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廷藩屏汉代长沙国与中山国出土文物精品展![]() 匡扶霸业 曹女巽白玛瑙印西汉 高1.2厘米 边长1.85厘米 1975年长沙市陡壁山一号墓出土 长沙博物馆藏 说明:“曹女巽”为西汉吴氏长沙国王后,这枚印章为王后私印。印面呈正方形,二台式覆斗钮,上有鼻穿,穿中系绳索状金丝环。印面无边栏,阴刻鸟虫篆体白文“曹女巽”二字,字体华丽婉转,圆润秀雅。印体表面琢磨光滑,边角转折分明。该印选材精良,制作考究,是汉印中的上乘之作。 “闵都君印”金印西汉 高0.9厘米 直径1.3厘米 1976年长沙市复兴街汉墓出土 长沙博物馆藏 说明:半球体,印体横贯一穿以系绶带。印面周边阴刻一圈边栏,栏内随形阴刻篆文“闵都君印”四字。该印材质、工艺俱佳,是西汉私印中的上品,其主人应为西汉长沙国的闵姓贵族。 “长沙王印”金印西汉 底长1.65厘米 高1.65厘米 2009年长沙“12·29”古墓葬盗掘案缴获 据传出土于长沙国王陵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说明:此印为金质龟钮,方形,印面阴刻篆文“长沙王印”四字,书法规矩方正。钮龟呈站立状,龟首上翘,龟身抬起,有昂然挺拔之气。龟身装饰有戳印圆点纹和六角形纹。龟身下有一凹窝,用以系绶带。印重32.5克。该印出土于河西王陵区,为刘发或其子孙所有。 王侯威仪 ![]() 错金银鸟篆文铜壶西汉 高44.2厘米 腹径28.5厘米 1968年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说明:周身用纤细的金、银丝镶嵌出鸟篆文字和动物纹带。鸟篆文是篆书的变体,以鸟虫之形组字,似书似画,灵动绚丽。壶盖有文字12字,壶身文字32字。错金银鸟篆文铜壶壶盖文字释读:为荃盖,错书之,有言三,甫金鯠(lái)。大意为:是个金贵的盖子,上面镶嵌文字,文字三字为句,字间嵌满鱼纹。壶身文字释读:盖圜四苻,仪尊成壶。盛兄盛味,於心佳都。渰(yǎn)於口味,充闰血肤,延寿却病,万年有余。大意为:圆盖四周饰有文字和花纹,是个尊贵完美的壶。不论盛水还是盛酒,都是一种心情上的享受。饮酒不仅可以享受飘飘欲仙的感觉,而且还能疏通血脉,滋润肌肤,使人延年去病,长命百岁。 黑漆五弦木筑西汉 长117.4厘米 宽7.6厘米 高17厘米 1993年长沙望城坡古坟垸“渔阳”王后墓出土 长沙简牍博物馆藏 说明:木胎。大头细颈,大头为音箱部分,长方形,中空。底部镶嵌一块薄板。细颈为手握持的部位,棱柱体,尾端微翘呈半圆状。筑面平直,首尾各有一条岳山。岳山一侧五个弦孔清晰可见。首端立一菌状弦枘。除音箱部分外,通体髹黑漆。筑为汉代相和打击乐器,宋代已失传。此为我国首次发现的实物筑。 铜骑兽人物博山炉西汉 通高32.3厘米 盖高13厘米 盖径13.1厘米 炉口径12.1厘米 底盘径22.3厘米 1968年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说明:由炉身、炉盖和底盘三部分组成。炉盘中部为一骑兽力士,其上身裸露,下身著短裤,腰间束带,腰带前垂,屈膝骑在卧兽上,左手撑于兽颈,右手擎托炉身。兽跪卧,昂首,张口欲噬,颈部前伸作挣扎状,兽体下有一只钉,安插于底盘上的小圆孔内,圆孔位置稍偏于一侧。炉身子母口,圆鼓腹,底部有一小圆座和力士的右手铆接在一起。炉壁饰宽带凸弦纹一周,并有鎏银流云纹。炉盖透雕,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铸出重叠的山峦,流云四绕,在云山之间有虎熊出没,虎羊相斗,人兽搏斗,以及人物驱使牛车等场面;下层铸有龙、虎、朱雀、骆驼及草木云气等纹饰,形象生动、逼真。 长信宫灯(复制件)西汉 高48厘米 1968年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说明:灯具。铜质鎏金。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灯罩六个部分组成。执灯宫女神态安然,左手执灯,右臂上扬,袖口自然下垂,烟灰通过右臂吸入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灯盘、灯罩可随意转动开合调节照射方向。灯体有9处铭文,共65字,分别记载了灯的重量、容量和所属者,从铭文推知,使用者几经变化而至窦绾。 错金银铜车伞铤西汉 高26.4厘米 直径3.5厘米 1965年定县三盘山122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说明:圆筒竹节状,中空。铤表面通体以金银错出各种人物鸟兽及云山花木,镶嵌以绿松石和玛瑙。纹饰以凸棱相间分为四节,下起第一节主纹为飞凤,山石间有飞禽走兽32只;第二节主纹是胡人骑骆驼,山石间珍禽异兽34只;第三节主纹为狩猎,山石间有各种禽兽28只;第四节主纹为三人骑象,山石间有飞龙、神马,仙鹤等25只。在总体面积只有145平方厘米的画面上,刻画了35个不同的人物和119只珍禽异兽,铤面镶嵌32颗菱形绿松石和48颗圆形红玛瑙饰(今已脱落),可谓巧夺天工。 ![]() 窦绾金缕玉衣、玉九窍塞(九件)、玉璜(两件)西汉 长1.72米 1968年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说明:汉代人认为玉石能使尸骨不朽,所以用玉敛葬。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由头罩、上衣、裤筒、手套和鞋等部分组成。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编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根据身份不同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窦绾玉衣使用玉片2160片,金丝700克。玉衣头下有鎏金镶玉铜枕。内有玉制眼盖、耳瑱、鼻塞和口琀,下腹部有圭形器和肛门塞,手中握有璜形玉握。玉衣内放置玉璧15块,其中胸部11块,后背4块。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是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金缕玉衣。 ![]() END ![]()
|
|