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中医角度谈脉络

 文明世界拼图 2022-02-28

中医与西医既有很大区别,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常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很多疾病。现从中医学的角度研究分析血管系统疾病,并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用药。

中医中常说的“络病”到底是什么病?

根据络病学对血管系统病进行分析。提到络病,让人联想到经络,那么络病又是什么病?又和心血管有什么关联?其实络病不是某一种疾病的名字,而是一种病机状态,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中。如果某类疾病病程较长、疼痛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为久病入络,涵盖心脑血管、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若是常见于外感温热病引起的脏器损伤,如流感、肺炎等,为新病入络。

“经”和“络”即经脉和络脉,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相当于西医学中血管系统。经脉是运行气血通道的主干,络脉是从经脉(主干)的网络分支,将流行于经脉中的气血津液渗灌濡养人体的五脏六腑、全身各处。运行血液的络脉为脉络,脉络遍布全身,中医脉络根据结构特征,有大络、系络、孙络等不同层次之分。现代医学对血管系统从大血管可依次分为中、小血管和微血管。中医血脉相当于血管;脉络相当于大小血管;孙络是脉络系统的最末端结构相当于微血管、微循环。

微血管亦是中西医研究微血管病变理论结合点和治疗突破口,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微血管病的国际难题,吴以岭院士呕心沥血40年,首次构建脉络学说,做出了中医药重大理论原创,其包括了指导神经内分泌免疫类疾病防治的“气络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脉络论”,以及络病证治的“络病学”;为中医治疗络病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同时“中医络病诊疗方法”也被列入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以岭团队在2019年,获得了生命科学领域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这对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鼓励,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血管病变。

“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 “脉者,血之隧道也,血随气行,周流无停”《明医杂著》即运行在脉中的血液要依赖心气的推动而循环于全身;“血主濡之”《难经·二十二难》 “血气之输,输于诸络” 《灵枢·卫气失常》即血液具有濡养滋润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血液的运输离不开体内的各个经络。

若中医中的心主血脉功能有问题,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进而不能濡养到脑部,可引起现代医学中的脑供血不足,急性脑梗死;若脉络运输功能失常,出现血滞留壅塞,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 《灵枢·痈疽》“津液者,血之作,行乎脉外”《明医杂著》即津液和血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经络运行气血津液功能失常还可引起糖尿病肾病等疾病。

所以舒筋通络是治疗很多疾病的一种手段,无论是在中医还是西医,血管病变、堵塞,尤其是发生在微血管的病变常常是诸多疾病的基础,因此,认真养护我们的血管,对保持健康是十分有意义的。#健康##健康明星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