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为你好”的人

 佩君的文艺营 2022-02-28
眼睛近视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譬如冬天吃早饭,镜片会起一层浅浅的雾气,视线受阻;戴口罩时呼出的气体会朦胧附在镜片上,在卫生间洗澡,眼镜一摘,完全和瞎子一样,到处摸索着……最难忍受的是睡觉,醒来的那一刻,先眯着眼,凭感觉找眼镜,要是半夜肚子疼跑厕所,是先拿手机打亮灯光还是先找眼镜?
去年小徐去做了个全飞秒激光术。一开始有点不适应,常常下意识的用手去扶镜框,触到鼻尖的那一刻,又缩了回来。我也不喜欢戴眼镜,觉得碍事,好在近视度数不高,对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
春天的夜晚,八点多去散步,出单元楼往西走,灯光下看到一大一小两个黑影在拍皮球,我心里疑惑,一般这个时间点都在家,哪户邻居这么勤奋的训练孩子呢?没戴眼镜,看不清。
疑惑一闪而过,经过时,听见熟悉的声音响起:“拍皮球要有节奏的拍……1、2、3”,忽然想起彼此认识,瞬间想打招呼来着,但已经走过去了,又不好折返回来。那些在生活中“面无表情”的时刻,可能在构思素材,也可能在日常观察。
又有一天晚上,我和婆婆、小孩一起,路过五单元门口,恰好有两个邻居在交谈。婆婆在前,我在她的右后侧,她率先开口,叫一个小朋友的名字,我跟着招呼一声,心里想的是赶快回家洗澡,时候不早了。黑灯瞎火,没注意到另一个邻居是谁。
等我们走远了,邻居心有不甘,开玩笑的喊着小孩:“珠珠,怎么这么傲娇啦?”凭借声音的来源,黑暗中我回头,眯眼定睛一看,好巧不巧,竟然是上次没来得及打招呼的邻居。
她心里想的是:“怎么两次碰面都不跟我打招呼,你太傲气了吧?”
我转身,一五一十的笑说:“好长时间不在一起玩,生疏了。”
楼里有个邻居,每次总会碰到送女儿去上学。楼梯碰到,我会问候几句:“出门啦?”、“送小孩去上学呀?”她站在电梯一角,神情淡漠,敷衍着,时间长了,我也就不愿自讨没趣。
对门的邻居却不会这样,她碰见我会打招呼,我碰见她亦然。有时还会在电梯里聊几句,她说自己家的孩子,快要小升初。我问她有什么打算?她平淡的表示,上公立中学就好。租她房子的房东,去年见过。在电梯里碰到,想着是门对门的“真正”邻居,打个招呼,按道理是没错的。
于是笑问:“邻居好,平时很少见你回来这边啊?”他一手拿着把长柄雨伞,眼睛紧紧盯着电梯楼层跳动的数字,鼻孔里哼出一个字:“嗯”。此后我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当然,他也许不需要顾及旁人眼光。
周末的晚上,小孩在公共区域玩,几个不算太熟识的邻居围在一起,不知怎么就聊上二胎的话题。一个穿白T恤,圆胖身材的妈妈好奇的冲我说:“你家一个吧?我经常看奶奶带着,趁年轻再生一个多好,你看,我们家就是两个!”
对于不熟的人,一贯保持距离,但反感那些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劝人生二胎的。另一个奶奶在旁边顺势搭话:“对啊,二胎好!我们家也是两个孩子,有个伴一起玩,多好啊!”
我未置可否。
她们继续大谈特谈两个孩子的种种好处,比如将来养老,两个孩子一人一个,而且二胎家庭,管好老大就可以,做好榜样,弟弟妹妹就会效仿。
见我不语,圆胖身材的妈妈又来劝:“一个孩子,风险太大了,万一将来出什么意外,是吧?”边说边挤眉弄眼看向一旁的奶奶,奶奶即刻心领神会的附和:“就是,就是,还是两个孩子好!你年轻,真该早点生!让你婆婆带!”
在她们眼里,明摆的好事你不捞着,那就是一个大写的傻。
心中积攒的不悦立刻升级为讨厌,我问圆胖妈妈:“那你不觉得,为了你老得一动不动,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时刻,而绑定孩子的整个人生,岂不太功利?孩子认同这样的价值吗?”
她们不响了,顿了一下,语气松弛下来,顾左右而言他的说:“以后的事,以后再讲呗,总之二胎稳当,就像两把锁一样!”我说:“一胎二胎,各有利弊,要根据情况而定。”
趁着带小孩找自行车,我就离开了。从众心理固然可以理解,拿偏见当真理,拿意外当诅咒,绝非善良之举,不知拥有这样价值观的家庭能培养出何等健全人格的孩子?
生活中的某些人,喜欢拿腔捏调,做足派头,似乎别人给她打招呼,理所应当,她哪怕主动一次,就是有失颜面。不仅如此,还善于给别人贴标签,这个“骄傲”,那个“笨蛋”一概标签化管理,省心省事。这类人属于生活中“会来事儿”的吧?但怎么看着那么让人别扭?
每次在广场散步,小孩看别的小朋友学轮滑很动心,想去尝试一下。做家长的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立马安排体验课。一位妈妈得知后,好言相劝:“你女儿太小了,现在不能学,对骨骼有伤害的!我女儿等上大班再给她上,我们现在就学画画。”
我心里琢磨,“骨骼伤害”这个名头可是担待不起,于是对她说:“学轮滑得看身体条件,而不是看年龄,况且教练说,大的孩子学,进度快,勇气不够,怕摔。小一点的,学得慢,不怕摔。”
“还是谨慎一点好,孩子的骨骼没发育好,可不是开玩笑的。”
“小班还好,练习体能与耐力,我们又不是天天来,比天天在家里吹空调要好吧?”她不响了,转头给我讲述画画,说画画多么好,让小孩色彩感知敏等等。
我解释说,画画我们体验过,但小孩不喜欢。牛不喝水强摁头,有什么意思咯。言辞间没讨到便宜,她立即调转方向,跟另一个妈妈耳语,临走不告而别,自顾离去。
后来得知,这位妈妈喜欢报班,经常和别的妈妈一起拼团报,人越多,她拿到的价格越优惠。不过我心里想,报班这种事情,不就是通过体验、筛选、判断,从而确定小孩喜爱的科目,不是以量取胜吧?况且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
回过头想,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是投资还是消费?
大部分人不会想那么深,你学画画怎么啦,那我学思维呗,难道要平白无故的落后给你吗?你不跟我打招呼,还不是尾巴翘到天上?不生二胎,那可是个铁定的大傻帽儿。
看来是我跟不上潮流了。

作者佩君,居杭州,喜文字,好读书,

至今写五十多万字,85后职场妈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