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清朝皇后,却以明朝礼法治丧,花销数十万,皇帝差点拆了城门

 耳东话史 2022-02-28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绝大多数的人死后都会来一场葬礼,招来死者生前的亲朋好友们一齐致以哀思。对于古代的皇室成员来,他们的葬礼比起普通人来说就显得更加“盛大”了,咱们中国古代讲究厚葬,尤其是皇室成员的墓葬中各种随葬品数不胜数,然而咱们这次不聊关于盗墓的话题,而是说这葬礼。在清朝有位皇后死了,皇帝自然是心痛不已,然而这位皇后却是以明朝的礼法治丧,光是一场葬礼就花费了数十万两白银,皇帝差点还将北京城的城门给拆了。

(乾隆剧照)

咱们还是先从这位皇帝聊起吧,他即是以“风流”闻名于史册的乾隆皇帝,电视荧幕上的乾隆皇帝总是四处留情,在《还珠格格》中,紫薇就来讨他在大明湖畔犯下的错了。似乎大家都认定了乾隆是个多情甚至滥情的皇帝,然而你不懂,他也有深情的一面,尤其是对于他的原配富察氏,即孝贤皇后。

其实这人呀,都一样,真诚的爱情在面前时不一定有多珍惜,直到失去对方之时才感到后悔莫及,恐怕乾隆对于孝贤皇后亦是如此。那是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乾隆带着孝贤皇后一起东巡,游玩的过程中还好好的,可是在回来的却病死了。

(清朝皇后剧照,图文无关,仅供示意)

皇后死了,这可是大事,一场风光大葬自是必不可少,然而在乾隆皇帝看来,现有的《会典》中的清朝葬礼习俗无法满足需求,他想要在京城之外的文武官员以及军民人等全部都到京城来治丧,这显然不符合清朝的习俗,尤其是先帝康熙的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去世时也都没有搞得这么复杂,于是乾隆只能力排众议,采用了《大明会典》中的治丧习俗,于是孝贤皇后这大清的皇后便用了明礼治丧,治丧期间,满朝文武还需要拆除冠上红缨,没有眼泪也必须挤着哭三天,还得穿孝服二十七天,停止婚嫁行为,还有更多奇葩的礼仪不一一赘述,总之,这孝贤皇后一死,整个大清朝都为之震动了。

(大明会典)

如此盛大的葬礼,花销肯定不会少,据史料记载,乾隆十三年,谕令恭办丧礼处向户部支领白银三十万,同时调动了工匠8242个,各作壮夫9593名,耗费白银9600余两,只为将孝贤皇后的金棺从长春宫移至景山观德殿中的静安庄,然而他又觉得静安庄不够气派,于是便下令扩建,这里又是91300多两白花花的银子挥霍掉了,可以说是十分败家了。

(北京某城门,图文无关,仅供示意)

至于乾隆皇帝要拆城门又是咋回事呢,其实很简单。正所谓睹物思人,他认为孝贤皇后最后接触的物品就是她去世时所乘坐的那艘青雀舫(大船),于是他便有了将这艘船运回北京城的想法,他一拍脑袋还真命人将那船运来了,只是那船体积实在是过于巨大,根本没法通过北京城的城门,乾隆一怒之下便有了拆城门的想法,最后还是礼部尚书海望提议搭木架让船从城墙上过,这才保住了城门的完好。

当然了,对于孝贤皇后来说,她能够受此等规模的葬礼,可以说是相当幸福了,其实每个人在面对自己心爱的人死去的时候,都难免做出一些头脑发热的行为,这也确实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事发生在皇帝身上就似乎有些“玩大了”的感觉,搞得一个国家都一片混乱就没必要了。不过蠢哥觉得吧,咱们对死去的爱人或亲人致以哀思,逢年过节烧点纸钱,清明时节去扫扫墓意思就到了。咱们若是真爱身边的人,就珍惜现在的每一刻吧,人若是走了,咱们做再多都也不过是徒劳,您觉得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