在解决问题,至少,带着情绪,是解决不好问题的。
情绪来了,哪有理智?母亲失去理智,那么孩子也是。他想,既然命是你给的,那好,我把命还你。纵身一跳,不再承受这番屈辱。
母亲当然是罪归祸首,老师难道没问题吗?一点点事就找家长,动不动就孩子这个那个问题,问题当然存在,也不是不能叫家长。除此之外,难道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老师觉得只要把家长叫到学校,才能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你也要看什么样的家长,暴跳如雷、上来就拳打脚踢的家长,对孩子来说,就是灾难。
在这方面,我也犯过错,下次详细再谈。
教育问题,我在宁远这里看到了放松,内在的放松。
要求自己比要求孩子,更令人折服。

在现场新结识了两位女朋友,结束后,我们一起与宁远合影,对她说了自己想说的话,她很温和,我感受到她的能量。

回去路上,停雨了。
等车的时候,街边有年轻女孩喝的醉醺醺摊在身边男子身上。她漂亮的粉色裙子被自己的呕吐物沾上了污迹,长发披散肩头,男子一边撑伞,一边扶着她的腰肢,看不清表情。男子对她说“你站稳呀……”女孩似乎要从他身上汲取力量,藤蔓一样附在他身上。
另一出现在视线里的是一对男性朋友。
怎么样?还好吧?今天让你多喝了点……
没事,没事,是我自己主动喝的,没醉呢。
无论男女,年轻的心都是脆弱的。我心想。
街边的灯光迷离,夜色笼罩下更显温柔,真是一个美好的夜晚。
回去的路上,想起“女性价值”这个话题。
每个人都在乎自己的价值,在外打拼事业如此,甘居幕后照顾儿女也是如此。不是在外挣钱多价值就高,与事无巨细的家务,应付孩子起此彼伏的情绪消耗相比,女性付出的价值一点也不小。
为什么在丈夫面前,反而有低人一等的感觉?文化导向如此。古往今来,女性在挣扎中前行,为本就是女性的身份,为原生家庭,为自我权利,为生育本身所赋予的使命。女性想要在社会中获得一份尊重,需要做更多的投入。不光要经历男人们的评价,还要接受来自同类女性目光的审阅。
女人们活的沉重,甚至有所压抑,不信,你去看上一辈女性。

当今时代的女性,不断进步。与价值相比,发现价值更重要。

当孩子们长大,母亲的陪伴浓墨重彩会在她生命中留下一笔。如若不然,母亲身体力行为事业突围更是榜样,激励自己前进。价值在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只要自己认同,不必向他人解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