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难以摆脱的循环之道

 思想者札记 2022-02-28

日升日落,月圆月缺,春夏秋冬,草木荣枯,生长壮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一切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人事的发生、发展、壮大、消亡,都处在循环之中。物极必反,盛极而衰,任何事物都摆脱不了周期的循环。

自然界的循环源自地球、月球绕太阳运转的轨迹,而人类、社会的兴衰则由于人类好逸恶劳、唯利是图的本性。穷则思变,人经过奋斗变得富有;富有了又变得骄奢淫逸,不思进取,由富变穷。所谓的“穷者更穷,富者更富”的马太效应只在一定的时间段适用,放在更长远的周期中是不成立的。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穷人的孩子在社会生活方面会更早成熟呢?因为更早地品味世间的酸甜苦辣,从而调动了自己积极行动起来克服困难,也促成了自身的进步与成熟。如果人所面临的是很糟糕的环境,他就会产生一种忧患意识,积极进取,以求尽快摆脱这种不利的境地。

如果一个人面对的是一个优越的环境,往往就会陶醉于其中,进取的动机就大大减弱了。这样,即使处境在逐渐变坏,他也很可能因为已经习惯而浑然不觉,直到某一天忽然发现情况不妙,可再想挽回局面却为时已晚。

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成绩相等的两个组,其中20人坐在舒适的沙发椅上学习,另外20人坐在很不舒服的木椅子上学习。过了不久,测试的结果发现:坐木椅子的学生学习成绩要比坐沙发椅的学生成绩高出许多。

原因是坐木椅子的学生因为不舒服而不断地调整坐姿,表面看来好像不安而好动,实质却因此给脑部供应了更多的血液和营养,而坐沙发椅的学生,由于舒适而一动不动,致使血液循环相对减慢,脑部得到的血液和营养相对减少,学习效果因此就差了一些。

由于人的本性是好逸恶劳,一种安逸的、优越的环境容易引发人天然的惰性,也就意味着人们行动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从而造成工作效率的下降。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座椅舒适效应所涉及的问题放大来讲,也就是讲安乐与忧患的关系。关于人的成长,孟子讲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对照前面的座椅实验,我们会发现,坐不舒服的木椅子不正是“劳其筋骨”的象征吗?

个人如此,企业如此,国家也是如此。历史上有许多曾经举步维艰的企业由弱变为强,又有许多曾经如日中天的企业由强变为弱,更有甚者面临破产或销声匿迹。成功不仅带给企业荣耀和满足,也带来了管理者的自负,使公司上下沉醉于过去的胜利而放松了警惕。这些因过去的成功而盲目自信、僵化闭塞往往是企业衰落的开始。

美国著名经济预测大师Ravi Batra在所著的 The New Golden Age: a Revolution against Political Corruption and Economic Chaos一书中把国家政治权力的来源分为四种:军事力量(军人),人类才智(文人),金钱财富(商人),劳工组织(体力劳动者)。Ravi Batra认为,社会发展存在周期,不断在军人时代、文人时代、商人时代、劳工时代之间循环。

这时军人又现身了,又开始新的社会循环,人类的社会历史就是在这个圈圈绕着转,轮回不止地转个不停。美国目前是典型的商人时代,欧洲已进入劳工时代。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两千多年的朝代更替,均经历了建立、发展、强盛、衰落、灭亡的循环。西方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从文艺复兴开始由弱转强,到20世纪初由美国接力并达到了顶峰,进入21世纪后已开始走下坡路,而蛰伏了两百年的东方则伺机崛起。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