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恨时光太快,没有多余缝隙

 佩君的文艺营 2022-02-28
父亲节那天,重温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当年这篇课文,语文老师要求背诵其中一部分,同学们便熟读,滚瓜烂熟后,将文字记在脑海中。那时认为,父亲给儿子买个橘子而已,是生活中太常见的事情,这种小事,值得书写吗?少不更事,语出惊人,如今想来,更觉惭愧。一晃这么多年过去,当初背诵的文字,早就忘得一干二净,却渐渐领会到其中的情感。
橘子事小,情感是真,父子间深厚的感情,令人感动至深。假如不留心生活,橘子买来,哪怕吃到肚里,没有任何味道,更无法留下一篇纪实散文。
如今还能温习这种朴素的情感,是文学带来的魅力。
我与父亲,有段日子没见了。端午假期,他买来一箱水蜜桃,让小徐带回杭州,同时带回的还有母亲菜园子里的新鲜蔬菜,带着毛刺的黄瓜、长长的缸豆……水蜜桃是新买来的,白里透红,带着翠绿的叶子。
我想问小徐,怎么不让他自己留点下来,我们又吃不完这么多?话到嘴边吞咽回去,想来是父亲的心意,他也不好挑挑拣拣。
父亲是普通人,但儿时没有意识到,以为父亲是超人。所谓超人,就是无节制满足自己的愿望,无论是否合理。文人都有一颗理想的心,也会有理想父亲的一幅画像,但对于无须追求理想的人来说,父亲给什么就是什么,自我感动式表白文案随处可见——“从小到大父亲没让我羡慕别人”
感情无价,只要是真的,没必要羡慕来羡慕去。就像儿时羡慕别人是因为认知浅薄,长大成人后,就不会轻易羡慕别人,所谓“羡慕嫉妒恨”背后的心理动机仍是攀比。成年人了,自己想要什么,就去达成,不必拖拽他人。这应该是一种自觉意识。
父亲买来的桃子,刚采摘下来,还是硬的,水果要考虑存放时间,不好买软塌塌熟透的。一部分被我放进冰箱保鲜,另一部分放在客厅。常温下的水蜜桃,果实熟的快,没过两天,通体泛红,已经软了。
站在厨房的水槽边,洗上两个,轻轻撕掉表皮,裸露出汁水四溢的果肉,一口咬下去,果肉与果汁像是坐滑滑梯一样,从嘴里滑到肚子里。每天出门,我拿两个放在袋子里,带去办公室,吃了一阵子。
《背影》中受制于家中光景,父子二人东奔西走。朱自清父亲少年外出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但却老境颓唐。因为家中琐事,父亲待他不同往日,但长久不见,使他忘记儿子的不好,只是惦记着。
他笔下的父亲,买橘子那一段,文字刻画十分精准。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内心描写,特别真实。
没有任何粉饰。
我父亲与他父亲一样,年少外出,赤手空拳,独立打拼,领略不过不少生活的辛酸与苦楚,但从未听见他叫苦连天、长吁短叹。平日我鲜少给他打电话,父女不比父子,谈天说地、漫无边际。彼此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性,不善言辞,唯恐词不达意。
我想象着,父亲买桃子时是怎样的场景,是烈日炎炎、风驰电掣、汗湿衣背,骑着电动车奔在路上,还是顶风冒雨,在疾风骤雨中被阻挡视线仍艰难前行。
然而不论是何场景,不变的是心中的爱,如同朱自清的父亲给他买橘子一样,他们在车站分别,父亲嘱托旅馆熟识的茶房好好照应他,他心里却暗笑父亲迂,外人只懂认钱,托他们是白托。后来想想,自己真是聪明过头。
买橘子或嘱托他人,都是父亲情感流露的表现方式,只是当时无法领会,只等过了许多天,在不能常常相见的日子里,才被想起,才能领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晚唐李商隐的诗句,不仅仅只是形容青春或爱情,放在此处,仍旧合乎情理。
我年少时对父亲有过埋怨,这种内心很真实,就像朱自清先生的心理变化一样。假如他把内心进行包装、精心修饰一番再呈现出来,那文字的味道完全变了,我们就不能体会到朴实的文字中带着强烈的感情,正因对比真实,才足以打动人心。
直至今天,我们阅读现代作家写父亲的文章,还是不能忘记朱自清先生这篇看似轻描淡写的《背影》。
人的自我是会伪装,一不小心就变成不动声色的包装,成为另一幅人人称赞的样貌,但文字却不能如法炮制,它是生命真实感受力的体现,不能为了表面的浮华,麻木不仁、不知痛痒。
天色已晚,窗外华灯初上,我从沙发上起身,合上书籍,到了读懂《背影》的年纪,父亲却不再步伐矫健,后劲有力,只恨时光太快,没有多余缝隙,遂以此文,献给世间不能常常与亲人团聚的父亲。

作者佩君,居杭州,喜文字,好读书,

至今写五十多万字,85后职场妈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